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创意总监的观点

进修社 人气:2.9W

  我更喜欢“自私”的人   
  立军: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您喜欢什么样的员工?   
  赵军: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更喜欢自私的人。这个“自私”不要狭义地去理解。从根本上讲,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工作,“自私”是指你为自己考虑的很多,你在考虑自己的能力如何提到最大限度,考虑自己做的东西是否能达到完美?那你肯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你做的工作肯定会越来越好的。每个人能力都很高,并且一直努力追求完美,公司也会从中受益。每个员工好,公司才能好,公司好了,相应地又会促进员工的进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如果一个人老是说,我时时刻刻都在为公司考虑,我觉得他是很不坦诚的,我不愿意与这样的人合作的。 
 
  立军:有些广告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总是做得不够好,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您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吗?  
 
  赵军:人与人本身没有什么区别,重要的是你能否真正打开你的头脑。有的人很努力,也蛮聪明的,但他已经习惯了用经过各种“教育”和“理论”武装的头脑来思考问题,而忽略了对自己真正头脑的启发和运用。一个人光有机会、能力,不懂得怎样去思考,不敢否定自己和别人,想要成功是很难的。做广告,我觉得天分很重要。人的天分是不同的,有的人天分在广告,有的人天分可能在营销,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运,知道自己的天分在哪里。如果每个人都在自己天分所在的领域发展的话,那谁都不会比谁强多少。所以,在广告方面做得不好的人,我建议他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看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然后往自己天分所在的领域发展。我也衷心地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一个真正能发挥天分的地方。   
 
大陆还未形成鲜明的创作风格   
   大陆、香港、台湾三地有很明显的广告风格差别。香港的商业性非常强,广告风格商业性、技巧性强;台湾人文性比较强,广告风格非常情感化;大陆应该说目前还没有形成风格。你可以看到一些优秀的作品,其实也是国际4A公司做的,他们往往是请台湾人或香港人做导演,或者创意总监是香港人、台湾人,所以作品就带有他们的区域特点。我感觉本土公司创意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广告不是靠创意能够解决问题的,而是要靠一个非常明确的策略。如果策略不好,很多广告是哗众取宠的,看了以后,感觉很怪,但不知道卖点。大陆创意人绝对不缺乏灵气和聪明,但缺乏经验和技巧。所以我感觉我们现在还是处于一种模仿阶段,看谁模仿的像而已。我们有时候私下里开玩笑:在广告里面,台湾像高中生,香港像大学生,那我们是幼稚园刚毕业上小学。这话好像是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是有些现象你必须要承认。中国广告每年都要去冲戛纳,每年都有很多人的代表团去啊去啊,我觉得其实不必要。同样在中国,你可以好好的做一些有大陆风格的广告,消费者喜欢的广告,有效的广告。很多创意人都希望语不惊人誓不休,其实你是在为自己做广告,不是为了客户和消费者。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这样,做广告有意无意的就流露出自己的风格。其实广告应该是说什么像什么,千万不要让人家看出这个广告是谁做的。广告首先应该是有效,然后才是获奖。但这似乎是一对矛盾,尤其在中国。整个市场、消费者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有的时候你必须舍去创意性很强的广告而去做一下有效的广告。
 
本地公司与国际4A公司在经营理念上差异甚大   
    本土公司与国际4A公司最大的差距还在于经营理念上的差异。很多本土从事广告的人员其实对为什么做、怎样做广告并不了解,很多时候只追求灵感的爆发。这样浅薄的工作方式其实对客户、对品牌、甚至对自己都没有什么益处。世界上有很多经营多年的成功品牌,在几十年的品牌培育和传播沟通中,尤其是广告讯息的策略性思考方面,都有着惊人的一致。每则广告背后,都有着完整的理性思考和分析,以及忠于长期策略的创意发展和执行。当然,因为时代的不同,培育这些品牌的广告代理商们也会相应调整制定传播策略的思考模式以配合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在奥美,成功运用“品牌管家”这一策略经营理念多年之后,在市场、消费者不断变化的现实中,奥美经过多方研究探讨、全球范围的论证,又最新提出了“全方位360度的品牌管家”的行销理念。这是一个完整的品牌管理作业过程,以确保所有关联到品牌的行销沟通活动都能反映、建立和忠实于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精髓。奥美以这个理念作为每天的功课、做每一件事的思考方式,积极主动地去管理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行销理念中,所有可以运用的传播方式、每一种可能与消费者见面的媒介都被主动地、系统地、策略地整合了,它们在一致的导引中和消费者见面。这样对于品牌来说,每一次进入消费者的生活都是同样讯息的累积,在不浪费有限资源、增加到达率的同时,更有完整一致的品牌印象。
 
