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防汛抗洪应急预案范文

进修社 人气:2.14W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时会遇到无法预料的突发事故,为了可以及时作出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编制应急预案。那么问题来了,应急预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镇防汛抗洪应急预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镇防汛抗洪应急预案范文

乡镇防汛抗洪应急预案1

一、预防预警及信息报告

1、预警预防

防汛的预警,以上级通知为主,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发布的信息为辅,具体由村(社区)信息联络小分队队长负责接收,要求平时每天不少于1次,汛期随时接收和关注。

村(社区)信息联络小分队队长在接到相关预警信息后,报村(社区)应急协调小组组长,并经同意后发布,通知相关小分队和村(社区)居民做好防暴雨、防汛准备。村(社区)后勤保障小分队要按要求准备好食品、药品和有关物资器材设备。村(社区)保安巡逻小分队要再次进行隐患排查,及时查漏补缺,确保万无一失。

2、信息报送

村(社区)信息联络小分队队长在获知相关预警信息后,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村(社区)应急协调小组组长,根据组长指示,将此信息迅速通报给辖区信息联络员,并在30分钟内将布置落实情况报镇乡镇急办。

二、应急处置

1、灾前

(1)村(社区)应急协调小组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进入应急工作状态。按照村(社区)应急管理责任分工,分区负责各楼道、各户排除安全隐患。

(2)村(社区)后勤小分队负责对抢险物资、工具、用品(如雨具、手电、绳索、铁线、铁锹、食品、药品等)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备足和性能良好;对生活物资进行购置和清点,确保村(社区)居民吃、穿、住等必要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3)村(社区)抢险救灾小分队负责检查和关闭所有门窗,疏通沟渠、地漏等排水设施,检查、消除各类建筑物、场所安全隐患,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对灾害可能威胁居民生活的,必须组织转移安置。

(4)村(社区)信息联络小分队负责公布并畅通紧急联系电话,随时关注电台、气象台站有关预报信息,及时向居民通报情况。

(5)村(社区)保案巡逻小分队进行警戒巡逻,维护村(社区)生活秩序。

(6)村(社区)应急协调小组立即研究部署救灾工作和应急措施,经确定后协调有关部门迅速实施。

2、灾中

村(社区)抢险救灾小分队和保安巡逻小分队在保证安全情况下进行巡查,随时救援危险境地人员。

3、灾后

(1)村(社区)各小分队立即检查、核实受灾情况,统计、汇总相关信息,及时上报村(社区)应急协调小组组长。

(2)村(社区)信息联络小分队根据村(社区)应急协调小组要求,按损失大小、困难程度、救助情况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如实向乡镇应急办报告灾情。

(3)村(社区)医疗服务小分队负责对伤亡人员进行初步抢救和处置,并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发生。

(4)村(社区)后勤保障小分队负责组织救灾款物,随时发放救灾物资,确保及时到位。

(5)村(社区)保安巡逻小分队负责设置警戒区域,加强巡逻执勤,维护现场秩序。

(6)村(社区)抢险救灾小分队负责对受损建筑物和相关设施进行紧急抢修。

三、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接到上级防汛应急结束信息后,村(社区)应急行动响应结束。村(社区)应急协调小组及时组织村(社区)居民和有关群众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对村(社区)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打扫;对受灾地域进行消毒防疫;组织疏散居民安全返回;对村(社区)树木、临时设施、电源线路和排水系统等进行检查,排除存在的险情或隐患;逐户上门进行受灾情况登记,统计汇总,经村(社区)书记签发后上报乡镇政府。

2、调查评估

由村(社区)后勤保障小分队负责对暴雨、洪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调查统计,交村(社区)信息联络小分队,根据要求逐级上报。同时,村(社区)居委会负责对事故的预防预警、组织指挥、应急求援等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对预案的修订意见和要求。

乡镇防汛抗洪应急预案2

为防御可能出现的大洪水,切实做好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县防指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切实做好本镇的防汛抗洪工作,应对可能出现的大洪水,提前做好各项防守准备,并在洪水到来时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安全度汛,以保障全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区内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主要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制订的有关方针政策;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当涂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洪水、暴雨渍涝、台风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

1.4工作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

2概况

2.1自然地理

2.1.1地理位置

塘南镇位于当涂县大公圩东南部,介于北纬31°34′-31°39′、东经118°24′至118°27′之间。西与石桥毗邻,南与乌溪接壤,东有南圩与高淳县胜利圩相连望,北连大陇。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

2.1.2地形、地貌

大公圩和南圩地处青弋江、水阳江下游,境内圩区属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地面高程约7-9米(吴淞口基面下同),堤坡平缓,地形平坦开阔。

