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热议大学生就业难 陕西设5000万创业基金

进修社 人气:2.73W

西部网北京讯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11万人,比2012年增加52万人,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宏观就业形势趋紧,大学生就业已成燃眉近忧。驻陕全国政协委员朱静芝、张道宏、于小文、高正红、董协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出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并纷纷献计献策。

委员热议大学生就业难 陕西设5000万创业基金

五方面问题制约大学生就压

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张道宏委员认为,近几年来,我国在加快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看教育体制改革仍滞后于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专业设置尚未完全市场化,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招生、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科学预测,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 加大了就业的压力与难度。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市场现实的矛盾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择业定位存在偏差,择业地区趋向于发达省份,而不愿意去条件艰苦的地区。于小文委员认为,这种观念必然会影响就业的供求关系,势必造成就业难的局面。此外,毕业生多与就业岗位紧缺的矛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而变得日益严峻,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结构性矛盾必将长期存在,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必然也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就业教育指导不完善就业服务滞后

高正红委员任教西北工业大学。她说,大部分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尚不完善,就业指导机构、人员、经费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此外,社会服务机制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平台、就业信息交流近年来虽有所发展,但就业市场运作仍不规范,远不能满足企业和大学毕业生的要求。

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等问题严重

张道宏委员也指出一些用人单位要么人为抬高学历和用人标准;要么不愿接受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甚至一些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不提供三险一金,致使大学毕业生不愿到企业。

对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中小企业支持不够

董协良委员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面扩大并不同步,财政资金的投入、金融信贷的扶持与劳动就业面的拓展、就业岗位的增加并不成正比。政府在财政资金的投入、金融信贷的扶持上,往往只注重对一些GDP贡献大的大项目、大企业,但这些大项目、大企业未必对扩大就业产生多大作用;而一些吸纳大批人员就业的一些中小企业,却未能得到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信贷扶持。

委员开出六大良药妙方  

完善就业政策

张道宏委员建议,一方面,政府应制定相关的规定,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效纳入综合考核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各级领导业绩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完善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制定操作性强、切实有效的创业扶持政策, 有关部门要大幅度地简化大学生自主设立企业的登记程序,免收登记类、管理类、证照类的各种行政性收费,并制定相应的税收减免扶持和贷款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发展“就业友好型”经济

张道宏委员建议,当前应该从恢复经济的角度来促进就业,在保增长的过程中格外注意就业岗位的开发,对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加大支持和扶持力度。发展“就业友好型”经济不仅仅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严峻就业形势的一种应急措施,也是指导未来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选择。

延长在校成长期

高正红委员建议,可将部分真正难以就业的学生留在学校继续学习,拓展适度扩展学习方向。她认为,以后的学习是终身的学习,何不利用这样一个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把终身学习的时间移到现在,利用就业困难时期,进行第二学位或者拓展自己就业面的学习。“这样可以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成长期,在毕业与就业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带。”

为大学生们自主创业“掏学费”

董协良委员认为,自主创业是破解就业难的事半功倍之策,而且有利于民族产业的自主创新与发展壮大。大学生自主创业确有潜力可挖。与其让大学生为了饭碗放弃专业而委曲求“职”,不如启动新的制度,激励他们自主创业。他做了一项调查,有45.5%的大学生因为缺乏启动资金而导致创业梦搁浅。他建议政府应不计风险,舍得投入,设立专门基金,让那些有志于创业的青年人试水。

采取双奖措施

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小企业开始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重要力量,300人以下的企业吸收了48%的应届毕业生。从地区来看,东部是高校毕业生的主体,吸纳了全部高校毕业生的.61.3%;,中西部只能为当地毕业的大学生提供28.9%的就业岗位。董协良委员建议政府采取“双奖措施”,鼓励中西部地区吸纳人才,让大学生们踊跃到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即一方面公共财政对中西部的支持与吸纳大学生直接挂钩,另一方面大幅提高大学生待遇,必要时可出台专门的中西部大学生特殊政府补贴。

他同时建议对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的,与融资贷款挂钩。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出台更为直接的补贴办法,给予吸纳失业人员的用人单位资金补贴为每招一人每年大约补贴一万余元,补贴三到五年时间。这样一来,通过制度创新的持久渗透,就业难题有望得到明显缓解。

转变更新就业观念

张道宏委员认为, 教育引导毕业生正确定位,更新就业观念意义重大。他建议,在宏观经济发展趋缓的条件下,政府和高校应加大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到欠发达地区、到基层去就业。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则应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正确认识自己,调整就业期望值,更新就业观念,由挑地区、挑单位变为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陕西省政府积极应对 先期投入5000万创业基金

3月4日下午,记者在北京会议中心采访了驻陕全国政协委员、副省长朱静芝。她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近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且在她赴京之前正式下发。

为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省政府先期投入5000万元设立“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用于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向当地银行申请不超过8万元的小额贷款,创业基金管理部门提供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