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跳7次 保险公司遭遇人才荒

进修社 人气:1.58W
  短短两年时间,董先生待了七家保险公司。董先生告诉记者,他还不算跳得最多的。保险业的迅速膨胀,使得南京保险公司突显人才荒。

为了冲业绩自己买保险

2年跳7次 保险公司遭遇人才荒

今年近40岁的董先生自认是南京第一批保险从业人员,自我评价是“混得最没出息的一个”。他告诉记者,他从事保险行业已经12年,到现在也就是混到了保险公司的外勤高阶级别,年薪也就30多万元。

董先生告诉记者,才入行的时候,他在中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从最简单的业务员做起,慢慢地,他的许多客户资源被慢慢用光,这让董先生很头疼。

“才开始几个月,亲戚朋友会买一些寿险,时间长了,朋友都买过了,后来,业务就少多了。”董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有业绩要求,他有一个月为自己和爱人各买了一份保险,这才过关。

每周至少接三个招聘电话

董先生说,他不单是第一批保险从业人员,还是第一批跳到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

“当年,外资保险进入南京之前,通过猎头公司找到我,我们要好的几个都跳了过去。”董先生说,2002年底,董先生就进入了外资保险公司,职位自然也比之前高出许多,成了外资保险的外勤主管,有了自己的团队。

董先生告诉记者,只要进入了保险行业,每个从业人员每周至少能接到三个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都是一些保险公司挖人的电话。

现在保险公司的竞争异常激烈。董先生举了个例子说,他曾经有过带着自己的团队全部跳槽至另一家新打入南京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的经历。

保险公司人才紧缺

“其实,保险公司人才跳槽并不稀奇怪,但是,两年跳这么多家,确实是多了些。”南京首批外资保险代理人、现专业从事保险第三方咨询服务工作的熊勇说,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南京的保险公司人才奇缺。

他分析说,“2000年时,南京的保险公司还不足10家,到了2012年,南京地区光寿险公司就已扩张到了40多家,这其中还不包括代理公司。保险公司的迅速扩张,而人才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即使培养出了人才,也得不到沉淀。”“许多保险公司都省去了培养人才的环节,而是直接从别人家的瓜田里收瓜。”他说,人才流动过于频繁,最直接的后果是保险公司的竞争更加激烈,间接的影响是投保客户的利益无法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