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浙江人吃什么

进修社 人气:1.83W

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除了扫墓祭祖以外,清明传统美食也是一大特色。别说全国了,单说在浙江一带,清明时节各地在饮食上也都展现出自身的独特性。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的清明节浙江人吃什么,供参考。

清明节浙江人吃什么

永嘉:绵菜饼

绵菜的学名叫曲鼠草,在清明时节才会自己生长。绵菜采摘洗净后捣碎放入米粉中,加入适量的水,在搅拌中让绵菜会均匀融入。接下来再将鲜嫩的竹笋、豆腐、猪肉、咸菜(或者萝卜丝)搅拌在一起做成香浓的馅料。

绵菜饼包好后下面再放上一张柚子叶,这不仅能避免粘锅,还会让“绵菜饼”多一种柚子的清香。做好后放在蒸笼里蒸上25分钟,便能闻到四溢的香气扑鼻而来。

湖州:螺蛳与粽子

湖州的清明,家家户户都会裹好粽子。粽子既是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在这里有句俗语流传了数年:“清明粽子稳牢牢。”说的就是粽子的实用性。

清明前后,螺蛳开始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湖州的农家清明也有吃螺蛳的习惯,这天还会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做“挑青”。家家户户吃过后,还会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蚕桑文化也影响着湖州习俗的形成。

桐乡:麦芽塌饼

在桐乡,最有低地域特征和情怀的清明食品是一种被叫做麦芽塌饼的糯米饼。春季,佛耳草开始生长,老人们便也开始忙活着一步步践行制作麦芽塌饼的各道工序。

大麦浸水发芽,晒干后磨成粉;村间田埂上的佛耳草采割后洗净晒干,与米粉捏成面团,放入赤豆沙或黄豆沙这两种馅料,再加上猪板油丁和核桃肉,饼的'外层再撒上芝麻,用猛火蒸煮。蒸熟待饼凉后,在平底锅上煎至金黄色,最后刷上麦芽做的糖水,这便真正是清香扑鼻、黛青光亮的麦芽塌饼了。

诸暨: 粘糯米青团

裹着一层香糯糯米的青团,是所有诸暨人都熟悉的味觉享受。将糯米粉与米粉混合,并将艾草糊加入粉中,然后一遍倒热水一边加边搅拌,面粉成块状后,用手揉成一个个颜色青翠的光滑面团,面团内加入馅料,并且在准备好的糯米中滚上一圈,沾染上满满的糯米,最后将团子放在粽叶上蒸熟。

糯米的甜香刺激着嗅觉,咬一口Q糯的口感里还带着浓郁乡间淳朴气息的艾草清香,口腔里的美妙滋味,开始启动大脑深处的味觉记忆,成为清明节必不可少的体验。

嵊州:艾草麻糍

在夹带着微甜温暖气息的春风里,人们将艾草、糯米粉、松花粉以及白糖混合均匀揉搓合成团,并在灶头上蒸上一蒸。接下去将热乎乎的青团放入石臼里,抡起木质捣锤不断地拍打青团,每打一次便翻动一下青团,直到敲打无数次之后青团的弹性更好、样子也更加软糯才会停下。

正是因为是耗费的无限体力,以及在青团上的用心,才使这样一种普通简单的美食也令人念念不忘,牵扯着本地人的乡愁,也牵扯着外乡人挑剔的味蕾,更牵扯着嵊州祖祖代代流传下来的饮食习惯。

开化:清明粒

开化山多,地形较崎岖,因此开化人的口味偏重,这独具特色的口味也表现在了开化清明的饮食——清明粿和清明粒中。

有说法认为,开化本地本来是没有清明粿的,几十年前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时新移民过去的新安江人为开化带去了清明粿这种美味,经过几十年的变化,清明粿也融入了开化的味觉体系,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味道。

在开化,清明粿最大的变化是馅料的味道更加香辣,同时吃法上也形成了油煎后像生煎包或煎饺一样的吃法。最特别的是开化人的清明粒,清明粒做好后与肉、菜、葱、辣椒或者其他配菜一起在锅中翻炒,颜色鲜艳亮丽、糯米团子粒粒分明,咬一口,口腔里充满着糯米的甜香以及配菜的鲜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