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制度4篇

进修社 人气:1.3W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政务公开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政务公开制度4篇

政务公开制度1

为进一步改进我局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根据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政务公开制度指行政机关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大众公开履行行政职能的标准、要求、程序的机关效能监察制度。

第二条 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依据行政管理相对人办事方便、行政要求公开透明、行政行为接受监督的基本原则实行政务公开。

第三条 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岗位工作人员(包括借调人员)应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 公开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一、机关工作人员的相片、名字、部门、职务、职责;

二、机构设置、行政职能、位置分布;

三、办事程序、办事权限、办事时限;

四、业务办理情况及受理科室、进度、结果;

五、业务收费依据和标准;

六、其它公开内容。

以上公开内容可根据通常做法用墙上悬挂、桌上摆放、佩带身份牌、编印办事服务指南、公示栏张贴、上网络公示以及其它公众媒体公开等形式。

第五条 局效能监察领导小组每季度一次和每月不定期检查局属各科室、有关单位公示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 凡应该公示而没有公示以及公示内容不规范、不标准的,局效能监察领导小组书面责成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给予通报批评。

第七条 政务公开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单位、部门、个人的年终考核考评的一项内容,并由局效能监察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检查并提出奖惩建议。

政务公开制度2

今年,我局在抓政务公开工作中,紧紧围绕局中心工作,瞄准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公示什么,在抓好常规工作公开的同时,及时、全面地公示了群众较关心的XX等情况,着力在体现XX特色上下功夫,使政务公开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更加的全面、真实、透明,提高了政务公开的质量。现将我局今年以来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关制度。一是根据班子调整和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二是健全了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政务公开工作,及时收集政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政务公开工作。三是规范政务公开台帐资料,坚持送审制度,做到不经领导小组集体研究不公示,不经局一把手签字不公示,不经我市有关领导审批不公示。

2、不断充实公示内容,力争体现XX特色。一是重点公示涉及弱势群体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执行情况,做到群众想了解什么,我们公示什么。如XX年城市居民及乡镇村民低保金的发放情况、春荒救济款分配情况等。二是及时公示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办理情况,切实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如底保救助情况、优抚安置金发放情况等。三是对群众关心的慈善工作情况给予了及时全面公布。如XX年重大疾病慈善救助情况、XX年上半年慈善临时救助款的分配情况等。

3、及时检查督促所属企事业单位政务工作。今年殡管所为做好改制工作,对职工关心的问题通过政务公开栏及时给予公开,受到干部职工的好评。同时,我局每季度还对他们的政务公开栏的公开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要求每半年更换一次内容,接受人民群众对窗口单位党风、政风、行风等方面的监督检查。

政务公开制度3

XX年我单位按照农场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坚持加强组织领导,拓展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完善公开制度,强化公开监督,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我单位今年以来的政务公开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政务公开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

为确保政务公开工作顺利开展和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做好政务公开各项工作,我单位成立了以局长刘玉春同志任组长,居民委书记杨忠文、砖厂书记杨淑荣、第一管理区书记王忠民、第二管理区书记杨明、第三管理区书记刘成江、第四管理区书记张建利为成员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同时我单位把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到基层,做到政务公开与民政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保证了政务公开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组织实施办法。

二是规范服务行为。

我单位将低保工作全面实行透明管理,做到了“三公开”:一是向保障对象公开,即将保障政策、保障标准、保障金额、发放程序、发放时间等向保障对象公开。二是向各单位公开,即将申请保障的人员名单、确定的保障对象及其家庭收入情况、补助标准等在各单位张榜公示。三是向社会公开,即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内容、程序、工作标准、承办人员,联系电话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并且坚持按照程序即:个人申请,入户调查,民管会评议,民政局复核、审核,管局审批,三榜公示。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保障金按季社会化发放,档案做到一户一袋,一管理区一本,有评议记录,公示底稿等。

政务公开制度4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将推进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的情况作一简要汇报,请予审议。

近几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坚持把推行政务公开作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效率,以公开促廉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打造“阳光政府”。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市各级政府的行政行为较为规范,干群关系比较密切,发展环境得到优化,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去年7月全国政务公开办公室领导来我市检查时,对我市政务公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市政务公开工作指导思想定位准确、工作思路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去年8月份,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程来我市采访报道政务公开工作。今年,全国政务公开简报专门介绍了我市政务公开的有关做法。

一、推进政务公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形成良好局面

我市政务公开工作坚持“由下而上、逐步深入、典型示范、全面推开”的工作思路,扎实有序地推进,目前已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良好局面。

