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叔本华哲学与中国美学

进修社 人气:1.67W
  ;一、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及其思想?

19世纪,当德国古典到达颠峰之际,当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将他的理性主义哲学称作是绝对真理之时,一股强劲的反叛思潮在德国开始涌动,这就是唯意志主义。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Authur Schopenhaur)与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唯意志主义从一开始,就有着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唱反调,反叛理性传统的强烈意识;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任教时,对把持着大学讲坛的理性派哲学家极为敌视,他故意把课程排在黑格尔上课的同时,欲与黑格尔竞争,遭到惨败後,愤而辞职。但叔本华深信自己哲学的价值,他声称自己提出了一种与以往哲学方法根本不同的哲学方法,这种唯意志主义哲学将使欧洲哲学发展产生根本性的转变。最终证实了这一点,19世纪中叶,德国古典哲学终结,尼采继叔本华之後宣称“上帝死了”!发展方向终於产生重大转折,唯意志主义正式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和思想影响的哲学思潮。?

唯意志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反经验哲学、反理性主义,认为服从理性、服从外部世界就会使人忘记自己的真正本质,失去真正的自由,不能发挥人的创造性和能动作用。因而必须将哲学从关注外在的经验、事实、理性等等外部世界移向人的内心世界,但这并不是移向人的感觉经验以及理性思维(因为这些终归仍受外在世界支配),而是移向人的生命、人的感情意志及一切下意识或潜意识的本能冲动。并认为这些?是人的最本质的东西。从这种“本质”出发,唯意志主义认为人以及其它生物,乃至整个世界的基础都是生命、情感意志。意志推动着一切。“意志”正是叔本华哲学的核心。?

意志是什么?在叔本华看来,意志就是世界本质。叔本华在外表上摹仿康德,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自在之物”的世界(世界本身)。“现象世界”是人们通常认识到的世界,但这仅仅是世界的表象,而“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质,这个自在之物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生存(生活)意志。?

“现象世界”是什么?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指出,现象世界仅仅是“表象”,“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於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②《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gn,中译本参见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北京,第25页。所谓“表象”就是说人所认识到的世界万物,并不是“物自体”,而仅仅是呈现於人的表象,它们都是相对於人而存在的。例如,人们天天看见太阳,触摸(或脚踏着)地球,的确知道有太阳、地球。但是在叔本华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太阳、地球,而仅仅是相对於人的感觉而存在的表象,他说:人们“不认识什么太阳,什么地球,而永远只是眼睛,是眼睛看见太阳;永远只是手,是手感触着地球,就会明白围绕着他的这世界只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着的,也就是说这世界的存在完全只是就它对一个其他事物的,一个进行‘表象者’的关系来说的。”?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叔本华认为,科学理性也仅仅能认识表象,因为科学总是用因果性、时间、空间、杂多性、必然性等等范畴去解释所研究的对象,这些看上去似乎具有客观性的东西其实是人的主观的东西,是人的理性的概念和范畴,如果借助於理性的概念、范畴来进行认识的科学和哲学,永远只能描绘现象而不能达到本质(自在之物)。人们永远不能透过外部达到事物的实在本质,不管进行怎样的探究,除了影象和名称外,人们永远不能接触到任何东西。就像一个人绕着堡垒转来转去而找不到一个入口,只是有时画下它的草图一样。这就是叔本华哲学的第一个核心观点:“世界是我的表象”。?

既然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世界只是“表象”,并非本质,那么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呢?叔本华明确指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他说:“自在之物是什么?就是——意志。”“一切客体,都是现象,唯有意志是自在之物。”《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And Vorstellugn),中译本参见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北京,第164-177页。这就是叔本华的第二个核心观点,“世界是我的意志。”?

什么是“意志”?在叔本华看来,人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情感欲望,正是情欲推动着、决定着人的行为,这就是意志的根本。但意志又不仅仅是情感和欲望,意志是先天的,是人生来就有的特性,是决定人的本质的因素。不但主体的本质就是意志,而且人类本身就是意志的产物。人的理性、思想等等也同样是意志的表现,意志的客观化验。他说:“知识整个地说是属於意志在其高级阶段上的客观化,而感觉、神经和大脑如同有机体的其它部分一样,是意志在它的客观化的这个阶段上的表现。”《叔本华选集》,英文版,第95-96页。叔本华认为,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是一种无意识的意志,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求生存,故可称为“生存意志”。他说,生物所最珍惜的就是其生存,只要能求得生存,其它一切都可以忍受,反之,其它一切就会失去意义。不仅生物如此,其它事物也不例外。在叔本华看来,整个世界中意志是无所不在的,不仅人类有意志,动物有意志,植物也有意志,甚至无机物(无生命之物)也有意志。人的意志的任何一个活动都体现为他的身体的活动,而身体的活动就是客观化了的意志活动,如食欲、性欲等等;动物的繁衍,植物的生长,结晶体的形成,磁针的指向北极等等,这一切也全是意志的客观化。意志无处不在,意志是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质,并决定着万物的发展。?

由“意志”出发,叔本华走上了反理性主义道路,他推崇直观,贬抑理性,提出了不同於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传统的新颖观点。在叔本华看来,直观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客体化到一定级别後的产物,并且理性是最高级别的产物。但是理性是从直观引伸而来的,理性认识是直观世界的摹写和复制,理性并不是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代替直观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直观是一切真理的源泉,一切科学的基础,理性可能会产生谬误,只有直观?能最终达到绝对的真理。这种“直观说”奠定了叔本华美学理论的第一块重要基石。在叔本华看来,是直观的,是“摆脱系於根据律的那认识方式”。④⑤《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73、274页。即摆脱理性方式,而求诸於直观:“是纯粹的观审,是在直观中浸沉,是在客体中自失,是一切个体性的忘怀,是遵循根据律的和只把握关系的那种认识方式之取消。面这时直观中的个别事物已上升为其族类的理念。”?④这种直观有三个特点,其一是超然的,幻觉式的,非功利的。叔本华指出:“在外来因素或内在情调突然把我们从欲求的无尽之流中托出来,在认识甩掉了为意志服务的枷锁时,在注意力不再集中于欲求的动机,而是离开事物对意志的关系而把握事物时,所以也即是不关利害,没有主观性,纯粹客观地观察事物,只就它们是赤裸裸的表象而不是就它们是动机来看而完全委心於它们时,那么,在欲求的那第一条道路上永远寻求又永远不可得的安宁,就会在转眼之间自动的光临,而我们也就得到十足的怡悦了,这就是没有痛苦的心境。”?⑤其二,审美直观是“自失”(Sich verlieren),所谓“自失”,即“人们自失於对象之中了,也就是说人们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他已仅仅只是作为纯粹的主体,作为客体的镜子而存在;好像仅仅只有对象的存在而没有知觉这对象的人了。所以人们也不能再把直观者和直观分开了,而是两者已经合一了;这同时即是整个意识完全为一个单一的直观景象所充满,所占据。”②③《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50、2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