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笔试归来(笔经)

进修社 人气:1.63W
麦肯锡笔试归来(笔经)
估计麦肯锡是攒一段时间申请人,然后一次集中比试。 现在这个时间不是集中招聘季,去的人不是MBA毕业还没确定工作的,就是在职想跳槽的,所以总称Experienced。一共十五六个。我猜大概攒了一个多月的申请人。 做样题的时候没觉得什么,实际考试时候的题目要难得多,很多信息散落在案例的各处,举个例子来说,C题的题目本身提供的信息不足以做出答案,还需要倒回去到A题的题目去找信息,这与样题明显不同。很多题目相当绕,需要2到3层的逻辑推理,不像样题那么直接明了。所以这是为什么实际考试要比样题难得多。时间是肯定不够的,不要指望每题都做的有把握,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把握节奏(时间),争取每一个案例和每一道题分配的时间比较平均,争取对的题多一点儿。 三个案例,26道题,60分钟。第一个案例是一个高端女装的公司,一直做的不错,但希望做的更好,所以问你怎样可以改善营收。第二个案例是一个游艇的公司,老板以前在汽车业做过,希望引入租赁(类似汽车贷款)的模式来增加市场份额,问你该不该这么去做。第三个案例是一个非营利组织(组织优秀大学毕业生去高中执教),也是如何提高营收的问题,例如怎样提高收费等等。具体题目记不清了(能答完就谢天谢地了,咱毕竟不是新东方的老师去考试偷题的)。 祝各位去笔试面试的好运吧。最后提醒一下大家不要太迷信麦肯锡,我看了看这里讨论麦肯锡的.人比讨论其他咨询公司的人多了不止一个数量级。其实顶尖的咨询公司大家差距不大的(这里的差距泛指名气、客户、规模、收入和工作水平),重要得是各家的文化、氛围和方式习惯明显不同,所以在我来看最重要的是你觉得你的兴趣和喜好和那一家更香味相投。从这个角度来说BCG、Bain和McKinsey是没有区别的,只是那一家更适合你,所以建议各位多留意面试中这方面的内容。我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和这三家或者这三家出来的人打过交道。我不是太喜欢麦家,可能是他家的人都太聪明了(至少他们自己这么认为),所以工作中乖戾之气重了一些,合作和团队精神都不好,待人较为的不宽厚,就是想让你感受“我比你聪明”,在我来看比较无聊,实际效果来看也不好。举个例子,我公司里有一个职位前后两个人都是咨询公司出来的,麦家的那位确实聪明,但是功利心太强,不够踏实。所有与他合作的人可能都觉得他有点儿“聪明过头”了(别人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不聪明”)。而第二位是从一家前三之外的咨询出来的,但是人很踏实,勤奋,又相当上道(与人相处方面),所以所有工作过的人对他的评价都非常好,他个人也升的非常快,10个月涨一级,现在已经进入管理层了。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我在找工作跟猎头接触的时候,几乎每一家猎头都会跟我提起他,可见已经名声在外了。而反观麦家那位,跳来跳去,先发而后至,职级已经落后后来这位了。 所以聪明不等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