2.1.3气象、水文特征

塘南镇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位于南北冷暖气流交会频繁的场所,水气通量大,降水多,降水季节性强,时空分布不均,5-9月为汛期,期间降雨约占全年降雨的70%左右。据历年气象资料,最大年降雨量1574.4毫米,每年6-7月属梅雨季节,平均梅雨量约300毫米,最大雨量在600-800毫米。台风或热带风暴登陆带来暴雨和大风,一般发生在7-8月份,风浪对河堤威胁较大。

2.1.4河流、圩内排涝沟渠分布

主要河流有南圩夹河、运粮河以及吴村大港、三条港等排涝沟渠。

1、南圩夹河、运粮河主要由青弋江、水阳江流域的洪水从此经过。全长约20公里,主干均宽约200米,河底高程约2.5米至4.5米。

2、主干河:吴村大港、三条港属于我镇的主要排涝沟渠,全长约8公里,穿越我镇境内东西,均宽150米,途径普新、吴村、凤凰、塘南、白马、邰桥、大姜等村,并连接全镇其它主要沟系,汇入金家涵排灌站

2.2社会经济

全镇总人口3.2万人,辖13个村1个居委会,260个村民组,全镇耕地4.7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万亩。区内以种植棉花、小麦、油菜、蔬菜为主。2013年全镇工农业产值1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

2.3洪涝风险分析

2.3.1建国以来,塘南镇共遭遇较大洪水8次,分别是1949年、1954年、1983年、1991年、1995年、1996年、1998年、1999年。其中,1949年由于刚建国不久,各类水工程标准低,抗灾能力弱、溃破。1954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由于工程标准低等因素,在当时水位已降至11.60米,9月24日遭受大风,延续14小时挡浪抢险不及,致使溃口16处。1983年、1991年、1995年、1996年、1998年、1999年等发生大洪水,全圩人民依靠多年来建设的防洪工程体系,与洪水展开了顽强的搏斗,确保了安全度汛,创造了防汛抗洪奇迹。

2.3.2历年洪水特性

1954年长江全流域性大水,据分析约为五十年一遇。由于长江流域连续长时间降雨,长江水位自5月1日开始,持续上涨114米。塘南河由于受长江水位倒灌和顶托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水位12.33米(塘南金涵站)。

1983年、1991年、1995年、1996年洪水都是受长江中游洪水和青弋江、水阳江流域共同影响,境内出现了高水位。尤其1983年水阳江洪水很大,水位达到12.56米(塘南站)

1998年、1999年受厄尔尼诺、太平洋副高环流异常等多种因素影响,相继发生了“娣妹水”,出现了降雨强度、河湖水位、水位涨幅、洪峰流量四个超历史,尤其是1999年7月1日水位高达13.32米(塘南金涵站)。2016年发生特大洪水,金涵水位高达13.38米。

2.4洪涝防御体系

2.4.1圩口、堤防

塘南镇位于大公圩境内,圩内有石桥、大陇、乌溪、黄池、护河、塘南6个乡镇。其中我镇大公圩防汛责任段11936米,堤顶高程14.5米,面宽8米,内外坡比1:2-1:3,内二台高8.5米,宽8米,坡比1:3。防洪标准大公圩20年一遇,南圩不足15年一遇。

2.4.2涵闸、泵站

全镇共有各类大小涵闸11座,其中引水闸(低闸)4座、排涝泵站出水闸和进洪闸(高闸),6座。高闸底板高程一般在7.0至9.0米,低闸底板高程一般在5.0至5.5米左右。

全镇共有各类电力排灌站8座,装机26台,2300千瓦。抗旱站1座,装机2台,40千瓦。

 3组织体系与职责

3.1指挥机构

镇人民政府设立镇防汛抗旱指挥所(以下简称镇防指),负责组织、指挥全镇的'防汛抗洪工作,其日常办事机构镇防汛抗旱办公室(以下简称镇防办)设在镇水利站。镇防指指挥长由镇政府镇长祖学明同志担任,镇政府分管负责人许齐任同志及党政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农业服务中心及派出所、财政所、农电所、卫生院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3.2办事机构

镇防办负责防洪日常工作,协调指挥镇防汛抗旱指挥所内设各组的工作,组织防洪工程检查,及时掌握全镇汛情、工情;根据镇防指决策,具体统一调度全镇骨干防汛抗洪工程;组织拟定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并监督实施;排涝泵站调度运用办法;指挥、督促镇指挥所制定和实施防御洪水方案;指导、检查、督促受涝地区开展排涝;督促和指导有关单位组织清除河道、阻碍行洪的障碍物;组织、指导防汛应急抢险队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全镇防汛抗洪指挥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等。整理分析防洪资料,承办汛前准备和汛后总结工作。

