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为什么工作?

进修社 人气:2.75W

你到底为什么工作?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梦想?为了金钱?一起看看职场牛人怎么说。

你到底为什么工作?

一、普通青年的职业迷茫

刚毕业的时候,关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很迷茫。我也像很多人一样,做大五、九型人格等等各种职业性格量表。测来测去还是解决不了心头的疑惑。一般的测评结论里面都会有一批“适宜从事”的职业。那么多“适合从事的职业”,我究竟哪个最适合呢?难道真的有人会对一个事情感兴趣一辈子吗?我一辈子干一件事情,也太无聊了吧......

有一次在网络上找到一个职业咨询机构,当面聊了很久,依旧没有结论。那位咨询师自己30岁都没有换过工作,说出来的东西毫无说服力和指导性,凭什么我要信他的呢?总之关于“工作、职业”的解决方案,就是遍寻不得,没有人能给我答案。我总觉得没有安全感,那么怎么办呢?既然别人给不了答案,那我就自己找吧。我想:如果有些错误不可避免,那么我希望这些错误能在年轻的时候犯。

我本科专业是“造飞机的”(不是打哈!),说出来大家可能会觉得好笑!哈哈~工作四年半时间,我抡过大锤、画过汽车图纸、卖过挖掘机、给教授做过科研助理、跟大小老板谈过各种商业项目;工作的第二个年头走过了中国中西部一多半城市近百个区县的城区。有段时间,我一个月连轴转,晚上火车、白天见客户,工作的同时顺带旅游了大半个中国;见过无数陌生人,随时在不同的地方扯淡、交朋友。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我想不明白这句话到底对在哪里,实在想不通,但是觉得应该是有道理的。于是我就这么做了,里程有几万公里已经数不清楚,见过多少人也数不清楚。有些东西一旦做到了,才会真正理解。我在这里写一些关键点出来,对你有一定用处,但是肯定不如自己亲身体会那么深刻,而且这些体会不仅有看的到的价值,还会成为以后思考、行动的源源不断的素材。多看书,多走走,没坏处。

讲讲我为期一年的“销售生涯”中的一点体验,之前一份工作是在学校里的科研助理,还不算真正面对社会。销售可以说是我真正走出社会,由于比较单纯(傻),四处被骗,也赚不到钱,切糕事件我被人宰了好几十,钱包被偷,被路边行乞的人持续、高额欺骗……相当长的时间里,我被沮丧、失望、对社会的怀疑、绝望笼罩着。

记得有一次,我在陕西汉中的一个地方拜访客户,炎炎夏日,自己一个人拎着小皮包在批发市场里挨家挨户拜访,多数商家都是爱答不理或者理节性的客套。但是有一位大姐特别真诚热心,又是聊天又是上茶,在那种疲惫、失望的状态下碰到这样一位大姐,真的是要感动到哭了。

还有一次在一个十分偏远的郊区,我错过了回市区的末班车,四野空旷无人,我心想这下惨了,横尸野地的节奏啊(那是还没有打车软件)。可是就在我飞一般的速度追过几十米却追不到,焦急难当的时候,一位陌生的大姐骑着电动自行车拦住我,载着我飞奔一路追上了那趟末班车,直接当场把车拦下,我才得以回到住处。

这只是两个小故事。故事里的大姐我都忘记了他们长什么样子,但是她们却悄然对我产生了长久的影响。我突然发现,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的。从那天起,我就树立了一个特别的人生观念——“每天,只要有一件值得开心的事,那么这天就是美好的一天。”现在无论遇到任何事情,只要想到这些小事情,小句子,总能给自己无穷力量。

总之,经过一些尝试(而不是体验生活),经历了一些挫折和收获。我的职业理念和方向也渐渐确定下来。虽然我的工作经历只有四年多一点,但是感觉自己的时间密度其实是比较大的。

