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工必读知识

进修社 人气:2.95W

模具工必读1 
基础知识  一、基本分类  1.钢材种类极杂且多,其中模具用钢材分三类: A. 塑料模具钢:高抛光度 B. 热作工具钢:高强度、耐高温  C. 冷作工具钢:耐高压、耐磨损——‘高速工具钢’为其一分支
 2. 常见牌号标志: ——日本工业规格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规格 C. AISI——美国钢铁协会规格 ——德国国家规格
二、使用惯例  1.P20,最常用的塑料钢  5,类似P20,但比P20难加工,缺点是温度较高易硬化 1,不等于S45C,不是型腔用,使用在模架,以降低成本  4.若要求耐用性,则模架材料S50C或S55C,国内常见克难办法为S45C锻打,硬度更高,耐磨性比S50C更好注:曾有人表示S45C锻打优于S50C的耐磨性,事实上,该S50C恐有伪劣产品之嫌  5.型腔钢材对硬度要求高于P20时,可选用NAK80,利于耐用 6.选择倾向:  A.塑胶钢:即用在塑胶射出成模,再区分镜面抛光、耐蚀性等要求  B.冷作钢:用在导柱套标准零件,也用在精密五金模或耐磨的塑胶模或冷冲模 C. 热作钢:铝或锌合金压铸模  7.塑料钢许多都是预硬型,以免热处理变形 8.各类钢材成份倾向:中碳:含C量0.3—0.8%  A.塑料钢:中碳或低碳少量镍铬系(1—10%)或中量接近SUS420不锈钢铬系(>10%)耐腐蚀  B.热作钢:中C,少量Cr C.冷作钢:高C注:高速钢:高C,少量钨钼钒系(甚至加钴)。加少量铬可增加强度。 9.大类区分解说:C.冷作钢:高C注:高速钢:高C,少量钨钼钒系(甚至加钴)。加少量铬可增加强度。 9.大类区分解说:  A. 冷作钢:此类钢种在常温下使用,由于硬度高与耐磨要求,含碳量属于高碳钢(C>0.8%),甚至加入少量多钨钼钒元素,表助于提高耐磨性,另外,高硬度须防范发脆,故添加铬(约4—12%)以提高韧性和强度,也常辅之以锰元素  B. 热作钢:此类钢种主要要求在于500—850℃左右较高温度的使用环境,故而耐高温的钨钼钒系元素与冷作钢相当,因其耐磨性非主要要求,是以含碳量仅属于中碳钢(0.3—0.8%),且其进而对韧性的影响减少,故含铬量略下降(约3—5.2%) C. 塑料钢:模腔表面的耐磨蚀为其主要要求,故属于低碳钢(C<0.3%)以减少其氧化倾向,并添加中量铬或少量镍铬元素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三 .模具钢的选择  1.成形方法:可从两种基本材料类型中选择:  A.热加工工具钢,它能承受模铸、锻造和挤压时的相对高的温度。  B.冷加工工具钢,它用于下料和剪切、冷成形、冷挤压、冷锻和粉末加压成形。 一些塑料会产生腐蚀性副产品,例如PVC塑料。长时间的停工引起的冷凝、腐蚀性气体、酸、冷却/加热、水或储存条件等因素也会产生腐蚀。在这些情况下,推荐使用不锈钢材料的模具钢。
 2.模具尺寸:大尺寸模具常常使用预硬钢,整体淬硬钢常常用于小尺寸模具。
 3.模具使用次数:  长期使用(>1000000次)的模具应使用高硬度钢,其硬度为48—65HRC。  中等长时间使用(100000—1 000000次)的模具应使用预硬钢,其硬度为30一45HRC。 短时间使用(<1 00000次)的模具应使用软钢,其硬度为160—2 50 HRC。
4.表面粗糙度:  许多塑料模具制造商对好的表面粗糙度感兴趣;当添加硫改善金属切削性能时,表面质量会因此下降,硫含量高的钢也变得更脆。 
模具工必读2 
1. 压铸模具和H13    国内有色金属压铸模具普遍采用H13热作模具钢。所谓热作模具是指对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的金属或合金进行塑性变形的和对液态的有色金属压制成型制造零部件的模具。   
作为有色金属的压铸模具用钢一般应具有下述条件:(1)具有较高的淬透性,热处理时可采用冷却强度较小的介质和具有较小的热处理变形;(2)具有高的抗热裂性和耐热疲劳抗力,使模具经受激冷激热不易形成裂纹以及形成的裂纹不易扩展,避免模具失效;(3)具有高的抗热软化能力和抗高温磨损能力,使模具保持一定的高温强度和尺寸稳定性;(4)具有高的抗液态金属的粘焊(soldering)和化学冲蚀损伤,国内以熔化液态金属的熔损来表征。要达到这些兼具高温强度和高韧度要求,又有较高的高温硬度和抗磨损能力,主要由钢的化学成分决定,一般采用中碳含量(0.35~0.45%)和含Cr、W、M0和V等合金元素,合金元素总量在6~25%范围。   