 4预防与预警

4.1预防预警信息

4.1.1气象水文信息

(1)气象信息。主要包括:降水量及天气形势分析,预防中、短期降水量及天气形势、台风生成及走向趋势、其他有关气象信息。

(2)水文信息。水文信息主要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水位、流量、水量及其变化趋势,以及洪峰水位、流量、预计出现时间等水文特征值。

4.1.2防洪工程信息

防洪工程信息主要包括河道堤防(涵闸、泵站)现状、年度重点险工要段、工程运行状况、巡堤查险有关情况、工程出险情况、负责处理险情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应急通信联络方式、抢险队伍、抢险消耗物资等内容。

现场防汛指挥机构、工程管理单位应随时掌握河道堤防信息,认真做好记录。当河道水位超设防水位(8.4米)时,镇水利站负责巡堤查险并及时将情况报告镇防指和上级主管单位。当河道水位超警戒水位(9.7米)时,由镇防汛抗旱指挥所组织民工上堤巡堤查险和防守,并及时将有关工程及防汛信息报沿江片中心指挥所和县防指。当长江干流达到危险水位(10.3米)后,镇防汛抗旱指挥所应按每日2时段(即8时、14时)向县防指报告汛情、工情信息,并根据汛情发展趋势增加报告次数。重要堤防、涵闸等发生重大险情应在险情发生后0.5小时内报到县防指。

4.1.3洪涝灾情信息

洪涝、旱灾信息主要包括:灾害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土壤墒情、蓄水和城镇供水情况;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城镇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灾害发生后,及时向大公圩中心指挥所、县防指报告灾情。镇防汛抗旱指挥所应及时收集洪涝、干旱灾情动态信息,按规定报县政府、县防指、大公圩片中心指挥所,重大防汛抗旱行动情况应及时上报。对有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须核实后立即上报。重大灾情镇防指在灾害发生后1小时内将初步情况报镇政府和县防指,并对实时灾情组织核实,核实后及时上报。

4.2主要防御方案

4.2.1江河洪水防御方案:

(一)江河洪水防御标准

1、防洪标准

目前,大公圩可防御20年一遇的洪水。其大公圩保证水位为12.63米,南圩保证水位12.36米。。

2、特征水位

50年一遇太平口水位约12.5米,40年一遇太平口水位约12.35米,30年一遇太平口水位12.2米,20年一遇太平口水位11.9米,15年一遇太平口水位11.7米,10年一遇太平口水位11.4米,5年一遇太平口水位10.8米。

(二)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

为在特高水位下有条不紊地抓好防汛抗洪,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可能发生的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应急防御预案如下:

1、应急预案实施条件:

(1)大公圩12.63米以上;

(2)南圩12.36米以上。

2、应急措施

(1)严防死守,全力抢险

各类圩口在超过以上水位,同时,汛情又继续加剧,圩堤发生危险时,前方应严防死守,全力抢险,做到水涨堤高,动用一切力量,尽最大努力保堤;后方可以根据情况,有秩序地部署转移。

(2)做好决口抢堵准备

①沉船堵口:当圩口超保证水位或堤防可能发生重大险情时,镇防指准备3条200吨位的水泥船,并用角钢焊成铁笼,填满块石或水泥预制块,装满船仓。发生决口险情,先采取拖轮定位沉船堵口措施,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封堵决口的具体方案,尽最大努力抢堵决口,减少损失,并服从县防指命令。

②钢管木桩填料堵口:当圩口超保证水位或堤防可能发生重大险情时,镇防指准备3条200吨位的运输船和钢管5吨、木材10立方米、石料200吨。发生决口险情,由裹头两端进占,置若干排间距0.8-1.2米的钢管桩,用钢管和管扣水平纵横向连接成框架,顶层搭上竹木为工作桥。然后在钢管桩之间置木桩,并在木桩之间回填砂石料袋。龙口窄、流速大时,框架加密并设斜撑,稳固框架,并在决口上游设置挑流设施,并听从县防指命令。

3、应急转移、安置及救灾

(1)人员转移和安置

应急转移时,所有转移人员就近朝堤上、楼上、船上、高地上迁移,具体分两步进行转移:首先圩心内的群众转移到楼房或1954年没有上水的庄墩上,以及牢固堤段上。第一步应急转移命令,由镇防指通过电话等方式下达到各村中队部,各村再通过广播、电话等方式通知各村民组,各村民组转移负责人(党员或村民组长2-3人),以敲锣或村民相互告知等方式,迅速带领各自所负责转移对象撤离到既定转移地点安置(各村村民组第一步应急转移详细安排见各村报表)。第二步在人力不可抗拒而溃破后,转移按下列安排实施。