1、市、县两级政务公开稳步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20xx年,市政府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市17个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20xx年,又建立了由市XX、市政府办公室、市行政办事服务中心、市信息办、市法制办等5名负责同志组成的市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也都在去年底前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由于人事变动,今年3月,市政府又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目前全市政务公开组织网络体系和工作机构已经健全。二是责任明确,狠抓落实。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随后,市XX又召开了市直机关部门政务公开督查工作会议和全市政务公开办公室主任会议,明确把“建设一个网、制定两个办法、编制三个目录”作为工作的重点,即建设政务公开网,出台《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和《政务公开考核办法》,编制市直部门、县级政府政务公开电子目录和乡镇政务公开分类目录。各县(市、区)都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及时研究和部署,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通力合作,整体推进。在实施政务公开过程中,坚持把厂务公开、事务公开、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会计委派、政府采购、建立有形建筑市场和土地市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等源头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既把政务公开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之中,又注重运用各项工作的成果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较好地发挥了综合效应,提高了政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乡镇政务公开不断完善,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我市乡镇政务公开始于1998年,为规范乡镇政务公开,1999年1月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行乡镇政务公开的意见》,至1999年底,全市所有乡镇全部推行了政务公开,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乡镇政务公开,切实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落到实处,去年初,在仪征市进行了编制乡镇政务公开目录试点,现已在全市各地推广实施。目前乡镇政务公开基本做到了四个规范统一:一是公开内容规范统一。全市乡镇政务公开分为对外公开和对内公开两部分,对外公开包括机构职能、经济发展、资金管理、惠农政策、涉农收费、公益建设、人事奖励和其他等8大类,对内公开分为财务收支、廉洁自律、考核奖惩和其他等4大类,有效地防止了公开内容不全面、不规范的问题。二是公开形式规范统一。各乡镇均在醒目位置设立了橱窗式政务公开栏,并在公开栏旁设置了政务公开意见箱,同时标明了公开监督电话。此外,各乡镇还通过召开会议、发放便民手册和建设服务窗口等形式对政务内容进行公开。三是公开程序规范统一。各乡镇对政务公开的内容都能按照提出、审核、公开和反馈的程序办理,同时安排专人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四是公开时间规范统一。对常规性和阶段性内容规定了固定公开日,即每年的元月、3月、8月的15—25日为全市乡镇政务公开栏统一刷新时间,动态性内容做到了及时公开。

3、村务公开全面开展,公开质量不断提高。为了规范村务公开,在全市各村全面推广了“一证一簿一栏一箱”的“四个一”工程,即民主理财证、村务公开记录簿、村务公开栏和村务公开意见箱,解决了一些地方村务公开内容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理不睬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去年,又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对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总结推广了高邮市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经验。

(二)突出重点,抓住热点,把政务公开工作推向深入

政务公开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在全面推进过程中,做到了既突出重点,又抓住热点,使政务公开工作不断向深度发展。

1、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部位进行公开。农村基层站所办事不规范一直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20xx年以来,在全市21个部门(行业)所属驻乡镇的2735个基层站所开展了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以此作为深化乡镇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明确了服务经济、办事公开、管理严格、规范服务、廉洁自律和行业业绩等六条创建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基层站所公开到位、办事透明、服务规范。20xx年制定下发了《20xx-2005年度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的实施意见》,并将创建活动分为作风改进年、服务规范年和总结创新年三个阶段实施。20xx年在各基层站所普遍建立了“一栏两有三挂四上墙五个一”的服务规范,即设立公开栏,有监督箱、有监督电话,挂牌办公、挂牌上岗、挂牌收费,办事事项、办事程序、办事依据、服务承诺上墙,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大厅收费、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成、一张服务意见反馈卡。通过这些服务规范,基层站所的办事效率、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2、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事项进行公开。一是政府的重大决策及工作程序公开。在制定年度工作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等都及时征求社会各方的意见。特别是一些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在决策之前,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例如扬州火车站、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扬州体育馆建设等,事先都制定了多个方案或模型,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以及市民意见和建议后才确定建设方案。二是为民办实事事项及完成情况向社会公开。市政府及责任单位对重点督查事项和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内容、进度、质量等,都定期通过媒体、网站等及时向社会公布。三是城市建设规划、重大建设项目招投标等情况向社会公开。在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方面,全市各类经营性用地全部实行了公开竞拍或挂牌出让,规范了土地供应市场的秩序。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方面,仅20xx年,全市进场招标968个标段,招标底价68.40亿元,中标价63.17亿元,降低造价7.6%,其中市区进场招标417个标段,招标底价36.53亿元,中标价34.06亿元,降低造价6.8%。通过招标,有效保障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公开、公平、公正竞争,进一步规范了有形建筑市场。四是政府出台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政策、法规,如免收农业税政策、救灾救济资金、物资的分配、使用情况等及时向社会公开。