在美国,热作模具钢分为三种:铬热作模具钢、钨热作模具钢和钼热作模具钢,全部以H命名。分别为H10~H19,H21~H26,和H42、H43[1]。用于Al合金压铸模的钢种,目前很普遍采用H13钢,它属于第一种。国内钢号为4Cr5M0SiVl。以前国内采用较多的3Cr2W8V钢的热疲劳性和韧度显得不足。    H13钢的含碳量在0.5%以下。美国AISI H13,UNS T20813, ASTMA681(最新版)的H13钢和FED QQ-T-570的H13的含碳量都规定为(0.32~0.45)%, 是所有H13钢中含碳量范围最宽的。我国GB/T1299和YB/T094中4Cr5M0SiV1和SM4Cr5M0SiV1钢号的含碳量为(0.32~0.42)%和(0.32~0.45)%。德国DIN17350 X40CrM0V5-1和WNr1. 2344钢的含碳量为(0.37~0.43)%,含碳范围较窄[2]。北美压铸协会标准NADCA 207-90中对中高级H13钢的含碳量规定为(0.37~0.42)%。    铬和其他碳化物形成元素一起提供给钢具有较高的淬透性和好的抗软化能力,所以该钢在空冷条件下能够淬硬。在6 barN2气体真空处理条件下可淬透直径为160mm[3]。但铬的加入会增加碳化物的不均匀程度,致使钢中会出现亚稳定的共晶碳化物,这种碳化物现在国内一般可用高碳铬轴承钢相关标准予以评定[4]。铬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加材料的热强度,但对韧度不利。材料中增加钼和钨,有人提出[5],(1/2W+M0)的量至1%以上时,会使材料500℃以上进行回火时仍获得较高硬度,并具有二次硬化能力。H13钢的二次硬化能力不很明显,可参见资料[1]。提高V的含量,如V的量由0.4%(SKD6,相当于H11)提高至1%,使H13钢(SKD61)的热强度和热稳定性提高了,同时V也增加水冲洗抗力,实际上是提高水浸侵蚀磨损抗力(erosive wear)[1]。   另外,钢中加入W、M0、V、Nb等形成M6C和MC型碳化物的元素,能对奥氏体晶粒细化,也使溶入奥氏体后在回火过程中产生二次硬化效果。对Cr的加入形成的碳化物为M23C?6型,其在1100℃奥氏体化时基本上溶解完了,(全部溶入奥氏体的温度是1160℃),这将决定H13钢的最佳奥氏体化温度处于1020~1080℃范围内[6]。   含Cr热作模具钢的含Si量都在0.80~1.20%,只有H19钢含Si量为0.20~0.50%。钢中增加Si的量除了固溶强化影响外,它能改进钢的高温抗氧化能力,直至800℃(1475℉)。但Si有损于韧度提高。现在H13钢的发展正在向低Si高M?0的第二阶段进行,(发展第一阶段是提高H13钢的材质和热处理水平)。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低Si的效果主要有:减轻材料的偏析,改善宏观组织均匀程度;减少凝固时液/固界面上成分过冷,改善结晶的微观组织和奥氏体晶粒细化;提高钢的韧度以及抗热裂能力和减低高温疲劳裂纹扩展速度以及高温蠕变裂纹扩展速率;延缓钢的贝氏体转变。同时增加M0的量至3%左右,日本低Si高M0的SKD61的成分范围为:C(0.30~0.40%)、Si(0.05~0.30)、Cr(4.9~5.5%)、M0(2.0~3.5%)和V(0.50~1.20%)。相应低Si高M0的德国钢号为1.2367,其成分为C 0.40%, Si 0.40%,Cr 4.95%, M03.0%和V0.9%。 M0的量提高至3.0%,则使钢的淬透性提高,防止奥氏体晶界碳化物的析出和延缓贝氏体转变;提高回火抗力和韧度;提高高温强度和高温蠕变强度;提高抗热裂能力。关于延缓贝氏体转变,有资料报导:对610×203×500mm的H13模块经3 bar(约3atm)气淬后心部和表面的贝氏体量达70%和40%, 而对低Si高M0SKD61钢相应仅有2%和1%[7]。这对模具使用寿命提高十分有利。我国的一种新型热作模具钢3Cr3M03VNb的M0量也为3%(范围为2.70~3.20%),Si的量为≤0.60%, 其性能优良的一个原因也应归咎于低的Si高M0的。

模具工必读知识
TAGS:模具 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