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征文范文900字(精选11篇)

进修社 人气:1.97W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征文吧,好的征文一般具有句段文采飞扬的特点。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征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征文范文900字(精选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征文范文900字(精选11篇)

端午节征文1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赛龙舟、插艾草、吃粽子,进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今年我们迎来的,是第一个作为法定节日的端午节,在汶川地震带来的伤痛未止的时候,很有必要过好这个节日,借端午节可以驱邪避疫的寓意,护佑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早日摆脱灾害,永远平安。

端午节是一个正在被我们逐渐遗忘的节日。这和中国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有关。还有着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节日的娱乐化程度不够。中国大多数的传统文化节日,都曾有过它狂欢的面孔,端午也是如此。由于在这一天要给孩子身上挂荷包,以雄黄在小儿额头画“王”驱毒镇邪,带孩子制作弓箭等等,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孩子节”、“娃娃节”,让孩子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气氛,是传承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可惜大人们对待传统节日,也往往采取快速消费的敷衍态度,没有上一辈的言传身教。

由于纪念屈原说影响广泛,使得端午节顺理成章地成了“爱国主义教育节”。但要想让传统节日在公众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就要深入挖掘它质朴而美好的一面,并赋予它可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活力,吸引全民参与。

很多人表示“端午节,不就是吃粽子纪念屈原吗?”在端午节到来时,多数人在记忆中只剩下吃粽子,端午的一些习俗已经远去。

“其实我们已对传统节日习俗出现了集体失忆症。”民俗学家赵书说,端午节其实是一个大节日,节日内容繁多。原来过节的时间是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在少数地区还热闹到五月十三;包括祭祀供“五毒饼”和“玫瑰饼”;用苇叶包裹黄米小枣粽子;家家户户插艾蒿防瘟避灾;身上配戴五彩丝线以祈福增寿;贴葫芦花以避“五毒”;孩童到郊外玩“斗百草”游戏等。赵书认为,民间习俗背后都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今天的人们恰恰忽视了这些。

如何让端午节焕发活力,不能简单放假了事,应和相关的民俗组织一起,搭建营造节日气氛、吸引群众参与的平台。相关组织应围绕所在城市特点,举行一些群体活动,比如赛龙舟,它成为端午节最显眼的标志行为,是因为它具备丰富的娱乐性和参与性。时间上的充足,

象征意义上的提醒,会唤醒更多人关于端午节的文化记忆。不妨从今年开始,让我们重新记忆端午节,让它成为一个别人“抢不走、夺不去”的民族节日。

端午节征文2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民间都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包粽子。

包粽子需要许多材料:棕叶、糯米、肥肉或瘦肉、酱油、棉线。糯米和酱油混合一下,再加上肉就是粽子的食材。当然,这都是可以按自己口味来进行选择,如果喜欢吃甜的话,可以不需要酱油和肉,可以加一些赤豆和糖。粽叶尽量要绿一些,光滑面和粗糙面分得明显一些的,要有韧性的,不能太碎的粽叶,这样包的时候容易裂开来,包的时候,米粒会漏出来,粽子的香味会大大减少。线得用棉线,棉线更粗,裹得更紧,肉要有肥有瘦,吃得时候才不会干巴巴的。糯米用平常的就可以了。

材料准备好后,就可以做了。先把粽叶的二分之一卷成一个无底的圆锥,然后兜两到三勺子拌好的糯米和酱油加到圆锥里,加一块肥肉和瘦肉,用勺子挤一挤,再兜三到四勺的糯米,兜满为止。可是我兜了一勺又一勺,一勺又一勺,就是兜不满,像个无底洞一般,怎么装都装不满。可是我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把粽子翻了个身一检查,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卷的时候,没卷好,“圆锥”的头上有个洞,只要我捏一捏上面或者用勺子使劲按一按,下面这个洞就会像没捏紧的水龙头一样,时不时漏一些糯米下来。拆掉,重包!这一回,我可小心多了,为了防止它再漏出来,我甚至提前用了棉线,在尖角上面先捆了几圈。粽子到是兜满了,总该盖盖子了吧。我把剩下的二分之一的粽叶包上去,盖住再折下去,它的两边就有两个大口子开开来,会使糯米漏出来的。我重复了好几遍,还是会有两上大口子裂开来。我索性倒出了一些糯米,把粽叶往口子上一盖,就拿棉线捆住得了。我怕它在蒸得时候漏出来,所以横着竖着斜着捆了有二十来圈,奶奶、曾祖母都笑我说我捆粽子像捆贼一样,来了个五花大绑。而她们包的只有横的口子上的三四圈,而且捆得还比我的结实呢!初学者嘛,没事儿的,能吃就行!