人才观念有明显不同
   本土广告公司与国际4A公司还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在管理人和用人上。广告行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需要不同于一般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尤其在创意人员的管理上,给予品牌负责式的管理和给予家长式的管理,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广告人员的管理本身有着专业上的期许和标准,而非仅仅行政流程和交件时间上的规定。在我的许多经验里,赢得业界、客户最多尊重的都是那些专业知识精通、实战经验丰富、为人诚恳正直、工作辛勤刻苦的人。而本土公司,尤其是国营的广告公司,因为在经营体制上有很大限制,常常会用不正确的方法、不够适当的人来经营客户、管理公司,我想,这也是一些本土公司不能吸引人才、吸引客户的原因之一吧。    谈到本土广告公司要赶超国际4A公司,还有一个问题不可不谈。那就是投资的问题。与生产性巨额投资相比,对人的投资往往来得更直接有效,广告公司尤其如此,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广告界里依然跳槽成风的原因。的确,广告策略是否精准、创意作品是否出彩,这些直接影响广告公司声誉。生意的因素大多与人的因素有关,尤其是资深人员。如果一个公司拥有一个优秀的管理能手,他会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带出一大批人。找到一个高水平的创意人员,他不仅会做出高标准的创意作品,更会带动整个公司在创意思维上的变化,从而提升整个公司的作业水准。我觉得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本土的广告公司还可能需要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来取得快速有效的进步。当然,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上如何判断和识别这些人员是否货真价实,如何避免人为的炒薪恶行,则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关键问题了。

一名创意总监的观点

本地人才优势无可替代   
   近几年来,本土人才在国际4A公司里越来越多,扮演的角色也从当初的资浅受训人员慢慢向资深人员、管理人员发展。我一直相信,本土的广告人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替代外来的广告专家们,担负本行业的发展重任。虽然目前本土广告人还无法在专业水准的全面性、技巧性上与外来人员抗衡,但在广告沟通的基本点——对市场的了解、对消费者的了解以及最实际的价格性能比等方面,本土的广告人才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而且,正因为本土广告历史上这一大片的空白,本地广告人成长的机会才更多、更无可限量。但是,广告是一个需要口碑的行业,是需要长期地、一点一滴地努力出来的。在这个行业里,每个广告公司及个人都必须有一些专长和能力去赢得客户的信任。你是否眼光独到?你是否善于挽救濒死品牌?你是否是得奖高手?你是否精通国际化运作?你是否为客户斤斤计较?还是你精于运用媒介?因此,本土的广告人若想全面抗衡外来的广告人,争取更多的机会,必须首先学会专业的、国际标准的作业方式,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靠地方保护或关系保护是毫无意义的,只有虚心好学,从最基本的理论入手,提高综合能力,提升实战水准,并且有目的地锻炼观察力和敏感力,接受并消化新事物。要提高专业能力,案例的学习很重要。但有一点要特别小心,那就是不能照抄,国外的成功案例在国内未必会成功。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仔细体会案例成功背后的因素,而不是仅仅去模仿。许多人在模仿中丧失了自我,也丧失了进步的机会,我觉得蛮可惜的。另外我赞同广告人应多多聚在一起研讨交流,讨论各自的案例和观点。当然不能浮在形式上面,我们现在有太多徒有虚表的研讨会。对于新进人员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不仅要看、要听,还要尽力尝试主动去做,争取上第一线表现的机会。这种上进的心态不仅新进人员应该有,资深人员也应该有。我常常和我的同事们分享我的一些经验和看法,其中有一点我会经常提到:当你拿到一张工作单时,你应该不是觉得又有一件工作要做,而是想到又有机会做一件好作品了。抱着这种心态,工作不仅会做得愉快,而且会做得更好。此外,一个人是否能遇上一个好师傅,也是成长的关键。广告是一种类似手工艺的行业,也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好师傅懂得怎样带领你,怎样开发你的潜能,让你尽快成长起来。拜对师傅也是一件三生有幸的事。

TAGS:观点 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