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勤克俭成语

进修社 人气:2.32W

克勤克俭成语1

克勤克俭成语

【注音】kè qín kè jiǎn

【出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漠》

【解释】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勤俭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省吃俭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相反词】无所事事、挥霍无度、好逸恶劳

【押韵词】拉不下脸、缘薄分浅、侠肝义胆、嫁犬逐犬、功成行满、死心眼、善眉善眼、悦尼来远、峰回路转、一长二短......

【年代】古代

【英语】to be industrious and frugal; to be able to practice diligence and frugality

【德文】fleiβigundsparsam

【日文】よく働(はたら)きよく倹約(けんやく)する

成语故事】尧帝时期,黄河经常发洪水,尧帝派鲧治水九年没有成效。舜帝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告别新婚四天的妻子踏上治水的征途,治水13年,曾经3次路过家门而不回,终于取得了成就。舜认为禹能够克勤克俭地为人民服务就让位给他

【示例】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撤豆》

【成语例句】

◎ 管理员说工人作工的时间必须长,工资必须少的理由是:如果他们有钱和闲暇,必将化费在嫖赌吃着上,不如在贫苦之中倒能克勤克俭的做工呢。

◎ 他们处处精打细算,克勤克俭,光添置设备这项开支,节省了投资三十余万元。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克勤克俭成语2

克勤克俭这个成语出自《尚书·大禹谨》。

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尧、舜、禹(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时期,黄河流域洪水泛滥,人们被迫迁移到高地去居住。当时,虞舜决定派禹去治理洪水。这时,禹才结婚三天,为了解救老百姓的苦难,愉快地离开了新婚的妻子,忘我地率领老百姓疏通江河,引水入海,经过十三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把洪水治服了。在治水的艰苦岁月中,他有三次从自己的家门口经过,都没进去看一厂。禹不仅具有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质,而且在生活上也十分俭朴。

禹治水成功,舜见他是个有才有德之人,要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他,禹不肯接受。舜对禹说:“禹啊,你是一个有才有德之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谦虚不自满,踏实而不浮夸。”

后来人们就将“克勤于郑,克俭于家”概括为“克勤克俭”,今用来表示劳动人民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勤俭持家的品德。

克勤克俭成语3

1 克勤克俭的故事

古时候,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洪水经常泛滥成灾。人们苦于水患,热切希望加以治理。

尧帝时,鲧[gǔn]受尧的委派负责治水,九年不成。

舜帝时,把这一任务交给了鲧的儿子——禹。禹深知人民的疾苦,他欣然接受了任务,当时虽然他刚刚结婚才四天,但他毅然告别了新婚的.妻子,踏上了治理水害的征途。

禹认真地察看了地形,吸收了前人失败的教训,废弃了过去一贯采取的堵塞方针,采用了疏导的办法。他日夜辛劳地带领着百姓疏通河道,开渠作坝,把河水引入大海。

在长达十三年的艰苦岁月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已的家门口,都没进去看一下,与群众一起节衣缩食,同甘共苦,最后,终于治服了洪水。

大禹治水成功后,舜见他是一个有德有才的人,便要把自己的职位让给禹,他对禹说:“大禹啊,你是一个最贤能的人,既能勤劳地治国,又能节俭地持家,是能够担当得起这个职位的。”

在舜的再三坚持下,禹便接替了舜的职位,受到了百姓们的拥戴。

2 克勤克俭的材料

【注音】kè qín kè jiǎn

【出处】《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撒豆》:“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解释】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勤俭。

【近义词】省吃俭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反义词】无所事事、挥霍无度、好逸恶劳。

【年代】古代

3 克勤克俭的点评

勤俭节约这一被视为具有开源、节流意义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创造丰裕的物质财富和瑰丽的精神世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禹去治水13年,曾3次路过家门而不回,在这期间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最终取得了成就。小朋友们,我们都要学习禹的品质哦~

克勤克俭成语4

传说四千多年以前,黄河流域洪水泛滥,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极大的威胁,只好搬到高处去居住。面对这种情况,舜帝便派禹去治理洪水。

禹为了解除人民的痛苦,就和他刚结婚三天的妻子告别。到治水的地方去了。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引水入海,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把洪水制服了。

在治水的艰苦过程中,禹曾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前都没有进家去看一眼,所以有“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并成为后世的美谈。

大禹不但有“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而且还有艰苦朴素的作风。舜见他是一个有才也有德的人,就要把帝位让给他,可是他不肯接受。舜十分感慨地说: “禹啊,你是一个有才有德的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思是:既能勤劳地治理国家,又能勤俭地操持家务),你谦逊而不自满,踏实而不浮夸,这真是了不起啊!”

后来人们引用“克勤克俭”来形容既勤奋又俭朴的生活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