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条件下治理会计的新特点

进修社 人气:4.58K
知识经济条件下治理会计的新特点
一、知识治理上的基本特征  知识经济是继高度发达的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形态。产业经济是以材料、能源等为主要的物的因素居主导地位,产品生产主要是集成资源。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的知识(智力)成为最关键的居于主导地位的因素,人们开始熟悉到:人尽其才(能)是物尽其用的基础。产品生产不再主要是集成资源,而主要是集成知识(智力)。产品的知识(智力)含量越高,价值越大。可见由产业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从生产要素看,主要是由资源依靠型经济转变为知识(智力)依靠型经济。由此而形成的知识经济治理上的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治理特征从物本治理向人本、智本治理。  物本治理把人作为单纯的治理对象和生产操纵的工具,最多把人看作是“经济动物”,而把尽可能进步生产效率作为治理工作追求的首要目标。因而物本治理,是一种单纯以效率和物质利益为中心的治理。  从治理发展史看,20世纪初期,泰罗创立的治理就是典型的物本治理。由于泰罗基于“经济人”(Economic man)假设,把工人看作是机器设备的附属品,他倡导的“时间”、“动作研究”就是使人依附于机器,把人性物化,把人也当作物来治理。因而泰罗创立的科学治理,实质上是一种非人性化的物本治理。  物本治理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使它具有明显的确定性、可定量化、可优化等特点。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等的形成与发展,人们开始熟悉到把人看作是只会打工挣钱、养家生活的单纯的“经济人”,未免太简单化了。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必须充分考虑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于是有“人本治理”思想的萌芽。到20世纪中叶以后人本治理的思想在理论上更趋成熟,在实践上也较广为流行。  人本治理夸大人在治理中的主体性,并以为人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精神存在,即人不能没有物质生活,更不能没有精神生活,这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根本出发点。因而以为:不能把治理看作是单纯的物质技术过程,而应更重视它的社会文化层面。据此,人本治理以为,治理者首先不应把人看作是单纯的“经济人”,而应如实地把人看作是“社会人”(social man)以至“文化人”(叫cultural man),从而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的条件下,确立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  由此可见,人本治理与物本治理有质的不同,“以人为本”的治理系统是复杂的社会系统,所涉及的人的心理、社会层面、丰富的感情世界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是难以用精确的数据来表现的。这是人本治理的重大特点。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进一步熟悉到人本的关键在于人的智力。由此而形成了比一般所说的“人本治理”更高一个层次的以人的智力为核心的“智本治理”,它是一种以尽最大可能促进“知识创新”为中心任务的治理,是“人本治理”的进一步深化和进步。  (二)治理思维从科学思维方式向人文思维方式转变。  1.科学思维方式与人文思维方式的对比。科学思维(理性思维,或称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注:关于理性思维或称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觉)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的划分及其有关的阐述,可参见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一文,载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具有推理严谨、定量严密等特点。“精确定量”是“科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脑的性能活动。科学思维是一种链条式、环环相扣的递进式的思维方式。它是近代在科学的研究、探索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而通称为科学思维。人类要改造世界,首先要熟悉世界。熟悉(Cognition)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感知,感知形成观念(Conception),是以语言为其表现形式(有发达的语言系统,是人不同于一般动物的重要标志)。因此,从熟悉论看,语言是熟悉的工具。“科学语言”是自然科学家熟悉“物的世界”的重要工具。“精确定量”是“科学语言”是基本特征。由于自然科学向来被称为精密科学,其“精密”之处就在于:可以借助于严密的定量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可见,“科学语言”是“科学思维”的外壳。  人文思维包含形象(直觉)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注:关于理性思维或称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觉)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的划分及其有关的阐述,可参见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一文,载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人文思维不同于科学思维,由于它研究的“人文世界”不同于“物的世界”,它涉及“精神世界”(mental world)不具物质实体的很多复杂多变的方方面面,如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伦理等,这些都是难于甚至无法直接从量上进行把握的。因而对于它们,并不追求条分缕析地进行刻画,而是着眼于对象的整体特征,寓理于形象,通过慎思明辨,综合、权衡,达到对研究对象整体性的质的把握,这是人文思维与科学思维的重大差别。与此相联系,“人文语言”,作为人文思维的外在形式,是以“思辨定性”为其基本特征。  同自然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称“科学思维”相对应,人文、社会科学家在学术研究中常用的人文思维方式也可称之为“思维”。艺术思维不同于科学思维,在于后者的精确度大,前者的自由度大。但艺术家艺术思维进行创作实践,也要严格遵循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也就是:艺术作品既要有生动的细节上的描述,更夸大系统整体性的把握;细节的描绘,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性主题的体现。如黄河大合唱,很多音符组合起来,能唱出黄河奔腾澎湃整体的宏伟气势,才算是成功的作品;又如画家作“登泰山图”,可以从许很多多方面、方向取景,终极要能体现出“会当凌尽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气势,才能算作是成功的作品。艺术家是如此,管家也应是这样。  2.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研究不同类型的治理。物本治理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因而以物为本的治理系统,要求治理职员运用以“精确定量”为基本特征的“科学思维”,深进到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往熟悉、分析、研究相关,从中取得一些规律性的熟悉,并采用数目化进行描述。数目方法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求解数学模型引出基本结论,并可编成严密的程序,用机来模拟再现。  人(智)本治理不同于物本治理,在于人(智)本治理的核心因素是人。按照行为科学理论,人总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有自己的感情和意志。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因而在人(智)本治理中,人的因素、精神因素和文化因素总是起主导作用的。与此相适应,人(智)本治理以为,不可能从员工的屈从中得到真正的创造力,因而要求治理职员运用以“思辨定性”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度较大的“人文思维”,深进到人的心理、社会层面和丰富的感情世界往熟悉、分析、研究相关题目,力求从员工对自己行为的自主性和人际关系的***性出发,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个人和各种组织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和当代治理大师Peter Drucker(彼得·德鲁克)把治理视为一种“自由艺术”(Management as Liberal Art)(注:[美]彼得·德鲁克著:《治理宗师德鲁克文选》(版),机械产业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而不是刻板的机械性的工作的见解相一致的。  由此可见,即使今天的电脑技术已经高度发展了,回根到底,它还只是一个“数字相关系统”,是不能直接用来分析、处理人的“精神世界”的相关题目的。由于人的“精神世界”的题目,是属于“人文层面”的题目,已超出了现有信息技术的作用范围,需要用“人文观”而不是“技术观”为指导来进行分析、研究和处理。在这里,人文思维、艺术思维的运用,是起主导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