直到把粽叶包完,我们一家人包了有二十多个。我包的那几个虽然一个比一个好,但是还是奇形怪状的。在一大堆粽子里,我包的粽子显得特别与从不同。没关系,我这叫有创意嘛!进锅蒸粽子喽!等一会儿吧,粽子很快就出锅了。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主要最不可少的习俗。当然,还有其它很多习俗,例如:赛龙舟、挂艾草、戴香包……这些传统文化寄托着我们对先辈们的思念,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之中的一颗闪耀的明珠!

端午节征文3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然而作为中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节毫无疑问就是其中最有“热”感的节日。作为进入盛夏前的一个节气,端午节显然就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节的三天假日,可能会让很多人思考出去找个阴凉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农村,端午节确就是一个忙碌的节日,因为在中国蕴含丰富的农耕文化之中,端午节代表着夏收秋种。在过去的北方,每年过端午正就是新麦下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期盼这个日子的到来,因为能够吃到新麦做的各种食品。而在过去的南方,端午节却就是另外一种粮食水稻收获的季节,新打下来的水稻碾成了大米,过节的前一天正好能够包成粽子,然后美美吃上一顿。

此刻,南北差异已经没有那么大,端午节吃粽子,这就是全中国人民的一大传统习俗。中国人端午节吃粽子的历史由来已久,传说就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那一天人们互相送粽子作为对屈原的纪念。

粽子还就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据说,早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可就是在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晋朝人周处《岳阳风土记》之中就记载道:“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之后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向到这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中国的南北差异也还就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然后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今年,你准备吃啥粽子呢?

端午节征文4

看着那东升的太阳,又迎来了一个端午节的早晨。

从睡梦中醒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从人们的笑声中美好的遐想中感受到了端午节的美好和神圣。端午节的早晨既让人锻炼了身体,又让人们知道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盼望。

吃完了两个鸡蛋,我们便背着包袱来到了三角山的脚下,我们顺着山间那蜿蜒盘旋的小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到了庞大的岩石、强壮的绿树、香气扑鼻的鲜花、活泼的昆虫、清澈的小溪,绿油油的小草........走着走着,终于走到了三角山的山顶。站在山顶眺望远方,俯视下方,人们常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站得高,望得远。看到了那幢幢高大的楼房,条条川流不息的街道........。,站在山顶上,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令人流连往返。走了一段路,我们都筋疲力尽了,就坐在大岩石上,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吃着香喷喷的的饭菜,让人更加贴近大自然,体会出大自然的神秘和绚丽。伴随着人们的呐喊声,天空中的无数“小水兵”羡慕极了,也来到了人们的身边,天空中虽然下着蒙蒙小雨,但大家一点都不遗憾,而且更加喜欢三角山了。

等回到了家,已经七点多了,吃着妈妈包着美好愿望的粽子,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在那美好的端午节的早晨,我们又盼望着明天,我们每个小朋友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我国传统节日比较多,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其中端午节我最喜欢。

端午节的一大特点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买。我非常喜欢吃粽子。我还听过一个关于粽子来历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个人叫屈原,他在战场上战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做了一个透明棺材,放进了水池里。为了给屈原敬一些贡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进水池里。过了几天,人们才发现水池里有鱼,那些糖棒都被鱼吃掉了。人们很生气。这时,有一个人叫道:“大家伙们,鱼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净的草叶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后,人们将包好的糖棒扔进水池,鱼看到糯米糖棒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们把糯米糖棒叫成“粽子”。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绿豆味的,有蜜枣味的,有香肠味的等等,我们家通常包的就是这三种。这三种我都喜欢吃。

粽子和端午节是亲密朋友。因为我喜欢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征文5

天气一天天转热的时候,端午节就要来了。几大传统节日中,除了春节,端午应该算是一个比较热闹的节日了,吃粽子,捆五彩丝线,戴香袋,赛龙舟,逛庙会。对于孩子们来说,端午是最有实际意义的一个节日。

一大早,不到四点,就被儿子喊醒了,小声央求着:“爸,挪下车,我和同学约好去爬山。”这也太早了!忍着满腹的没睡醒的抱怨,下楼给他挪车,想到我也得去上山采点艾蒿,索性我也直接上山。

