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民情日记

进修社 人气:2.81W

3月12日 晴

大走访民情日记

一早,我便和邵益娟、丁能权等班子同志驱车前往三都镇新和村。

新和村是教育局的结对联系村,全村村民共405户1423人,其中劳动力812人,有382人外出打工。车到村社区服务中心门口,我们就看见有老人三三两两地踱到社区大院,有的聚在一团,谈笑风生;有的靠在墙角,悠闲地晒着太阳;有的围在健身器械周围,畅谈锻炼心得。看我们一脸疑惑,村书记方和平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这些都是准备来村里老年食堂用餐的。每天早上九点,老人们到村老年食堂报名,食堂按需准备饭菜,每个老人每餐只要支付2块餐费,就能够吃饱吃好。为了让老人们打发时间,休闲娱乐,在食堂隔壁的村大会堂特意安装了电视,摆放了棋牌桌。

走进社区服务中心隔壁的大会堂,电视里正在播放着越剧名段,许多老人围坐在电视前,津津有味地讨论着故事人物。有两桌老人已经凑起伴打麻将,时而低语,时而发出爽朗的笑声。哪些老人可以来食堂用餐?食堂如何管理运作?每年需要多少资金?许多疑问在我们脑海盘旋,我们决定向书记问个究竟。书记诚恳地邀请我们中餐时来食堂看看,到时候再揭晓“谜底”。

在村书记、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实地查看了宅基地平整项目现场,走访了新星伞架厂,拜访了西红花种植大户方建林,看望了老村干部吕奎基和93岁的老党员管树生,慰问了困难户姜樟财一家。

临近中午,我们决定去新和村孩子就读的梓里小学和梓里幼儿园查一查,看一看。新和村近一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老老少少在家。外出的人就像风筝,无论飞多远,亲情这条线始终牵着挂着。老人小孩在家妥帖,打工的人儿在外才会安心放心。关爱老人,新和村作出了成功的尝试,照顾小孩,作为教育人我们责无旁贷。

梓里小学、幼儿园同在一个校园。走进学校,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午餐,因为是“突然袭击”,事先并未通知学校、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并没有做准备,只是兴奋地呼唤着“客人老师好”。看着孩子们彬彬有礼的样子,看着老师兢兢业业的状态,再看看学校精致洁美的校貌,我们由衷的感到欣慰,也为老师们扎根山村、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临走时,我们几个都还放心不下,又到食堂仔细查看,不断地叮嘱校长、老师,要注意孩子的营养,要保障孩子的安全,要让孩子享受到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出了校门,开完座谈会,我们直奔老年食堂,老人们已经开始用餐,中餐是炖毛芋和雪菜肉片笋丝。有些吃好的老人,正在帮着洗碗整理。老人高兴地告诉我们,老年食堂每天都有两个菜,荤素搭配,味道好,适合老年人口味,而且每天变化菜式。烧菜的也是个76岁的老人,身体硬朗的很,现在村里人家办喜事,请他烧个十几二十桌毫无问题。村里老年食堂方便、便宜、卫生,现在村里很多年龄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都很想参加。一旁的村书记也和我们介绍,村老年食堂是全市的两家试点食堂之一。由于受经费、人员等制约,目前,村里规定60岁以上低保户、70岁以上空巢老人和80岁以上老人能够参加。全村符合条件的70余位老人基本都非常乐意在老年食堂用餐。

虽然百姓欢迎,但村领导却十分伤神。村书记介绍,老年食堂是民生项目,不能赚钱,只有贴钱。除每年上级部门补助资金外,老年食堂还需村里筹集5万余元。目前村集体经济薄弱,不足的资金基本靠从其他项目中挤,向部门和企业老板“化缘”。不过,他表示,不管再难,只要老人需要,老年食堂一定坚持办,而且一定要办好。

看着村领导脸上的坚毅,我们班子讨论研究,决定想方设法在资金上给予帮扶、资助。听到这个消息,村书记像小孩般激动地鼓起掌来。

走访的一幕幕不禁让我沉思:老人缔造了过去的辉煌,儿童预示着未来的希望,一老一小是农村和谐稳定的根基。我们在抓农村工作的时候,要重视发展经济,更要重视改善民生。虽然民生工作更多需要的是投入,更多看到的是琐碎。但国之命在人心,口碑就是最好的奖杯,民心就是最大的GDP。只要用心、用情,只要心里装着百姓,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回来的车上,老人和孩子的笑容还在不断浮现。

笑脸如花,馥郁绵长。

 3月12日 星期一 晴转多云

上午8:20,我们班子一行三人,在郑局长带领下出发。赴三都新和村。周六已与村书记主任作了联系。9:10,到村,未作休息立刻赴企业和农户走访。

第一站是新星伞架厂。该厂为手工作坊,可在厂里工作,也可在村民自己家加工。厂里雇有员工七十余人,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体格瘦小的农妇。大多数为三都本地人,也有少量是外地来打工的。一般每个员工月收入是二三千元,每个员工都显得忙碌而满足。厂老板介绍说:“我办厂的利润很低,现在这段时间一天只有一百多块钱。但是街坊邻居在兼顾家庭的同时有事做,有钱赚,特别是有一定劳动力的老人,也能在我的厂里赚三四十块钱一天,我很高兴的。”话语质朴,令人感动。

第二家是西红花种植大户,老板也很随和。一大群妇女围着大小桌子,眼明手快地在分拣着西红花。据老板介绍,西红花药用价值极高,经济效益也很好,老板发愁的是:如何争取土地指标扩大生产规模。

第三个走访慰问的是一位年过七十的老村干部。在与他的交流中,他对党的农村政策、富民政策都很了解,也很肯定。对农村的变化他赞不绝口,对现任村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后来我们又走访慰问了一位在1955年就入党的92岁高龄的老党员,他脸色红润健康,健谈,家人都有工作,忙碌充实,和谐喜乐。当时,我们在座的一行人都说在老人入党时,我们都还没出生哪。

随后,我们和村干部一起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了新和村后的高山上,俯瞰整个新和村的`村容村貌,指点着新和村的山改田项目和宅基地整理项目,畅谈着新和村的美好明天。一行人无不欢欣鼓舞。下山后,我们还走访了设在新和村的梓里小学和幼儿园,实地了解了学校和幼儿园在办学条件、师资质量、食堂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最后,我们走访了一个困难户,为他家送上了我们的一点心意,并且和他家的亲友和街坊做了交流,希望村民关心,邻里相助,帮助他们家度过难关。

TAGS:走访 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