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做杜拉拉这样的职场青涩菜鸟

进修社 人气:2.44W

    HRD冷眼热评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专栏系列文章:

不能做杜拉拉这样的职场青涩菜鸟

(引子)

     杜拉拉”成为使用率最高的职场时髦名词之一,已经有一年多了。随着小说的风靡,同名电影、话剧、电视剧纷至沓来,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短短几周竟然达到网络点击过亿次。之所以引起全国公众如此高度瞩目,一则验证了媒体反复宣告的职场书火红年代持续高热不退的判断,二则无数的职场人受媒体指引把“杜拉拉”奉为职场宝典,因此杜拉拉并不仅仅是娱乐片,还承载着对上亿职场人的指导培训作用。

    现在的“杜拉拉”早已超越了她两年前作为一个小说中人物的含义,她是中国当代职场的代言人,是奋斗改变命运的代名词,是职场正确方向的指南针,这些基于非娱乐的作用,仅靠现在的影视剧版本是远远不能达到的,甚至常常出现谬误,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担忧它的流行导致对职场年轻人的深切误导。

    那么,在欣赏充满青春气息、轻松养眼的电视剧同时,再仔细研读一番针对剧情的点评,你会真正了解什么是真实的职场,职场上如何规划、如何生存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是最理性的,也是最快乐的。

    从今天起,我会针对杜拉拉电视剧每一集,结合真实职场,写一篇点评。职场是我们数亿人生命的核心舞台,是我们生活的重要依托,是我们辛勤奋斗追求个人价值的基地,是我们快乐生命的源泉。愿以此与职场人分享。

           

         (-)不能做杜拉拉这样的青涩菜鸟

     

   可能是创作者为鲜明呈现小菜鸟变成日后高管这个线索,所以把刚出场的杜拉拉描写得十分青涩,愣头愣脑,没有深刻的思想,不会观察,不会圆滑地表达,没有心智,不沉稳。杜拉拉看到原来的男友李鸿明给夏红的鲜花,还能以为是给自己的,每天和夏红同居一室,竟然看不出也感觉不出李夏的微妙变化,她确实是太单纯了,而且情商不高。在职场中高情商的人往往比高技能的人过得好。

    我近几年面试过大量刚毕业或毕业没多久的小菜鸟,除去部分刚回国的小海归(主要是国内外价值观生活环境的差别,他们非常单纯质朴,像白纸还没学会包装自己),像杜拉拉这样傻乎乎的年轻人非常少。也许是这个时代催人早熟,也许是渗透进大学校园的人生压力使小菜鸟们不得不尽快成熟起来。确实,招聘时,企业寻找的是匹配岗位的人,虽然各用人单位内部掌握的用人标尺不尽相同,但不欢迎不成熟的人,应该是共识。所以在求职时,没人会考虑你刚毕业还不太懂事,你还年轻性格还不完善,你还小还没有技能还不知道如何与同事相……所以像杜拉拉这样幸运地,仅仅是因为招聘会上偶然地撞上了王伟,因为衣服的扣子开了被王伟不好意思地提醒而加深了印象,因为看破李鸿明和闺密爱情一气之下跑到大街上竟然撞上了王伟的车。没有这些偶然,王伟和ROSE会看上她吗?这些情节都是编造的,我们不能指望这些人生美丽的际遇,我们必须准备好,用自己的实际能力去搏得职业机会,去收获奋斗的果实。

    这也就是在电视电影中,如果真的在现实生活中,像杜拉拉这样的青涩新人,不巧赶上一家企业文化严酷的地儿,也许椅子没坐热就要办理离职流程了。

    李文华是HR,HR一般都比较职业,因为他们不是业务部门的人,HR对人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其实这也是这些HR人得以生存下去的根基之一。亲和力是他们的特征。而李文华在招聘会现场对着杜拉拉无奈的苦笑、不耐烦和不屑的表情,有欠真实,好的HR在招聘过程中是不会让应聘者看到他真实的内心的,他表现出来的是始终如一的职业、尊重和真诚。我对我认为注定不会被聘用的人,尤其尊重,因为不能让这次面试给落聘者留下太深的阴影,如果他遇到几次伤害自信的场合,他将久久难愈伤口。已经不会聘用人家了,那么就尽可能地多给对方一些可再生的信心吧。

    不少情节是很真实的,很有代表性。李鸿明解释和杜拉拉分手的原因,他说:自从你上班以后就像吃了枪子儿似的,约好的时间你说加班就加班就不来了。这种情形确实太常见了,说起来好像司空见惯,但真的是太影响个人生活了,长此以往,人似乎变成了机械,生活和工作难以平衡。如果是自己喜爱的事业,这些也许还不算什么,如果是勉强支撑为了挣生活费而工作着,那就比较痛苦了。所以说工作应是生活的快乐,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有一次领导开恩说长假期间不让大家加班了,我赶紧买了去外地的机票,第三天就要放假了,我好不容易找了二张特价票。刚把机票钱交了,正高兴得和当地方准备接待的朋友打电话呢,接到通知长假正中间那天开会,不得请假。顿时像泄了气的球,赶紧又忙着通知各方我去不了了,心疼好几千的机票钱,像刚刚央求旅行社给我找几张特价票一样求人家给我退了。结果还不能退。所以,福祸相潜,好事坏事真难说,从仅几天的长度看就全变了。

    还有一次,因一件对我个人很重要的事,费尽周折通过朋友约了一位颇强势的新朋友谈,约在周末晚上五点。但那天我开会,不知几点结束,总觉得快开完了,但也没个准点。我既不能太提前和他说也不能到约定的时候再说,从三点半以后就忐忑不安,四点一刻时我终于下决心给他发短信,把时间延后。新朋友是个计划性很强的职业人,连发短信问我到底约在几点,七点行不行?我咬着牙回复了个“YES”,想怎么也开完了呀,领导晚上还有应酬呢。六点半,终于开发了,我立刻收拾笔记本心花怒放,刚要转身走开,领导突然对我说:你也来参加今晚的聚会吧,谈的事和你们部门有关。

    当我结束聚会心急火燎赶到与新朋友的约定地方时,早没了他的踪影。“有你这么做事的吗?”虽然我几个小时里持续不断地给他发短信报告我的到达时间,他还是很不高兴地拂袖而去。后来,再约到他时距这个周末已经是半年之后了。

   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可是,并不是职场人都得这样。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时间的职场人,即使总体来说并不忙,但心总是最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