3、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事项进行公开。一是教育、医疗收费公开。教育、卫生、物价等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教育、医疗收费项目、依据、标准和范围以及监督举报电话,实行“阳光收费”,接受群众监督。开学前,教育、物价部门都将各类学校收费标准在媒体上进行公布;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都设立了电子触摸屏,病人家属可随时查询到医院的结构、药价、专家简介及卫生部门规定的应公示的各种信息,医疗单位每天并将前一天的医疗用费打成清单送交病人。二是干部选拔任用公开。在全面实施科级干部竞争上岗的基础上,推行了县处级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市、县两级政府任免领导干部的“三制”,即考察预告制、任前和任职公示制、任免票决制,保证了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三是推行“阳光拆迁”。针对此项工作法规性、政策性、群众性、时效性强的特点,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坚持拆迁补偿公示制,将经拆迁主管部门审核备案的拆迁评估机构和拆除单位对外公布,以招投标形式择优选用拆除队伍,将评估报告发给每个被拆迁户,对整个拆迁项目补偿明细汇总进行公示。通过推行“阳光拆迁”,提高了拆迁工作的透明度,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保证了拆迁工作和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4、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事项进行公开。为探索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公开的有效形式,去年初在充分调研和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在邗江区和市卫生局、园林局、农业开发局等三个部门试行了领导干部勤廉公示制度。勤廉公示工作共分为对象内容公示、群众“点题”、撰写述廉报告、XX审廉、党内评廉、述廉报告公示、廉情反馈、考察核实和总结整改等主要环节,共有41名公示对象围绕党员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有关规定共17个方面内容撰写述职述廉报告,自查问题86个,互相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50条,发放群众点题征求意见表180份,群众点题71条,述廉报告公示阶段群众来电、来信反映问题6个。通过勤廉公示,教育了党员干部,消除了误解和隔阂,密切了干群关系,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创新载体,注重实效,努力探索深化政务公开实效的有效途径

政务公开的载体和途径,是确保政务公开经常化、制度化和公开效果的重要措施。近三年来,各级政府除充分发挥传统政务公开形式作用外,积极探索政务公开的新载体,努力实现政务公开形式的多样化,确保政务公开取得实效。

1、全面建设行政办事服务中心,使之成为政务公开的主要阵地。20xx年初,建立了市行政办事服务中心,通过这个窗口,集中向社会公开办事内容、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办事纪律和监督办法等。目前,进入市行政办事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的共有50个市、区政府部门和11个中介配套服务单位,涉及市、区两级行政办事服务事项439项。凡暂时不具备进入中心的部门,都在本单位设立了办事窗口,相对集中办公,参照中心模式运行。不需要建立窗口的部门,在本单位也设立了接待室,方便群众办事和咨询。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行政办事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改进了服务质量,改善了投资环境。江都市和广陵区还在各乡镇、街办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将工商、财政、民政、文化、计生、环保、公安、村建、土管等部门为群众服务的职能工作集中办公,实行“五公开”服务,即公开办理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标准。江都市还在各村设立了便民服务室,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方便了群众办事。

2、建设“中国扬州政务公开网”,实现政务公开现代化、网络化。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公众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为了方便广大群众了解政务信息,去年1月在《中国扬州》门户网站上专门建立了“中国扬州政务公开网”,该网包含四个方面的公开内容,即市政府、市直部门、县(市)政府和专题公开。为规范政务公开网建设,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政务公开网建设的通知》,明确市县两级政府政务公开包含政务要闻、机构职责、重要事项、人事任免、实事项目、统计资料等内容,部门政务公开专栏统一辟有部门职责、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服务承诺、网上办事、投诉举报、政务信息等7个子栏目,另外,对群众关注的事项如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医药采购、产权交易、行政办事中心等8个方面设立了专题公开。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市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市的这一做法在全国领先。各地、各部门也都按照市里的要求,对本地、本部门政务网站进行建设和完善。为进一步规范网上公开内容,去年在市地税局和江都市政府进行了编制政务公开电子目录试点,目前已在全市推广实施。

3、开辟“行风热线”节目,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政务公开的作用。新闻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20X 年11月起在市电台专门开辟了“行风热线”节目,每周一档50分钟,让群众关注的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综合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轮流到直播现场进行政务内容宣传和解答听众的提问,20xx年12月每周又增加了一档节目,各县(市)也都开通了“行风热线”直播节目。20xx年,又对节目实行了主题安排,每月根据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走进直播室,与受众直接对话,集中受理和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去年先后组织了“关注民生”、“廉洁过年”、“教育收费”、“执法监督”、“城市创建”等12个专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外还实行市、县(市)联动,组织开展户外直播活动,先后组织了“行风热线进社区—关注医疗卫生”、“行风热线进乡镇—关注三农”、“行风热线进园区—关注投资服务环境”等三个大型户外直播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去年“行风热线”共举办直播节目82期,开展户外活动3期,有72个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走进直播室与听众对话,共接听咨询和投诉电话1075个,解答、解决各类问题672个,群众对此比较满意。