我去了一个有点远的山上,那里人少,不像北山,人比艾蒿还多。以前端午节我也去过北山,感觉北山过一次端午节就好象经历了一场浩劫,去得稍晚点儿,不仅艾蒿,所有蒿类都难寻一根半根,甚至有人采不到蒿类连树枝也扯上一枝,扛在肩上招摇下山,实在过份。我在一个松林中的小山沟里安静地采了点儿艾蒿。早起的感觉真好,空气清新,晨风清爽,草香清淡,四周安安静静,反衬得几声蛙鸣、雉叫非常清晰。我用剪刀剪了大半袋子,这样采不伤根,过个把月再来采,还有新芽可采。艾绒热炙、艾叶冲澡、艾蒿泡脚都是非常好的健体手段,我每年都会备上一些。

看着太阳要冒头了,我也收拾一下回家。下山快进市里时,陆续有人上山,还是奔北山。北山,失火城门前的池鱼。

大庙前好长一溜商铺地摊,不光卖端午节特定商品,卖什么的都有,渲染出了热闹的节日气氛。

推开家门,一股粽子的清香扑面而来,妻已煮好了鸡蛋粽子,等我开饭。小女儿飞奔出来,向我炫耀她的五彩丝线。儿子也回来了,一家人开饭。儿子说屈原是他最想感谢的一位历史名人,不仅因为粽子,更因为庙会和放假。懒得理会他的“歪理邪说”,这年龄的孩子个顶个象刚会打鸣的小公鸡,充满了斗性。

吃完饭,本打算今天要出去踏青野餐,正在收拾东西,突然下起一阵急雨,噼里啪啦把好好的打算浇个七零八落。小女儿趴在窗前撅嘴,我趁机补一觉,希望老天过会儿能发发慈悲,给个晴天。

……睡梦中被小姑娘薅头发叫醒,嚷嚷着:“晴天啦晴天啦!”一副急不可耐的神情。一早上让俩小混蛋挨个叫醒一遍,看着妻在后边幸灾乐祸地坏笑,我深切地体会到了“生无可恋”是种什么感觉!看看外面,果然是天晴了。

后来山上的野餐还是很不错的。这就是我的一天,一个人到中年的俩孩子的爹忙碌但也满是爱之体验的端午节。

端午节征文6

去年的端午节我还记得是6月7号,一个周五。因为不用上学,那天我睡了个懒觉,躺在床上还睡意朦胧的时候就闻到厨房里飘来的粽子的香味,那是一种稻米混着荷叶的清香,让人欲罢不能,我顿时没了睡意。起床刷了牙,我来到餐桌前,妈妈正好将两个热腾腾的粽子端上来。我赶紧坐下来,看着妈妈翻来还冒着热气的叶子,露出棕色中泛着点金黄的大米,我拿着筷子把弄着翻开大米,冒着油光的肥瘦相间的肉出现的我的眼中。我想:这一定很好吃!我凑上嘴咬了一口,肉中的油汁已经完全渗透到大米当中了,这样的大米吃起来回味无穷,而肉中也带着大米和荷叶的清香,吃起来肥而不腻,简直绝配!

这时,从窗外传来了阵阵的呐喊助威声。外面好像很热闹的样子。

我三下五除二吃完美味的粽子,穿上衣服便往外跑,越靠近河道声音越大。来到河边已经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呐喊助威的人。河面上,两艘威武的龙舟正在激烈角逐,你追我赶,战况焦灼。领头的那艘龙舟造型我很喜欢:高高扬起的龙头,作为装饰的'龙眼中透露出必胜的气魄。舟上的人动作整齐划一,仿佛是一个人在动,上面还有一个人在击鼓,我想起爸爸对我说过:这个人是鼓手,是整个龙舟队的灵魂!鼓点要准,要把握好节奏,还要时刻关注整条船的突发事件!呐喊声和鼓声震耳欲聋,仿佛真的有两条真龙在河中争斗。看完龙舟,我陪着妈妈去了外婆家,外婆家也包了粽子,这的粽子种类可是更多了,除了家里吃过的鲜肉粽外,还有回味浓郁的蛋黄粽、口味清甜的红枣粽,甚至还有气味独特的榴莲粽。我们一家人在这个端午节相聚在一起,吃了粽子、看着龙舟,聊着生活中的琐事,大概这种感觉就是幸福吧!