当水位达实施应急预案且呈继续上涨之势时,为有条不紊地抓好抗洪抢险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减小到最低限度,根据县防指要求,须考虑实施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具体内容如下:

3.1建立组织机构

3.1.1镇防指成立“应急疏散领导组”

组长:蒋勇祖学明

副组长:晋兴海、王金龙、王万牛、戴荣举

陶会峰、籍亚蛟、冯昌伟、许秋怡、许齐任

吴水金、戎昭忠、赵金生

成员:各村党支部书记

在镇“应急疏散领导组”领导下,成立四个小组。

治安组:由派出所负责。

卫生防疫组:由镇卫生院负责;

后勤组:由政府办负责;

通讯联络组:由政府办主任负责。

3.1.2村成立“应急疏散组”

组长:村支部书记

副组长;村主任、村营长

成员:村民组长

3.1.3村民小组组建一个“应急疏散小组”

组长:村民组长

成员:村民组内部产生二人

上述机构人员,具体负责全镇群众转移疏散、生活安置、住宿地点等事宜。

3.2应急转移方案

实施“先期转移、后期疏散”的方案,即大公圩东埂1000米堤范围内居住群众全部搬到沿堤建房中暂住、距堤1000m以外圩心部分瓦房户群众全部搬至楼房户暂住。在人力不可抗拒而溃破后,再分散转移,全镇分四个疏散点,方案如下:

3.2.1第一疏散点:兴永、吴村、白马三个村,由陶会峰同志负总责。各分工包村干部协助。集中地点:吴村港。疏散去向:新市。

3.2.2第二疏散点:曹坝、凤凰、塘南由汪巍同志负责。各分工包村干部协助。集中地点:广义圩。疏散去向:新市。

3.2.3第三疏散点:大高、大姜、藏皇阁居委会、由王金龙同志负责。各分工包村干部协助。集中地点:围乌路。疏散去向:新市。

3.2.4第四疏散点:桃元、新卫、邰桥,由籍亚蛟同志负责,各分工包村干部协助。集中地点:围乌路。疏散去向:新市。

上述各疏散点的集中处,要把疏散船停靠位置让出来。由各疏散点所在中队部负责处理。私人船只不得占用停靠位置。

3.3保障措施

由镇应急领导组负总责,统一协调指挥各疏散点疏散工作。各村“应急疏散小组”由村民组长及成员2-3人,以敲锣等方式通知各户转移到指定集中点,负责搞好本村群众转移和人员疏散工作,安排如下:

3.3.1第一疏散点:在吴村大港备船60条、公路上备农用车40辆,分批次转移所有人员。

3.3.2第二疏散点:在广义圩备船55条、在公路上备用50辆,分批次所有人员。

3.3.3第三疏散点:在围乌路准备45辆农用车,备船45条,分批次转移所有人员。

3.3.4第四疏散点:在围乌路准备55辆汽车、客车10辆、船15只等,分批次转移所有人员。

为保证本镇水情迅速报县防汛指挥部,除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话外,尚需增设无线对话系统。当溃堤或防汛指挥部命令撤退、转移财产,拟定设立一套报警系统,在必要时,可启动报警系统,通告本镇所有人员撤退转移。转移安置人员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筹措、安排,由安置点所在防汛指挥所临时负责,医疗救助、治安保障由县防汛指挥部派员到现场负责。

(2)物资转移

档案资料和粮食、药品等重要物资以及主要设备要根据汛情发展,提前转移到安全地带。

(3)转移顺序

如突发溃口,按先人后物的顺序转移,人员中先老弱病残、小孩和群众,后干部、党员;干部中先一般干部后领导干部;物资中粮食、食品、贵重财物、燃料以及耕畜,后其它物资。

(4)救灾措施

转移应指挥有序,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各行政村以自然村为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各自组织。

镇防指组织18座以上的中巴车13辆、100吨位以上的船只15条,准备应急转移。

镇人武部做好向县人武部请求部队紧急救援准备。

镇防汛应急抢险队全力投入救援。

镇民政办要做好灾民安置和救灾工作。

塘南电信所要保证通讯的畅通。非常情况下通过架设临时设备,以保证重点通讯。

塘南农电所要保证正常供电、非常情况下要采取紧急措施,千方百计保证重点地区供电。

镇卫生院要做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确保不发生流行病。

塘南派出所切实维护好抢险救灾秩序,严惩趁灾打劫者。

一旦溃口,镇防汛指挥所和镇直办单位领导班子,要立即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灾民转移工作,及时组织人员脱险,动用一切运输工具抢运灾民。住楼房户和住高地户应发扬风格,积极接收安置灾民,不得拒绝接收。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