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身边的“心理病”

进修社 人气:2.56W

揪出隐藏在身边的“心理病”

隐藏在身边的“心理病”

睡不着觉、醒得早、不爱说话、喜欢在家安静地看书、老觉得手机响、吃饭也要刷微博……这些不起眼的小习惯背后其实可能隐藏着心理疾病

年轻人:老刷微博,信息依赖

信息社会里,许多人认为掌握信息越多离成功越近。于是不得不拼命获取各类信息,强迫自己更新知识储备,大脑里的“仓库”装太满会产生紧张、浮躁、焦虑等症状。

支招:感到累的.人应适当放慢生活节奏,有计划、有规律地获取信息,有节制地消化新信息。休息时放松身心,告诉自己“休息是为了走得更远”。养成看报习惯,因为报刊经编辑筛选,阅读很省心,还可看到深度分析与评论。

中年人:凌晨早醒,心境障碍

早醒除少数因疾病引起外,大多数都与压力大、忙于应酬、老加班、对前途过度担心有关。这些职场负性事件带来不安全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加上失眠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积累可能诱发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

支招:首先要控制和调整自己的生活规律,有助减轻压力。其次应长期适度锻炼,最好每天晚饭后锻炼1~2小时,以身体微微出汗、不过分劳累为标准。

老年人:沉默少语,可能抑郁

许多老人沉默少语,不愿诉说内心的痛苦,有意避免与人交流,类似认知障碍症,而抑郁症状往往被掩盖,容易造成自杀等严重后果。老人适应能力差,加上不断出现退休、亲友去世、健康恶化等负性生活事件,压抑的心情得不到疏导,会产生抑郁情绪。

支招:子女要关注父母的心理状况,当他们出现老怀疑自己有病、思维迟缓、发牢骚等表现时要警惕。鼓励老人与他人多交流;也可适度进行户外活动,如逛公园、慢跑等。参与集体的社会性活动,要比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更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儿童:不愿上学,是种焦虑

学校恐惧症是儿童焦虑症的一种,是我国儿童心理门诊常见心理障碍之一。表现为对课堂、同学有恐惧感,不愿进校门,谈到学校、课本、老师等关键词就发脾气,有头晕、恶心等生理反应。

支招:孩子厌学,家长不可粗暴地批评孩子,而要耐心沟通。改变教育方式,多给感情支持,少些溺爱。焦虑症状严重时,可与老师商量暂不上学。复学要循序渐进,靠近学校,走进学校,坐进教室,听课一小时、两小时……一步一步让孩子适应学校。每当孩子有进步,应及时表扬。有生理症状的要排除躯体疾病。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