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宣泄是嫉妒心理治疗良方

进修社 人气:2.1W

自我宣泄是嫉妒心理治疗良方,如何才能更好的自我宣泄呢?其实很简单,找一个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找自己最亲近的人,例如父母或者是家里的长辈等等,坐在一起聊一聊。

自我宣泄是嫉妒心理治疗良方

胸怀大度,宽厚待人

从养生学角度来讲,要想化解嫉妒心理首先要有宽广的胸怀。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妙法: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深表钦佩。

自知之明,客观评价自己

如果感觉自己的嫉妒心蠢蠢欲动时,要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从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当认清了自己后,再重新别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了。所以说化解嫉妒心理还需要有自知之明。

自我渲泄,是治疗嫉妒心理的特效药

化解嫉妒心理还要学会自我宣泄,嫉妒心理也是一种痛苦的心理,当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用各种感情的渲泄来舒缓一下是相当必要的,可以说是一种顺坡下驴的好方式。

  附: 当你看电影的时候,你其实在自我宣泄与救赎

1924年,建筑师克拉考尔转行进入《法兰克福报》,负责刚刚成立的`电影评论部。

接触电影的同时,学习社会学和现代文化理论,并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国电影心理史》中,通过电影研究分析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德国纳粹上台这一段时间的德国民族心态。

他认为电影作为典型的通俗艺术,事实上映射了一个民族的无意识和幻想,特定的民族心态决定了某些影片的流行。

而20年代到30年代的德国电影反复出现的视觉和叙事主题,暴露了德国人对混乱的恐惧和对秩序的向往,这导致了他们心甘情愿地服从强权政府的统治。

由此引出了克拉考尔电影理论的核心观点:电影喻示现实,电影成为现实,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

“复原”一词在基督教中指的是个人得到拯救的方式,即一个人以一种新的,脱胎换骨的方式在宗教上找到自我的过程。

在克拉考尔看来,电影作为一种媒介物可以弥合异化了的主体与物质环境之间的裂痕,其写实主义美学就是指向这个神学的标识,即克服和超越异化。

电影在克拉考尔这里获得了某种宗教救赎的意味,这种救赎是因为其物质化现实的复制性而得以实现的。

在克拉考尔看来,实验电影的倾向源于现代社会的“异化”,是现代西方人精神扭曲的异化态度在电影上的反应。而救赎的方式是利用电影复制现实的特质,重新建立人与现实的关系。

回到中国,徐皓峰和贾樟柯的电影创作类型不一样,却都是克拉考尔的延续。

徐皓峰的三部作品《倭寇的踪迹》《师父》《箭士柳白猿》,重建了武侠这一类型片的母题,即传统在现代化中的窘境。柳白猿藏弓,陈识北上留拳,梁痕录想让戚继光改制的倭刀万古流传。传统委曲求全,以求苟且,契合中国人的礼崩乐坏的心理恐惧,电影化解了恐惧成了安慰。

贾樟柯的《小武》《站台》《三峡好人》也是这样,他把他们那代青年的失落感拍了出来,这种失落感过了18八年依旧游荡在汾阳这座小县城中。高中时,初中相识的同学已有进入社会工作的,在山里挖土方,一个月见不到几个人。说此话时,他的表情怪异的很,以致我至今不能忘,由此方知贾樟柯的伟大,他抓住了生活,而那是我所经历的一切。

所以看贾樟柯的电影,对于久离乡土的人而言是一种救赎,因为透过真实的影像,双脚又重新踩到了地上,人便不是飘着的了。

因此我在《你的名字》的影评里说二者是共同的,新海诚也在通过对传统的探寻来缓解当代日本人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