我不希望大家把这篇内容当作励志题材来看。因为事实上很多人都在经历很多的苦和难,这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另外,想活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己,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很多人恐怕不这么认为)。我把经过自己实践过的,对我有价值的经验和体会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我认为在有足够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有些错误是没有必要犯的。如果能够对各位略有帮助,我将备感荣幸。

二、换个角度看待“工作、职业”的方法论。

传统的职业规划,往往针对人格特质、智力、知识结构等对一个人进行评价。可是,各个时代的职业显然事具有很大的变化的,如果单单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可能不太容易看得清楚、全面、深刻。我们把职业放到市场、公司、国家经济的背景中去观察它,可能会有更加清晰、明确、有实践意义的定位和观察视角。

我们不妨把自己当成一只股票,把自己的个人价值当成股票的基本面,把公司、行业当成股票的“技术面”,或者趋势......

这种类比不一定完全匹配,但是其中相似的部分和逻辑有助于我们简化问题。毕竟“收益”是职业的一个最关键的指标,这点和股票市场的核心逻辑是相同的。我们从这个相对更容易量化,简化了的角度重新看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有这样几个事实:

1、行业是有波动性、不确定性的,根据时代发展经济周期变动;(图中的曲线)

2、所有的职业都依托于某一个行业,服务于企业的产、销、管理、服务......

3、有一些职业是可以在不同行业里通用的,比如hr,行政,市场营销,这些职位的容错性很高;

4、有一些职业是高门槛,刚性需求的,比如医生,属于“硬通货”,但是流动性不好;

5、工资收入会在“个人价值”(基本面)周边的某个区间上下波动,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6、转换行业、专业是有风险的,那意味着之前工作的一部分投入会变成无法收益的沉没成本。就像股市里的“手续费”、“印花税”;

7、在错误的行业、专业里呆着也是需要机会成本的。

8、除专业能力之外的综合能力是随职业经验增加而稳步增加的。(图中的蓝色原点代表个人和他的综合能力,随时间推移,不断变大)

9、在某个新的职业(专业)里,技能、知识水平的上升是符合学习能力增长曲线的。

有一些朋友,毫无方向的跳槽,到哪都做同样的事情,收入基本上也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挣扎,始终难以突破。就像一些投机的股民在股市里频繁买卖、换手,每次都想着低买高卖,却从来都没有成功过。股价虽然有投机性,但是毕竟终究还是要基于合理的'“价值区间”。没有基于价值的垃圾股是很难卖出高价的,波动性是有一个区间的。这些朋友其实更加需要的是把自己的尊重职业积累曲线的规律,把自己先提升到一定的专业水准,再去考虑通过“换手”得到更好的价值回报。

更多的朋友,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敢尝试去找这个答案,混的好一点的靠别人的羡慕自我安慰,混的差一点的,就那么得过且过。一方面羡慕别人主动选择带来的成长,另一方面又嘲笑别人不安分导致的“恶果”,最终还是呆在原来的圈子里自得其乐,呆在舒适圈里盲目的向前走。他们安分守己,他们的职业生涯基本上像是“银行存款”,会有一定的收益,也会有一点点波动,没有特别巨大的收益,但是运气不太背的话,多数还是会有比较好的结果。

在股票市场里,你很难说服一个新入股市的人不换手。除了那些天赋异禀的人(其实也不过是有好的“理财知识和理财习惯”),很少有人可以做到长期持有某一个标的,忍耐和坚持是需要信心支撑的,而这信心来自于知识和经验。

对于多数平常人来说,在适当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换手(跳槽),来学到一些经验和教训,找到自己最好的价值模式,其实是最佳的方案。

过程中有几个观念,对我的决策影响颇大:有位新东方的老师,为了体验生活“找自己”,一个月换了十几份工作;看到一篇关于人生的“终极追求”的文章,我发现很多人其实是没有想明白的,更多人其实甚至根本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那么就选择那个你没有尝试过的。”

三、如何比较靠谱的跳槽-追随专业不如追随价值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