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批休学创业者今何在

进修社 人气:4.28K

中国第一批休学创业者今何在

中国第一批休学创业者今何在

【创业资讯】1999年,美国的互联网经济风暴越来越猛烈。在北京,清华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大学生创业园。一大群意气风发的少年搬了进来,开始了他们的财富梦想。13年过去了,他们今天的事业与生活怎么样了?他们有什么感悟?为什么中国没能出现盖茨和扎克伯格这样辍学创业成功的案例?

微软的盖茨、苹果的乔布斯,脸谱的扎克伯格……这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IT大人物,他们的大学均未读完。贴满了年轻、财富、不墨守常规、成功的标签的故事激励了无数热血澎湃的青年

对中国的大学生来说,1999年是个特殊的值得怀念的年份。那一年,张朝阳入选了美国《时代》周刊全球50位数字英雄的榜单。清华创业园也在当年8月20日成立。短短的一年时间,作为清华创业园标志的学研大厦就进驻了二十余家学生企业。

如今的清华创业园,东起清华南路,西至蓝旗营高校教师住宅区,南邻成府路,北至清华大学南校墙,占地面积 25 公顷、建筑面积约 73 万平方米。

13年过去了,这片土地的'价值被这样描述:园内现在有四百多家企业,包括搜狐、网易、雅虎等。驻园企业每年研发投入三十多亿元,产值总额接近五百亿元。

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周亚辉,清华大学第一届创业大赛的佼佼者,他们拿着50万的创业基金,从清华的学生宿舍走出来就进了学研大厦的办公楼。

他们就这样出发了,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在那个神奇的年代,没有盈利模式,只能提供免费服务。在当时的大洋彼岸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在互联网领域,你确实很难看得清。这个领域新到连价值规律、商业规律都是全新的甚至反传统的。”

《时代》周刊的前主编沃尔特?艾萨克森评价亚马逊(微博)老板杰夫?贝索斯:“他试图依靠增长速度而不是利润来建构一个公司。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这种理念无论是好是坏,无疑都已经改变了1999年的整个经济模式。”

对于这群刚毕业或者还没毕业的年轻的创业者,公司如何挣钱?什么时候能赚回烧掉的钱?所有问题当时都无法回答,没有人能说清楚明天究竟会发生什么。大部分人的选择是跳进大潮,边做边想。

他们生逢其时,但很快变成了生不逢时。资金链紧张时,他们搬出了学研大厦。在时间的历练中,他们很快明白,创业不是跟着感觉走。遭遇到互联网泡沫天灾时,风向标改变,他们首当其冲。

依然在路上

对于童之磊和周亚辉来说,当年的休学创业似乎只是商业上的一次演练。童之磊认为:“一家公司存在的基础就是创造商业价值,任何伟大的事情,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就要形成一套有效的商业模式,那才能叫好的模式。”

最初的化云坊,后来的易得方舟一跃成为教育网内最大的个人网站。1999年8月,FANSO第一笔私人投资到位,近千万元的资金使不到10人的创业团队变成了60余名员工的公司。

2000年4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FANSO隆重推其“CampusAge中国高校电子校园解决方案”。

2000年6月,IT企业在纳斯达克(微博)跳水,互联网的冬天降临。两周内,风险投资撤走,年底,FANSO经历着最艰难的时期,核心团队五个走了三个,账上只有几千元钱,40多个员工等着开工资。

2001年10月,FANSO网站无法登录了。

十多年过去了,那些曾经矗立在潮头的青年还依然在拼搏:

童之磊

现为“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

鲁军

现为北京通卡网络技术公司总经理

马云和刘颖

现一起创办“妈妈说”网站

陈曦

成为投资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