试析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转变的探讨

进修社 人气:1.58W
试析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转变的探讨

  [论文摘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思品课教学 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创造性的广阔空间。我们要努力构建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具有不同层次结构、多角度的开放型的现代学习方式。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一、调动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主动性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相对应。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讲台当作自己教学的演艺场,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消失。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效果必定事倍功半。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同是基于外在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个体倾向性的表现,也是一种较为积极的心理趋向,学生一旦具有某种兴趣,就成为主动性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个人意志、情感就会凝聚为动力和学习需要,学生就会主动、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如:我在上“初中思想品德课”二年级前言课时,一改过去以讲为主的做法,让学生围绕“公民的生活离不开”,“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学习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四个问题,结合事例分小组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举大量的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生活与法律、国家治理与法律的关系以及自己学习法律常识的意义。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独立性,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
  
  独立性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相对应。传统教学低估、漠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一讲到底,面面俱到,从预习、上课、作业,教师无不包办代替。教师设计好一切教学思路,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走,学生无须动脑深入思考。课堂变成“讲堂”,教师变成“讲师”,学生则成“看客”。这种专教法,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了学生独立性不断消失,依赖性越来越强,大事小事,总是依靠教师,离开教师自己就不能学。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需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学习能力的欲望。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如:在教学初三思想品德课《当代青年的责任》时,打破常规一框题一讲的模式,按“自学—讨论、质疑—”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学生自学,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收集归类。第二课时:组织学生讨论,提出疑难问题,适当地点拨归纳。第三课时:教师让学生以《我的择业观》为题撰写小论文,由学生组织演讲,教师做听众,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师生间的互动、互联、互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性,使学生明白,我能学并学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