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行业特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进修社 人气:2.61W
试析行业特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摘要:作为行业特色高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以行业背景为依托,保持行业特色和优势,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构建了“基础、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行业特色高校主要指那些曾经由相关行业部门管理、服务某一特定行业的高等学校,这些学校通常冠以行业的名称,如水电、地质、林业、农业、石油、矿业、煤炭、纺织、畜牧等,其基本特点是秉承专业型人才培养理念、学科分布相对集中、科研重点是行业共性技术、具有密切的行业领域产学研合作的历史。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经过长期的发展,普遍具有行业背景强、办学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等特点,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两次大规模高校合并,除少数行业高校仍隶属于原来的行业主管部门管理外,其余大部分高校划归教育部或隶属地方管理。划归地方管理以后,许多原行业高等学校在办学条件、管理体制、服务定位、资金来源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行业特色高校纷纷改变了原有的办学目标和宗旨,同时受资金来源和招生规模扩大的影响,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忽略原有行业特色,学科专业呈现多科性、规模性、非特色化的趋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行业的特色高校进行科学定位,鼓励其依托原有行业优势和特色,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一、科学定位,继续凸显行业特色

  经过1998年、2000年两次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国家共对252所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其中本科院校173所。在调整的本科院校中,合并9所,另有4所师范院校不属于原来意义上的行业特色高校范畴。在其余的160所本科院校中,划转教育部管理的33所,划转地方管理的127所。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为了拓展学科专业覆盖面和服务领域,原行业特色高校纷纷尝试通过更改校名、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等途径来寻求自身发展。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原行业特色高校的行业特色优势不断减弱,人才培养没有针对性,为行业服务的空间越来越小。
  保持行业特色是行业高校的生存之本。行业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传统和特色,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水电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农、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纵贯学校改革发展的历程,经过建校60年来办学积淀与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为国家水利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具有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与学校科学合理定位,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注重保持行业优势与特色,坚持为行业服务密不可分。回眸整个办学过程,历经数次搬迁,但学校的办学方针和特色始终并未摒弃,即使2000年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潮下,实行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依然坚持水电特色不变,勇敢地肩负起“兴水利、除水患,造福人民”的历史使命,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合理确定了学校的定位、指导思想和办学思路,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学校形成了“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观念和“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指导方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生源质量好,教学水平高,就业渠道广,就业率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水利人才培养、水科学研究和水利科技服务的重要基地。斐然成绩的取得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继续坚持行业特色,与时俱进,才能走出一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办学之路。

  二、凝练特色,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本科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科为本的专业教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坚持行业特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因而在专业建设上学校坚持“主动适应”和“保持优势与特色”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现代教育理念,又要有前瞻意识;既要有新突破、新发展,又要注重内涵,实事求是。
  特别是实行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以后,学校适时调整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服务面向定位方面,由行业办学时代“立足水利行业”调整为“立足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水利电力行业的人才需求”;在办学规模方面,由原来的`按行业人才需求确定办学规模,调整为按社会需求和学校自身条件确定办学规模,并提出了“积极拓展专业面,努力发展新学科”和“厚基础、宽专业”的专业和学科调整思路。在长期的学科专业建设中,学校一直将学科和专业建设视为学校的重点工程,始终遵循“保持传统优势,突出学科特色,优化学科结构,拓展学科领域,强化学科融合,发展新兴学科”的思路,适时优化调整了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强了学科专业建设。目前,学校本科专业50个,涉及理、工、农、经、管、文、法7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专业30个,占60%;管理学8个,占16%,理学5个,占10%;文学3个,经济学2个,法学和农学各1个。学校基本形成了以水利学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干,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学科专业的调整,使得传统老专业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以优势传统特色学科和专业为增长点繁衍出的新兴专业更是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自2007年实施质量工程以来,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有步骤、有重点地建设了10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其中既有社会声誉高的传统优势专业,又有发展潜力巨大特色突出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正是我们坚持特色专业更“特”、优势专业更“优”的体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整个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