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包帮回访民情日记

进修社 人气:1.12W

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是“挂包帮”“转走访”的重中之重,以下是挂包帮回访民情日记,欢迎阅读!

挂包帮回访民情日记

  挂包帮回访民情日记1

近日,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组织各办局、辖区教育、卫生、驻潞等相关单位(部门)805名干部深入29个村,对1656户5458名贫困户(其中省级建档立卡户337户968人,区级贫困户1319户4490人)进行回访调查,切实落实省市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回访工作要求。

回访工作人员深入联系户家中与回访对象面对面交流,全面掌握和了解扶贫对象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当前发展现状、帮扶措施落实程度及挂钩户急需解决的困难,认真填写《度假区“挂包帮、转走访”回访贫困户问卷》、《贫困户信息采集表》、《贫困户脱贫计划》等。同时,回访人员结合实际,通俗易懂地向贫困户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和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措施,与回访对象共同分析研究了帮扶措施,理清脱贫思路,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增强了贫困户脱贫的意识和致富的信心。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开发工作相关会议精神,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全面组织开展“挂包帮”和“转走访”工作。一是全面挂包落实处。度假区实行市、区、镇、村四级干部整体联动,对卡内卡外贫困户全面“挂包”。组织805名干部挂29个村,包括省级认定的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7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区级认定的1个村、4个贫困自然村,在29个村都有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和潞江镇领导挂联,都有领导和单位(部门)挂包,都有驻村扶贫工作队,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二是户户走访查实情。重点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走访,度假区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了具体的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操作办法,领导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开展调查,完善建档立卡资料,宣传扶贫政策,收集村情民意、化解纠纷矛盾,“转走访”成为常态。对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要求,开展了7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工作,新增300人。共召开村民座谈会18次,走访贫困户1656户,撰写民情日记1656篇。三是加强管理出实招。调整充实了度假区 “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完善领导召集、部门联动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建立了随机督查制度,将“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纳入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督查范围,将“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和选拔任用重要依据。严格执行《云南省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试行)》《隆阳区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强化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日常管理,加大督查和随机检查力度,开展专项督查1次,不定期督查2次。工作队队员诫勉谈话1次。四是真心帮扶见实效。在深入走访调研、分析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各“挂包帮”单位、干部职工、驻村工作队员积极想法子、找路子,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理清脱贫思路,制定帮扶方案,明确帮扶措施,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2016年以来,度假区组织各类培训6期450人次,劳务输出600人。协调争取项目3个,补助资金15.33万元。

  挂包帮回访民情日记2

5月12日,根据局扶贫工作安排,我跟随省食药监局陈洪局长一行50多名帮扶干部来到了单位的挂联贫困村——上新城乡踩山坪村,进行精准扶贫“挂包帮、转走访”回访活动。

踩山坪是一个苗族聚居的贫困村,距离南沙县城50多公里,开车需要2个多小时,山路蜿蜒崎岖,路况一般。地处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山上树木众多,生态环境较好。自国家施行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村民的土地大幅减少,收入有所增加,然因村民的文化教育程度不高,自我发展内生力不足,村民的收入渠道单一,造成贫困。

