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科重点汇总

进修社 人气:2.85W

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下个月中旬考试了,同学们的中药科复习得怎么样了?下面跟本站小编一起来学习中药科的重点知识点吧!

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科重点汇总

中药一

中药材的采收

一、采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质量的好坏,与其所含有效成分的多少密切相关。

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取决于药用植物品种、药用部位、产地、生产技术外,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收获率。

中药材的适时采收是生产优质药材的重要环节。

二、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确定中药的适宜采收期,一般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

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确定的一般原则:

1、双峰期,例:莪术、姜黄、郁金、天花粉、山药等。

2、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时,此含量高峰期为适宜采收期。

例:三颗针根—落果期

3、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为适宜采收期。

例:牡丹皮——三年生者为最佳采收年限

4、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时期适宜采收期。

例:人参—6年生秋季采

5、含有毒成分的药材,应在药效成分总含量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收。

三、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

(一)植物药类

1、根及根茎类:应秋、冬地上部分将枯萎时春初发芽前、刚露苗时采收。

牛膝、党参、黄连、大黄、防风等

夏季采收的:浙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参

2、茎木类:秋、冬两季:大血藤、鸡血藤、首乌藤、忍冬藤等

全年可采的:苏木、降香、沉香

3、皮类:春末夏初采收:黄柏、厚朴、秦皮等

少数秋冬两季采收:川楝皮、肉桂

杜仲、黄柏采用“环剥技术”剥皮

4、叶类:应在光合作用旺盛,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例:艾叶、梧桐叶等。

少数宜在秋、冬时节采收:桑叶

5、花类:多含苞待放时采的--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

花初开时采的---洋金花

花盛开时采的---菊花、西红花

红花----花冠由黄变红时采

6、果实种子类:

多自然成熟时采—瓜蒌、栀子、山楂

成熟经霜后采的---山茱萸经霜变红

川楝子经霜变黄

未成熟的幼果---枳实、青皮

种子——完全成熟

7、全草类: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时采的—青蒿、穿心莲、淡竹叶

开花时采的---益母草、荆芥、香薷

连根挖出的---金钱草、蒲公英

茵陈(春季采的—绵茵陈、秋季采的—花茵陈)

8、藻、菌、地衣类:

茯苓---立秋后采

马勃---子实体刚成熟时采

冬虫夏草---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

海藻---夏、秋两季采捞

二)动物药类

全年可采的:龟甲、鳖甲、五灵脂、穿山甲、海龙、海马

昆虫类:掌握孵化期—桑螵蛸(三月中旬前)

土鳖虫—活动期

红娘子、青娘子、斑蝥—清晨露水未干时采

蟾酥、各种蛇类—春秋两季

哈蟆油—霜降期采

鹿茸—清明后45~60天

三)矿物类:全年可采—石膏、滑石、龙骨、轻粉等

四、采收中的注意事项

保护野生动物、计划采药、合理采挖、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轮采。

第四节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要求鲜用的药材:生姜、鱼腥草、石斛、益母草、地黄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

1、除杂及非药用部位,保证纯净度。

2、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保证药材质量。

对需要鲜用的药材进行保鲜处理,防止霉烂、变质。

3、降低或消除毒性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

附子—降毒;狗脊、枇杷叶—除毛

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

5、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

二、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适宜对象、目的、注意事项)

1、拣、洗

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不洗—薄荷、细辛、木香

2、切片

适宜药材是:大黄、鸡血藤、木瓜

注意: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不切—当归、川芎

3、蒸、煮、烫

适合:富含浆汁、淀粉和糖分多的药材

白芍——煮至透心

天麻、红参——蒸至透心

太子参——沸水中略烫

五倍子、桑螵蛸——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4、揉搓

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而使药材质地松泡的

---皮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

如:玉竹、党参、三七

5、发汗: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6、干燥

《中国药典》对干燥方法的规定:

烘干、晒干、阴干均可——“干燥”

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

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阴干”或“晾干”

药材需短时间干燥的——“曝晒”或“及时干燥

中药二

六腑的生理功能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

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又属于奇恒之腑。

1.贮藏和排泄胆汁

肝→疏泄胆汁→胆→排泄→小肠

2.胆主决断 胆具有对事物进行判断、作出决定 的机能。

二)胃的生理功能

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上部称上脘,中部称中脘,下部称下脘。

1.胃主受纳腐熟

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经过胃的腐熟,即初步消化,形成食糜,而下传于小肠。

2.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胃为“水谷之海”,饮食物入胃后,经过胃的腐熟,必须下行而入小肠,以便进一步消化吸收。胃的通畅、下降,对于小肠、大肠之气的通降具有重要作用。