这个端午节,我遇见了一幕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那天,我和大家一样都是河边看着龙舟赛,我突然注意到一位电力维修工人正在河边房子旁的电线杆上做着什么。虽然场面十分热闹,但是他却神情专注地做着自己的事。大约十来分钟后,我注意到他顺着梯子爬下来了。这是一位佝偻着背的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走上前去,将手里的盒子提给那个工人叔叔。叔叔打开了盒子,原来是一盒还冒着热气的粽子,只见那个叔叔拨开叶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那个叔叔一定很饿吧。我想。吃着吃着,那个叔叔就眼眶渐红。我突然明白了,那个老奶奶一定是叔叔的亲人,来给节假日还在工作的叔叔送粽子。我突然觉得很感动。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孝顺父母。

端午节征文7

今天是端午节,我很兴奋带着爸爸快步跑到昂立作文班参加端午节活动。

到了昂立,我与同学们统一着装听从老师的指挥随时准备出发。

出发了!我们一路蹦蹦跳跳十分开心,刚到富兰城堡,迎面扑来了浓浓的艾草香,两根粗粗的艾叶正纹丝不动的站岗呢!楼梯旁也有细细的艾叶,它们像娇小的服务员一样,欢迎着我们。

进到二楼,我赶紧找了一个座位坐下来,爸爸也坐到了八号包间,我的身边就是艾草,坐着都能闻到香香的艾草味,老师开始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与屈原的历史渊源,我们听得聚精会神,还积极踊跃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都夸我们是好孩子。

老师在做讲解时,家长们已经为我们做香囊了,我看着爸爸一手托住香囊的下方,一手在细心的选最好的艾叶,我好奇的问老爸:“选什么样的艾叶才是最好呢?”爸爸十分耐心的回答:“不能选那些扎手的根,因为会扎破香袋。”随后,爸爸拿挑好的艾叶在鼻子边闻了闻,接着说:“还要选有香味的。”“哦!”我恍然大悟,我也拿起爸爸选好的艾叶闻一闻,哇,香气扑鼻而来,爸爸装好后,用手往里摁一摁,最后轻轻的扯着拉绳,又使劲一拉,一个完美精致的香囊出工了。香囊做好了,老师让家长与孩子们站到台前,让家长们把亲手做的香囊送给孩子,爸爸拿着香囊郑重地帮我戴上,还细心温柔的帮我整理衣领,他还说:“祝女儿学业提升聪明伶俐!”后来老师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条蓝丝带,蓝丝带是爱与关怀的象征,我要把它送给顾家的爸爸,我拿着蓝丝带,笨拙的系了一个很丑的蝴蝶结,我以为爸爸会一点也不喜欢,可是我看到爸爸满脸幸福的看着那个蝴蝶结。

回到座位后,老师还带我们玩了一次寻宝游戏,奖品十分诱人,是可以免费吃牛扒的优惠券哦!“开始!”老师刚喊完,我们就大喊:“啊,快点,迟了可没有了。”我们一拥而上,翻箱倒柜,生怕轮到自己就没有了,我找了很久,可我连一张优惠券的影子都没看见,耳边总是别人欢笑地说我找到了的声音,我心里有点不舒服,为什么别人找到了,我没有找到?真是羡慕嫉妒恨,我来到八号包间,爸爸笑着说:“你们真像一群强盗来抢东西。”我也笑了,我用力的翻开沙发,发现沙发角落里有一张票,我与另一个同学同时看见,可是他先拿走了,真气人!最后,我以失败告终,一张票都没找到。

这次端午节真有趣,这肯定是最让我难忘的一次了。

端午节征文8

端午节是中国民族的传统节日。过节时会有很多不同的风俗,我的家乡过端午节,,乐趣无穷。因此端午节成了我最喜欢的节日。

让我先来说说吃趣吧!每当端午节快要来临,全村都会飘着一种香味,因为人们都在忙着包粽子。

据说,战国时候,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却受到腐朽势力的排挤,被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因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当时人们怕江里的鱼儿吃了他的尸体,便包了粽子丢入江里,希望鱼儿不要吃了它的尸体。

