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想法先就业后择业

进修社 人气:2.63W

2007年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个就业高峰年,预计将有140万名大学应届毕业生不能按期就业

大学生新想法先就业后择业

大学生新想法先就业后择业

高校的大四女学生小王最近在校园招聘会上与一家用人单位签下了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她明年毕业后就可直接到这家公司上班。同学们向她祝贺,谁知小王却说:有啥可祝贺的呀,没办法,先签一家再说吧。

就业形势带来紧迫感

“签了吗?”最近走在大学校园里,听到频率最高的就是这句见面语。自9月份以来,各高校举办的招聘会一场接着一场,校园招聘会已经成为大学生们就业的主要渠道。据统计,仅大连理工大学在这几个月时间里就举办了大大小小200多场招聘会。小王几乎每场都要去现场看看,并最终在快要收尾的时候做出一个无奈的选择。按她的本意,她是想到沿海城市发展,并且选择一个知名度比较高的企业。她说,是大学生就业难这个严峻的现实让她不得不赶紧先找家单位,尽管这家单位她并不满意。

据有关报道,2007年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个就业高峰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去年增幅20%,预计将有140万名大学应届毕业生不能按期就业。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毕业生不得不转向新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

择业标准在无奈中降低

对于这种转变,许多大学生感到无奈。在日前的一次招聘会现场,应届硕士毕业生小李告诉记者,她本来想从事教育工作,当老师一直是她的梦想,但当她向大连某高校信息工程管理学院投简历,没想到得到的回应是“你本科和研究生念的不是一个专业,竞争优势肯定不明显,所以劝你还是别投了。”她又继续追问是否可以应聘该校专职辅导员,对方又说:“要男生。”小李说:“我最早在简历上写的是每个月2000元左右,现在根本不可能,只好改为1000元以上,先进去再说,不管怎么样终究是要先找到工作,毕业后才有落脚的地方,好歹是个有工作的人!”

据了解,不仅是在大连,在全国其他一些城市如上海,这种“先就业后择业”的趋势都有所发展。很多毕业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内,都自觉降低工资标准或者其他一些要求,比如工作地区的选择等,就是为了找工作。

先就业受到学校鼓励

“就业难是个事实,像我们学校,今年毕业生有7321人,其中本科生4334人,研究生2987人,较去年分别增幅12%、24%,面对这种形势怎么办?我们提早启动了就业指导工作,向毕业生提供服务,我们力邀一些大小规模不等的公司企业来我校举行招聘会。”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李老师说,“我们希望每个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称心如意的最好,如果实在不行,也可以尝试先就业后择业,因为这毕竟是个现实存在的问题,找到工作不容易,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

有关人士认为,当大学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也变成大众化了,与之相对应的,他们的就业期望值必须随之降低。

带来高违约率

先就业后择业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也为部分学校所鼓励。但有关人士认为,这种做法将对大学生和企业带来不良的后果。

“先就业后择业虽然在短期内解决了就业问题,但它也给学生和用人单位带来隐患。”一位大学生这样认为。他说,由于大学生的“先就业”只是无奈中的一种选择,极容易造成日后的违约。许多学生穿梭在各种招聘会上,手持一摞简历到处投递,出于“挖到筐里便是菜”的念头,焦急之中经常做出草率的决定。往往是刚刚签下一家,又有一个薪水更高或是工作更合适的单位发来录用通知,于是就撕毁协议,结果是“先就业”不得不为“后择业”埋单,向企业支付一笔违约金。

而一些企业对这样的求职者也心有顾虑。一家企业的部门负责人说,大学生的频繁违约是企业所不愿意看到的,毕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一些人甚至在签协议时就做好了违约的打算。如果知道求职者有这种心态,我们宁可不要。”他说。但问题是,抱有这种想法的求职者众多,企业的人才培养建设势必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