4、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20xx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见》,要求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以及成立党委、党组的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市委各部委办、大型企事业单位等,根据工作需要,参照设立新闻发言人。为了使新闻发言人制度落到实处,每个单位还根据工作需要,确立1—2名新闻发言人联络员。去年,市政府先后召开新闻发布会7次,有26个主要部门和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126次,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四)加强监督,完善机制,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市政府注意加强调研,针对我市实际,制定政务公开的工作制度和规范。

1、建立依申请公开制度。在政务公开网上,设立了信息申请栏目,实行网上“依申请公开”,群众对想了解的政务信息,可以随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各部门接到申请后,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为申请人提供相关的文件、政策等信息。对于不宜公开的内容,各部门、单位都向市政务公开办申明理由。市政务公开办公室通过后台对各部门办理依申请公开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为了方便群众查阅政府信息,在行政办事服务中心设立了政府现行文件查阅点,市民在这里可以查询到已经存档的往年的各种政府文件和资料。

2、建立政务公开考核制度。市委、市政府将推行政务公开的情况,作为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去年,在广泛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政务公开考核办法》(试行),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考核采取单位申报与组织考核相结合方法,各单位在对照考核标准自评达到合格的基础上,提出申请,经市政务公开办公室集中公示测评,对测评合格的组织进行考核。去年有7个县(市、区)和市直52个部门、公用事业单位经考核达标。此外,市每年都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机关作风进行评议,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入,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各县(市、区)都把政务公开纳入了优秀乡镇党委、模范村党支部的综合考核之中。这些制度的建立,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推行和规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落实了监督保障机制。各县(市、区)都成立了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定期对政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0xx年,市政府专门聘请了陈先岩、程顺和等6名全国和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政府督查专员,参与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政府工作目标任务等事项的督查活动。很多乡镇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也都聘请了6-10名各个方面的代表,作为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监督员,加强对政务工作的监督。去年市政府又设立了“12345”政府公开电话、行政投诉中心、免费来信“绿色”信箱等,及时搜集和反馈群众意见和建议,政府公开电话一级平台和二级网络单位平均每月接听群众来电20xx个左右,解决率达80%以上。在《中国扬州》、《扬州热线》网站中,开辟了“寄语市长”专栏,市公安、教育、卫生、物价、城建、城管、环保、规划、房管、旅游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也在《中国扬州》网站中开辟了“寄语局长”专栏,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在政务公开网上也开辟了监督信箱,专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此外,在扬州日报、市电台开辟了“行风热线”、“市民热线”栏目,及时报道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有关政务公开的情况,较好地发挥了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作用。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单位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干部对政务公开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少数干部对政务公开的认识还停留在 “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一般水平上,缺乏对政务公开的实质性认识,满足于出一期公开栏就万事大吉。还有少数干部对政务公开的目的和意义理解不透,只看到政务公开对其工作形成监督和压力的一面,看不到政务公开使其工作获得更多理解支持和提高决策水平的一面,因而还存在着该公开而不公开,或者公开方式不恰当的问题。二是有些公开尚未触及核心,即权力的授予和行使。政务公开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让权力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决策机制透明。目前,各地、各部门在如何方便群众办事方面搞得不错,但在权力的运用公开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三是公开程度不够。目前各地各部门能基本做到按照要求公开相关内容和办事结果,但普遍存在重内容、重结果、轻程序、轻过程的问题。告知的多,互动的少;一般性的内容多,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开的少;公开结果多,公开过程少。有的单位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愿意公开就公开,不愿意公开就不公开,影响了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有效性。四是传统型公开载体作用发挥不够。政务公开栏等传统载体则不同程度地有所削弱,市直部门由于办公场所等原因,政务公开栏普遍较小,公开内容不及时,更新不快,被挪作其他用途的也比较多。此外,一些部门出于经济原因考虑,借助媒体公开政务还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推行政务公开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打造“阳光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下一步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向深入开展。一是加大政务公开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深化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通过会议、报纸、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推行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培强推行政务公开的自觉性。二是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为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随意性,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认真实施《扬州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同时继续抓好市直部门、县级政府及乡镇政务公开电子目录的推广实施工作,督促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编制本地本部门政务公开内容的详细分类目录,出台《关于全市公用事业单位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的意见》,积极推进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三是完善公开的有效形式。除继续运用原有的各种公开形式外,对乡镇重点抓好便民服务中心推广工作,对市、县重点抓好“中国扬州政务公开网”建设完善工作,已建网的抓好管理,未建网的抓好建设,并积极创造条件,实行网上审批和网上办事,不断增加政务公开网站的服务功能。四是加强监督考核。不仅对各县(区)、各部门、单位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考核,同时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日常督促检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政务公开的督查力度,使之真正落到实处,使我市的政务公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请各位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批评指正。

TAGS:政务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