原来粽子还有这么一段神奇的经历呢!现在我来告诉你怎么包粽子吧。包粽子首先要采来鲜嫩的粽叶,洗净,用温水浸泡,让粽叶柔软。再精选一些糯米,淘洗干净,放上爱吃的花生、小豆或蜜枣之类的。一切准备就绪,然后,选三四片叶子,真面朝上,卷成椎体。左手紧握粽叶,右手拿一把小勺,舀适量的米,放入锥体里面。直到放满为止,然后,再往里面滴入一滴水,这样可以使糯米之间的空隙减小,最后包好,用棉线扎紧。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粽子就会被我们排进锅里,放上水,将最上排的粽子淹入一些就可以。用大火熬煮,等闻到一股清香的粽叶味儿时,将大火改成小火慢慢熬煮,让糯米释放出特有的粘性和糯米香。烧火的时间长短要有粽子的大小决定三片叶的粽子小点,大概要三十分钟,四片叶的粽子就稍长些。等粽子熟了,拎出一个,解开线,刨开粽叶,白嫩嫩的棕肉嵌上红如玛瑙的枣子,光看就让人流口水了,咬上一口,糯米香,枣甜香,软软地,在嘴里乱钻。真让人食欲大开呀!

下一个就是玩趣了。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乡有登山的习俗。登山又叫“游百病”。小时候登山,爷爷奶奶要我一出门就喊着:“游百病,游百病,百病消除。”那时觉得好玩,现在想起,爷爷奶奶对我真是太好了。

早晨,爸爸妈妈把饭做好,然后全家一起吃饭,擦了黄酒,带上位端午节专备的食品——粽子、煮大蒜、煮鸡蛋,邀上邻居就上路了。

那座山好玩,是由我们小孩子决定的,大人们跟着。到了山顶,我们各玩各玩的。大人们玩打牌、下棋、喝点酒、聊聊天。我们小孩玩的时候不受约束,尽兴地玩,,尽兴地吃。直到太阳落山了,食品都吃完了,大人们就吆喝着:“回家了!回家了!”我们才极不情愿地下山了,好不舍啊!

有意思吧!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征文9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这首民俗瑶,我就想起端午节。

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要听长辈门去讲过端午节的一些规矩,不许玩水,不许吃冷粽子、不许乱说话等一些规矩。

这一天早上,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弥漫着清新粽叶香。这一天人要吃粽子,所以不论是商家店铺,还是寻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叶,备好黏米和馅料准备包粽子。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变魔术般被包好,煮熟。这时心急的小孩子望着冒着热气粽子会吵着要吃,而大人会耐心地哄道:“先等一会儿,用凉水拔一下再吃吧。”终于可以吃,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那好看,黏黏粽露出来,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两口吃掉后,小孩子一般还要吃,谁让它这样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着说:“吃吧,吃吧,多吃几个啊!”妈妈还特意用大鸭蛋放在水里煮,煮好以后就用红纸蘸水,把它染成红色,再用布擦拭干净,装进盒子里,挂在我脖子上。

然后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去看赛龙舟。江面上,龙舟前部的龙头高高扬起,活灵活现。整条龙舟又窄又长,前面摆着一张大鼓,后面一个接一个的坐着许多精壮的小伙子,他们随着鼓点声,整齐的划着桨,在水面飞驰着。一时间水花四溅、鼓声、号子声与江岸上观众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场面宏大壮观,热闹非凡。青龙中的人不甘心落后,努力向前追去,打鼓的人敲一下,划船的人就用力划一下,他们齐心协力,还不断发出:“加油!加油!”的鼓劲声。此时,岸两边的人,也拼命扯着嗓子喊加油。有的人还一边喊一边打手势,红龙中的人见青龙追了上来,赶紧向前划。这时候,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红龙和青龙的游行速度不分上下,一会儿你前面,一会儿我前面,大家谁也不让谁,岸上的喊声响得快要震破了天:“加油,千万不能输,打败他们!”青龙似乎已感受到了人们对他们的希望,竭尽全力。终于,在观众的期待中,青龙遥遥领先了,红龙不服输,拿着船浆还在划行。一把把船浆一上一下,在他们的手中上下翻飞。可这时候,青龙已经到了终点,岸上的人们立刻欢呼起来,成功属于青龙!

这个端午节我过得既有趣又充实。端午节马上就要过去,在浓浓的粽香中,激烈的擂鼓声中,让我们期待着下一个端午节的到来……

端午节征文10

说到夏天的节日,爱吃的朋友肯定会想到端午节啦,这里我就给大家讲讲,我是如何过这个“粽子”节的。

“粽子”节嘛顾名思义离不开包粽子。我的阿婆可是包粽子的“高手”哦,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坐在阿婆旁边做小帮手啦。阿婆首先要准备一盆热水,把墨绿色的粽叶放进去,用刷子轻刷粽叶,等刷干净了,再将粽叶泡在一盆干净的清水里。接着阿婆开始淘糯米,淘完的糯米放一边沥干水分。接下来就要调制馅料啦,阿婆精心准备了一碗纯瘦肉,一碗不带皮的白花花的肥肉,然后用酱油、黄酒、红糖及少许盐把这些肉拌匀,静待几个小时候,这些浸泡了肉的汤汁又会被阿婆倒进糯米中拌匀,雪白的米粒瞬时变成了颗颗明润的黑珍珠。