三)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

小肠是一个相当长的管道器官,位居腹中,其上口在幽门处与胃之下口相接,其下口在阑门处与大肠之上口相连。

1.小肠主受盛和化物

2.小肠泌别清浊

四)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并吸收部分水液。

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传输而来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故称“大肠主津”。

五)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膀胱与肾相为表里。

津液代谢过程中,经过肾的蒸腾气化作用,清者经脾达肺,重新参与津液代谢;浊者生成尿液。膀胱可贮留一定量的尿液,开合有度,尿液可及时地从溺窍排出体外。膀胱的开合有度依赖于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调节。

六)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有“孤府”之称。

2、三焦为元气运行的通路和水液运行的通道。

3、上焦--膈以上---上焦如雾---上焦主纳

4、中焦--膈至脐---中焦如沤---中焦主化

5、下焦--脐以下---下焦如渎---下焦主出

五、奇恒之腑

一)奇恒之腑所包括的组织器官

“奇”,异、不同;“恒”,寻常、普通。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之腑,虽名为腑,但不与水谷直接接触,有异于六腑;其功能“以藏为主”,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似脏非脏,似腑非腑,不同于一般的五脏六腑。

二)脑的生理功能及与五脏的关系

1.脑的生理功能

脑是人体的生命活动中枢,能主宰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诸如呼吸、心跳、吞咽等。

主管,故有“脑为元神之府”之说。

2.脑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脑主管思维、意识及情志活动等,又分属于五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由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调节情志活动、肾藏精而生髓充脑,故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与心、肝、肾三脏的联系更为密切。

三)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其功能的生理因素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女子胞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2.影响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

肾中精气和天癸的作用;

肝气肝血的作用;

冲任二脉的作用

六、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关系。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并有经脉相互络属,从而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即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互为表里,又称脏腑相合。

1.心与小肠的关系:心火移热于小肠。

2.肺与大肠的关系:大肠传导正常,腑气通畅,亦有利于肺气的下降。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均依赖于肾脏的气化。

肾气充足,则固摄有权,膀胱开合有度,以维持津液的正常代谢。

第五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津液是构成生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一、气

气的功能

2004 B.血的循行,有赖于气的

2004 B.血不溢于脉外,有赖于气的'

2004 B.津液转化为唾液,有赖于气的

2004 B.脏腑进行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气的

二、血

1.血的概念 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微所化生。 “脉为血之府”。

2.血的生成 血,主要由营气、津液和肾藏之精化生而成。营气和津液,都来源于所摄入的饮食物,经脾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水谷精微,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营气和津液,都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精血同源”之说。

3.血的运行 心主血脉,心气的推动,是基本动力。“肺朝百脉”,即循行于周身的血液,均要汇聚于肺,通过肺气的作用合成宗气,贯心脉而推动血液循行才能布散全身。除心肺作用外,血液的循行,还有赖于脾气的统摄,和肝之藏血、主疏泄功能的调节。总之血液的运行,是在心、肺、肝、脾等脏器相互配合下进行的。若痰、瘀阻滞压迫脉道等,都能造成血运不畅或局部阻塞不通。

4.血的功能 营养和滋润作用,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成分。血液在脉中循行,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运行不息,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充分的营养和滋润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血液,又是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5.气与血的关系

三、津液

1.津液的概念:津液,是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唾液、肠液、关节腔液等。

津和液:一般来说,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则称为液。津和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津和液常同时并称。

2.津液的代谢: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其生成是通过胃对饮食物的“游溢精气”和小肠的“分清别浊”,“上输于脾”而生成。

津液的输布和排泄,主要是通过脾的转输、肺的宣降和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而输布于全身的。

津液的输布和排泄需要气和许多脏腑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协调配合,但以肺、脾、肾三脏为主。

3.津液的功能 津液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1)滋润和濡养作用

2)化生血液 津液不仅流行敷布于脉外,而且能进入脉内,化生血液,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

3)运输代谢废料

中药三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内涵

一)定义与组成要素

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

二)基本药物管理部门及职能

2009年《实施意见》确定,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制定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政策问题,确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框架,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和调整的原则、范围、程序和工作方案,审核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各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国家基本药物遴选调整工作。

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成。办公室设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承担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