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 监控学生语文学习质量

进修社 人气:7.98K
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 监控学生语文学习质量
摘 要:语文教学评价是对语文教学活动过程的效能和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良好、完善的语文教学评价机制能有效地调控语文教学质量。要建立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机制,更好地完善语文教学过程,把评价与调控结合起来,建立以调控学习质量为核心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评价机制 学习质量 监控
        语文教学评价是对语文教学活动过程的效能和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良好、完善的语文教学评价机制能有效地监控语文教学质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是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监控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
        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势在必行。目前,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机制,多数采用比较单一的传统模式,或者“一张试卷定成绩,按照成绩评优劣”,或者简单的334——期中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这种简单的评价机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对语文缺乏学习兴趣,语文素质普遍较低。这种评价机制也抑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利于激励大多数学生成长成才。这种状况,与新形势下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生源素质、办学理念等都不相适应。
        1.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语文教学应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发展服务。
        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要以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人才市场的需要为切入点,全面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可见,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大量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与普通高中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进一步深造的培养目标有很大的不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职业人”而非“高考人”,因此,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首先是有其它类型教育都具有的一般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同时又有其它类型教育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它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行业建设服务的;它是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的;它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这些特殊的属性,就确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其它类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在这种大前提下,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不在于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发展服务。
        2.职业教育的学习对象具有特殊性,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有调查显示,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精神空虚,前途渺茫。近几年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入校成绩较低,有不少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素养低,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差。但是,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学生发散思维强势,善于交际,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适应性和灵活性也都较强。他们具有包括特长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等潜能,这些非智力因素也许是那些高分学生所不能企及的。因此,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来看,学生的智力尤其是与职业技能学习相关的实践性智力有较大的开发空间,仍然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说明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的培养和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中的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的重要学科,而传统的教学评价,以试卷和作业为主,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监控学生的学习质量,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动力、缺乏学习兴趣。以这样的评价机制为导向的教学,显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学生的能力不应该只从考试来判断优劣,应该从多种智能的角度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学评价的单一、静止、绝对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桎梏,束缚了语文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创新性思维。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不论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方法掌握,还是思想教育的渗透,都更重视过程,语文学习从来不是立竿见影的,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语文评价要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人文性和工具性,就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因此,改革、完善语文教学评价机制,有效监控学生语文学习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势在必行。
        二
        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监控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关键在于:一是建立评价机制,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如何建立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有效考核和评价体系;二是建立监控体系,按学生语文素质形成的几大块的要求,明确评价内容,细化评价标准,及时反馈,制订调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策略和措施。
        “语文课程应该是实践的课程而不是单纯的事实的课程。”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机渗透职业教育元素,提升语文活动地位,所以在“阅读和欣赏”部分,强调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在职场里的应用,在“表达与交流部分”,强调口语交际、思维能力、综合概括、想像联想等能力的培养;在语文中活动中,强调情感认同(包括人生态度、学习态度、工作态度、主动获取的态度等)。语文评价是语文教学的指挥棒,落实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就是要建立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机制,更好地完善语文教学过程,监控学生学习质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