万事俱备,要正式包粽子咯。

阿婆左手拿两片粽叶,熟练地卷成冰淇淋脆皮的样子,上面留出一段粽叶,右手拿着勺子,舀一勺“黑珍珠”进去,然后夹一块瘦肉,一块肥肉,接着又神秘的塞进去一块黄黄的东西,又舀一勺了糯米盖上,压实,将之前留出的一段粽叶掀下来,包好。“阿婆,你刚刚放进去的黄色的是什么?”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哈哈,不告诉你,等你吃的时候就知道啦!”阿婆故作神秘。“好吧阿婆,那你快点包哦。”我无奈又有点心急。阿婆让我帮忙拿了一卷她够不着的白棉线,我好奇了“阿婆,这是干嘛用的?”阿婆笑眯眯说“这是棉线,捆粽子的,防止粽子煮的时候散掉呀。”然后阿婆嘴巴咬着那根白棉线,沿着粽子一圈一圈的捆紧,打结,剪断。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高压锅内。“阿婆,好简单!我也要报包粽子!“等不及阿婆答复,我的粽叶就在小手里做准备工作啦,可是粽叶在我手里怎么都不听话,糯米放进去总是乱跑,要么粽叶散了,要么糯米洒了一地,要么捆的时候连粽叶都破了,阿婆看见我的囧样笑的前倾后仰,哎........我没耐心了,还是端坐在小板凳上帮阿婆做小帮手吧。

不一会儿的时间,煤气灶上的高压锅就开始“嗤嗤嗤........”的工作啦,满屋子的香味让人忍不住的咽口水,可怜的粽子就这样被煮熟了。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小心翼翼的剥开粽叶,吹一吹,一口咬下去,瘦肉鲜香,肥肉润润,咸咸糯糯,好好吃,再一口,咬到了那个神秘的黄色的东西,咸咸沙沙的口感像极了大闸蟹的蟹黄,居然是咸鸭蛋的黄哎,真是美味。

就这样我过了一个神秘而又美味的”粽子”节。

端午节征文11

看到满街的条幅,听到粽子的叫卖声,读过网络上铺天盖地有关屈原的贴子,忽然醒悟: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而明天的端午节,只是城里人亲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摊小贩赚钱的契机,是商家推销自己的良策,与屈原无关。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而在家乡,端午节却是五月十五。因为五月初五农活正忙,稻田里的秧苗还未插完,棉田里的杂草还未除净,正是农人们播种丰收播种希望的黄金时期,他们哪里会有闲心坐下来过节呢,即使勉强自己将身体坐到了餐桌的旁边,他们依然会魂不守舍,他们的心仍在田间地头,仍在那些庄稼的身上。于是我们的祖先便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节也要过,农活也不耽误,只好让端午节做出让步,等农活做完后,就把端午节作为庆祝播种的节日吧。这样的端午节,自然与屈原无关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节是家乡人每年必过的四大节日之一。根据农活完成情况的不同,家乡人又把端午节分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乡起初是没有的,后来因为农村与城市亲友网络的扩大,有好些嫁到城里的女儿都在这一天回家来过端午节,于是有亲友在城里的人家便把这一天当成他们的端午节了,后来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实的大户人家以此作为端午节的前奏,于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说了。

而那些家道殷实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户,家里都请有长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长工或短工都还在为他们辛勤的劳动,他们有些之所以选在五月初五过端午,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慰劳一下那些长短工们,让他们死心踏地的为他们卖命,同时也是一种积德行善的途径,以此博得乡邻的口碑,可谓一举多得,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即使家乡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这一天依然与屈原无关。

家乡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称正端午。顾名思义,这一天才是家乡人真正意义上的端午节,因为到这一天为止,家乡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里,农活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为了纪念他们播种的辛苦,为了庆祝他们阶段性的胜利,他们便借用了这个传统的节日,只是赋予了它暂新的内涵罢了。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热闹了,因为在这一天,姑娘女婿都携着子女回娘家过节,其实也没有谁作出一个什么规定,只是大家都这样,于是便有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后来在家乡便有了这样的一种说法,端午节便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当然也就与屈原无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