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方本科院校与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进修社 人气:2.04W

 论文关键词:国际贾易 应用型 实践教学

试论地方本科院校与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论文摘要:国际贾易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经济学科,要使其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就要突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通过实践教学观念的强化和统一,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和创新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措施,强化实践环节,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经济学科,其实践性教学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在以应用型为主导的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国际贸易专业既离不开与其他应用型本科专业所相同的共性,又有着其自身专业属性所要求的固有属性。总的来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应用”是科学理论见诸于实践的过程,理论是应用的基础,对实践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不仅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把有关经济管理知识以及贸易理论的学习作为重点,虽然他在学术研究上不是研究型人才,但也有自己的所长,有较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储备,在“厚基础,重应用”的培养模式下,属于知识型应用人才而有别于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具有较强的动手实戏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就是对“应用”的最好解读。它要求不仅能将国际贸易领域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按照已经学到的操作程序应用到外贸实际工作中去,而且能够在变化的情况下,创造性地根据已学理论和操作技能解决新间题。

    (三)具有项目执行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作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强调经营项目运作能力的培养以及经验的积累,同时具有培养市场开拓的能力和把握客户资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调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外贸业务,统筹各个业务环节,协调多方关系,能够开展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四)具有合作沟通的能力

    由于国际贸易活动涉及国内外诸多行业和部门,如银行、海关、船舶公司等,国际贸易人才必须注重同各方的沟通、联系与介作。因此,在社会高度分工合作的今天,人们在日益注重自己的个性发展的同时,更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领导与民众的关系,要具有责任心和协同介作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工作者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从教学体系建设上如何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缺乏统一深刻的理解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对强化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质的认识。在社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仍认为实践教学就是理工科或部分有模拟实践软件可用的应用性课程,实践就是上机操作、就是社会实习等。

    而实际上,实践教学包括课程性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或称综合性实践教学)。前者是指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是指需要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论文)等。

    国际贸易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贸易、金融、政策、法律等诸多领域的问题。现行外贸企业所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是既有实际操作能力,又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外经贸人,这就对国际贸易教学的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国际贸易的教学方法的现状是,“理论说教”占据了主要形式,显然它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建设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

    (二)课堂内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为缺乏和落后,课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薄弱,未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