进村后,我们走访了有人在家的几家农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侯正才的家庭。他的家在公路边上,正值放学时间,孩子们背着书包陆陆续续往家里走,这时我看到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女孩转身走进了一个用竹子和泥巴筑墙的棚子里。这几天下雨,山上的气温很低,我以为这孩子是给家里的牛喂草,带着好奇的心情,我尾随进去。走进一看,我傻眼了,其实,这是她的家,我驻足一看,里面没什么家具,棚子也就10多平米,没有窗户,从竹片的缝隙中,有呼呼的冷风吹来,带来若隐若现的光线。在最里面,我隐约看到一张床,挂着蚊帐,上面杂乱的堆放着棉絮和几件衣物。在靠近门边,有几块柴火燃烧着,给这个房间带来了一丝丝温暖。引人注目的,是房间有一个大大的电视机,这是家里唯一的电器,我进去的时候,电视开着,成为这个“家”唯一有“色彩”的地方。在电视机前,坐着一个小男孩。那个男孩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播放的节目,那是一个家庭泡沫剧,温暖的房间、温馨的家人。男孩子衣着单薄,比较脏,看得出他的脸已很长时间没有洗了,头发稀疏,个头不高。那双眼睛,在看电视时,那么兴奋,而当转向面对我时,变得黯淡许多。女孩正在弄着“午饭”,那是几块洋芋,在柴堆里“烧着”。她穿着粉色的衣服,很破旧,但还算整齐,头发稍长,用一根皮筋散乱的扎着,一双明亮的眼睛,正怯怯的看着我。我想起了我的女儿,也是和她这般年纪,此时正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无忧无虑地吃着学校准备的营养餐。我走过去,和她细细交谈起来。原来,这是兄妹两个,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久没有回来了,家里只有一个老奶奶。女孩上一年级,男孩有十二岁了,身高较矮,从二年级便辍学在家。奶奶年纪大,无力照顾他们,孩子只能自理生活,他们那么小,已是多年的留守儿童。我心疼这两个孩子,尤其男孩,他是不想上学才留在家里的,几乎没有文化,这就意味着他以后贫穷的可能性更大,甚至造成代际贫困的无限轮回。我很着急,努力告诉男孩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后出去打工需要文凭,看电视需要认字,即使在家务农也需要文化基础,学习栽培技术。他对我的话很茫然,不为所动,眼睛还是盯着电视。我劝说了10多分钟,没有什么效果,这时路边的车笛响了,那是“回访”活动接近尾声,部队集合出发的信号。我情急这下,跟孩子说,把你爸爸的电话给我,我方便时与他联系。这时,男孩非常急切的转过头来,催促妹妹拿来纸笔,一笔一划的写下爸爸的名字和号码,写的那么用力那么认真那么用心,仿佛是在写着一份重重的'寄托。我能感受到,男孩把一份信任和希望交给了我这位“陌生人”。

我突然间有些明白了,物质的贫穷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营养不良,也许会随着政府的补贴而有所改善,甚至可以通过后期给予弥补,但孩子最缺乏的还是精神上的依靠。年仅八岁和十二岁的兄妹,已留守多年,他们渴望父母关怀,需要父母照顾。为引起父母重视,能随于他们身边,男孩甚至不惜以辍学为代价,时刻准备着同父母出去务工。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素质低的农民工在城里很难立足,更何况是带着孩子,“放任孩子不管”也是无奈之举。摆脱贫困的渴望与陪伴孩子只能选其一,因不可克服因素,大多数贫困家庭父母选择了牺牲孩子。所以,扶贫,不能一味地把人推向城市,对于这类贫困户,应立足县情乡情村情发展本地经济,壮大县域经济,让群众不出远门就能解决收入问题。

踩山坪地处山林地带,气候湿润,林地保护较好,非常适合中药板蓝根的生长。为带动村民致富,全面脱贫,做到精准扶贫,我局联系了云南白药、昆明中药厂等大型国有企业,组织专家深入当地考察,签订了板蓝根收购合同,培训农民种植技术,并组织建立初加工基地。由于板蓝根易栽种,不需要太多精力打理,不占用村民其他劳作创收的时间,非常适合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性。

希望我们推行的板蓝根产业配置脱贫计划能够成功,希望留守儿童的父母早日回来,希望辍学儿童尽快重返校园……

  挂包帮回访民情日记3

20xx年8月27日 晴 彭丽

柯街镇玉地里社区位于柯街镇东部,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9户、贫困人口501人。主要致贫原因为“四无三因两缺”即:无思想、无土地、无劳力、无安居住房;因学、因病、因灾;缺基础设施、缺资金扶持。根据市委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安排,市委组织部挂包帮扶玉地里社区。自2015年起,通过一年半的努力,玉地里贫困面貌有了明显改变,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群众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改变。

【主要措施】

在对玉地里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市委组织部注重与县乡村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做到多级联动。注重实际,做实调查分析。把对玉地里开展扶贫攻坚作为年内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确定发展目标。坚持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抓实市、县、镇、社区四级联创,在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建设,服务场所建设、服务业绩等方面下功夫,力争把社区建成“山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示范区”。抓实以产业发展、住房改造、基础建设和素质教育为重点的安居工程整村推进、路网建设整村推进、人畜饮水整村推进、产业发展整村推进、环境整治整村推进和公共服务设施整村推进“六大工程”。

