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让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

进修社 人气:1.07W

又是一年大学新生报到时,凌肖(化名)的心情却十分沉重。

歧视让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

因为受到用人单位的乙肝歧视,凌肖将欧陆检测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告上了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虽然官司在8月份已经正式开庭审理,但奔波数月之后的凌肖,却依然处于失业状态。

“一场诉讼,并不能改变我失业的实际处境。”凌肖说。

2010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30多万,而金融危机引起的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歧视的广泛存在,使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困境雪上加霜。

金融危机后的国内经济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但大学生劳动力的供给,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不匹配,由此引起了“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将会长期存在。金融危机把劳动力市场的这个结构问题,更往前推了一步。”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说。

结构性失业有多种成因,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性别、学历、户籍、健康等各方面的歧视。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不久前公布的《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状况调查报告》(下称《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54.05%的受调查大学生,遭受过各种用人单位的歧视。

 结构性歧视

凌肖仅仅是若干等待就业的失业大军当中的一个。自2008年后宏观经济给企业带来的长期不确定影响,使就业歧视又有了新“生机”。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就业竞争,为企业招聘的“超常标准”提供了新的土壤。

2008年和2010年,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在全国6个城市11所高校的毕业生中作了两次问卷调查,这些高校覆盖了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共收回有效问卷2086份。

《调查报告》将存在就业歧视的单位分成“政府机关、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其他机构”四种类型:有43.44%的大学生被访者在政府机关应聘中遭受过就业歧视;有60.7%的人在企业单位应聘中受到就业歧视;遭到事业单位歧视的占38.61%;此外,受到其他机构歧视的占14.90%。

本报记者曾经在上海某人才招聘市场看到过一份典型的招聘启事,就包含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年龄、学历、身份歧视等等:“本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招聘业务人员若干。要求:男性,上海户口,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党员优先。附:不招河南人。”此外,《调查报告》也列出了十几种歧视的类型,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虽然遭遇了歧视,但自己并没有察觉或意识到。

例如,68.98%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性别歧视是近年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尤其在女大学生就业群体中。

59.14%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的户籍、地域有明确要求。事实上,个人一出生即被赋予的户籍状况,与能否胜任某项工作并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

此外,根据《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政治面貌、身高长相、年龄有明确要求。甚至有4.97%的大学生,遇到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提出非同性恋的奇怪要求。而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用人单位效益优先考虑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凌肖的遭遇

而健康歧视,是就业者遭遇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歧视观念。

中国人当中约有1.3亿名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与健康人群并没有太大区别。乙肝病毒仅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日常接触不会传染。但《调查报告》显示,有20.45%的用人单位明确要求,大学生求职者是非病原携带者。

凌肖,就是一个健康的乙肝病毒携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