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千万别这么做!

进修社 人气:1.84W

我们都听过面试失败的案例,比如一个青年应聘者觉得午餐时间到了,兴冲冲地抓着一个三明治就去面试了。

事实上,应聘者的第一印象早在面试前就形成了。一封求职信、一份简历都会是敲门砖,而这往往又是错漏百出的环节。

BBC Capital咨询了招聘人员、招聘主管以及职业生涯教练,让他们说说自己见到的简历中最离谱的错误——以及如何补救。

以下是记者伊丽莎白·加隆(Elizabeth Garone)撰文报道。

我可不敢雇佣一个连我第一条规定都做不到的人——艾米丽·拉鲁希

复制粘贴?不!

来自波士顿技术人员配备公司伊莱亚森集团(Eliassen Group)的招聘人员马修·拉尼尔(Matthew Lanier)想起他看过的一份简历。应聘者年纪尚浅,二十多岁,却拥有着零售和客服方面丰富的经验。让他大吃一惊的是,继续往下看,却发现简历上印着一家大金融公司的行政岗,应聘日期几乎有十年之久。原来,求职者在网上搜了一份看上去很专业的简历,觉得挺满意,就把自己的经历剪切上去。但是,她忘了把别人的工作经历和联系方式删去了。

拉尼尔在邮件中写到:“你要想,在收到面试通知前,你的简历是会被仔细考量的,而这种低级错误可能决定了你是否能得到工作。”

拉尼尔还说,在简历上多花点时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面试时,你要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对答如流。

拉尼尔表示:“能轻轻松松用工作经历回答面试问题的,和那些问一句,看一眼简历的人真的差很多。”

扔掉千篇一律的模板吧!

旧金山公关公司EZPR的创始人艾德·基特隆(Ed Zitron)在实习生求职网()上发布了一个带薪实习岗后,收到了一百多份简历,但竟没有一份附有求职信。

基特隆在邮件中说道:“每份简历长得都一样,全是复制粘贴,”更糟糕的是,几乎没人想着要把“我的名字,或是公司名写在求职信上”。

基特隆说道:“在谷歌上搜我易如反掌:你输入我的名字,我的推特、个人和专业网站就都出来了。就连想了解一下我的基本信息也是……小菜一碟。”

基特隆的建议是:绝对不要用千篇一律的求职信。你要做的.,是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以及这和你所申请的岗位有什么关系。花点时间搜索一下公司。如果你有联系人姓名,也搜索了解一下。

要有针对性

行政人员教练艾琳·麦康奈尔(Irene McConnell)说,有的客户表示,他们每周会投100多份简历。而据悉尼Arielle Careers公司的主管所言,这可是求职大忌。

麦康奈尔说道:“招聘人员会记住你的名字,然后觉得 怎么我每放个招聘广告,这人都来,”。

联想一下那些市面上总卖不出去的房子。你会觉得,这房子到底有什么蹊跷,怎么总卖不出去。

麦康奈尔表示,不要觉得招聘人员看不出谁是费了心思,谁是随便投的。一些细节问题往往出卖了你:简历和求职信的格式七歪八扭,招聘人员的名字写错的,又或是应聘岗位填错了的。招聘圈子没你想得那么大。

麦康奈尔表示:“如果你在招聘人员那里把名声搞臭了。即使你以后再投一份精心准备的简历,想要重获岗位恐怕也是难上加难。”

照片就自己留着吧,别贴了!

来自纽约的资深职业顾问兼行政人员教练罗伊·科恩(Roy Cohen)表示,他最近的一个客户在自己的求职文件中放了一张自己的比基尼照。

她来向科恩咨询求职建议和策略,是因为她总是第一轮面试就被刷了,或者根本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为此她很沮丧。

科恩在邮件中写道:“在我们见面前,我让她先给我些背景资料、一份简历和求职信。我就这样发现了她的天大错误。”

她想应聘市场营销部门,负责对冲基金。她还说,对冲基金一般要的是“美女”,所以她觉得照片能给她更胜一筹。

虽说往简历里附照片在欧洲还挺正常的——有时还是应聘公司的硬性规定——但在美国可没这种习惯,甚至有时还会招致反感。就算有的公司要你附上照片,也要记得贴一张正式的个人近照。

科恩建议那位顾客不要放照片了,不仅因为这不合适,还因为照片看上去也过时了。科恩说道:“想想吧,如果你发现应聘者扭曲了事实,会有多尴尬。就这件事来说,那位顾客是附上了一张看(微博)上去老十岁的照片,”科恩还表示:“除了有一种 诱导转向法 之感,面试人员可能还会觉得,这个求职者是不是有点妄想症啊,还是本身就爱撒谎。”

来自新加坡的SAP Asia资深招聘人员施凯·阿罗拉(Shikha Arora)对照片一事也有话说。她在邮件中写到:“我收到过一份香港的简历,应聘人看上去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但他传的文件居然有14MB那么大。看到里面十多张照片,我真是吓到了。”有的照片是应聘者的获奖照片,有的是关于他个人爱好的。

阿罗拉表示:“我不觉得这是推销自己的好方法。”

说什么,做什么

来自凤凰城虚拟前台服务公司Back Office Betties的艾米丽·拉鲁希(Emily LaRusch)表示,她喜欢从一开始就考察应聘者对细节注不注意。在最近的一次岗位招聘中,她清楚地写明了两条注意事项,还提醒应聘者,凡不符合格式要求的,将不予以考虑。

短短两天,她就收到了三十多份简历,但只有三个人按她要求做了,而仅有一人英语语法掌握得不错。这也是唯一一个拉鲁希考虑的人选。

拉鲁希说道:“这本该是求职者最用心的环节。我可不敢用连我的第一步要求都做不到的人。”

别自视过高

《凤凰城新时代》(Phoenix New Times)的主编艾米·西尔弗曼(Amy Silverman)最近在该报的美食博客上公开招聘美食评论家。但她很快发现一个问题:“会吃饭的人都觉得自己能成为一个美食评论家。”

更让人忧心的是,西尔弗曼发现,许多人不把应聘程序当回事儿。不管是拒交简历的,还是编造借口的,她都见识过。有个应聘者直接说:“我没简历。我是个生意人,说实话,我觉得简历根本没用。简历上都是对方想让你看到的,而不是这个人的真实概况。要想较为全面地了解一个人,只能通过亲身接触。”

不用说,西尔弗曼肯定没再考虑那位应聘者。另一位应聘者说起自己“破坏”他人食欲经历,还有一位求职者甚至提到自己“对美食几乎是一无所知”。

西尔弗曼的建议是:“如果你想找个文书岗。记住,求职信上不要出现拼写和语法错误。”

TAGS:千万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