坚持六个方面的党建扶贫“双推进。”组织建设“双推进”:注重社区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发挥,形成社区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专业合作社整体联动的良好机制,在扶贫开发、产业提升方面突出服务功能,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服务机制,探索“党总支+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机制。队伍建设“双推进”:有效整合扶贫工作队员、镇村干部和大学村官等各方力量,形成优势互补、工作互动的工作局面。突出党员队伍和贫困群众两支重点队伍,形成干部推动、党员带动、群众主动的发展局面,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制度建设“双推进”:坚持基层党建制度、服务群众制度和群众自治制度协调完善,重点做好党总支议事决策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民服务制度、贫困群众帮扶制度、群众民主管村议事制度的完善。项目建设“双推进”: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实现社区党建和扶贫双推进,发挥社区党组织在项目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社区贫困群众在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产业发展“双推进”:由社区党组织引导,充分发挥中药材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社区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扶贫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服务群众“双推进”:在社区扶贫开发中形成部门挂村带支部、干部挂村带党员、党员挂户帮脱贫的工作机制,帮助贫困户谋思路,找出路。把贫困党员培育为脱贫示范户。

【扶贫成效】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玉地里社区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住房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民素质提升等方面有了稳步推进,脱贫基础得到夯实。

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道路建设方面,通过与县乡党委的共同努力,青山至竹麻箐公路扩建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整条路全长8.3公里,总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后可解决6个村民小组146户群众出行难问题。活动场所建设方面,挂包单位共扶持55万元,分批帮助修建小平地、马家箐两个活动场所及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并帮助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农资便民服务店等。

住房改造工程成效显著。通过与相关职能部门及县乡村的统筹协调,对玉地里住房改造工程进行项目倾斜及贷款支持。截至目前,共有98户提出重建申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6户,占1/3。

产业发展有了新突破。在巩固提升原有油桃、烤烟等产业的同时,根据社区特点,积极发展生猪、肉牛、林下土鸡养殖等新兴产业。注重示范户的培育,通过示范带动,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覆盖全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共培育生猪养殖示范户9户,肉牛养殖示范户 4户,林下土鸡养殖示范户 7户。并协同省级挂钩单位及镇党委一起,在生猪养殖上及肉牛养殖上争取面上的推进,切实做到产业发展的全村覆盖。挂包单位在产业发展上,计划帮助资金30万元,现各项资金正在逐步落实中。

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成效明显。“扶贫先扶智”,挂包单位在玉地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组织社区干部、村民小组长及党小组长等30多人到施甸、龙陵、腾冲观摩学习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关知识和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等知识,另一方面请市农业、林业及畜牧业专家到村上对群众进行油桃、核桃种植,生猪、土鸡养殖等知识培训及现场指导。同时结合“两学一做”要求,市委组织部长及分管党建工作副部长亲自到镇村为镇村党员干部、群众上党课,辅导相关党建知识。截止目前,帮助社区共开展了各类培训6批次,培训干部群众600多人次。

社区人居环境卫生改善明显。一方面通过与市级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到太阳能路灯亮化项目一个,在群众集中活动的村组活动场所、学校、卫生院等共安装了20盏太阳能路灯。另一方面,在省级挂钩单位的帮助下,社区卫生院、学校等公共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经验总结】

玉地里扶贫初见成效,我们认真总结并得到以下启示:一是党建引领是前提。一个地方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础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服务功能有效发挥很重要。二是上下联动是关键。领导班子重视扶贫,将扶贫当做年内重点工作来抓。通过与市、县、镇、社区的四级联动,以及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各单位作用,切实推进整村的脱贫摘帽。三是项目建设是保障。只有通过项目的争取与落地,才能将好的思路措施体现出来,保障扶贫见成效。四是智力扶贫是重点。“扶贫先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不能一味“输血”,更需要“造血”,只有从观念上去除贫困,才能真正的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