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的类型

进修社 人气:2.71W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成长心理问题表现也大不相同。一般而言,低龄段较多表现为行为问题,如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心理问题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是经过专家的调查归类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问题的类型

(1)智力问题。智力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学习)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智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

学生的智力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智力异常、注意力涣散、厌学、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等。其中,多动症为影响学生智力障碍的首位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能集中,总是忙碌不停,静不下来;注意力分散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与持久,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大中小学校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不愿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太严,或任意责备,或受嘲笑、歧视而引起他们紧张心理,最终表现为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考试焦虑等症状。

(2)情绪问题。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有情绪不稳定问题的学生比例仅次于学习压力感。

理想的心理状态应该是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情绪出现问题就会喜怒无常,易冲动,自我失控,过度焦虑紧张、急噪、爱与人争执,幻想等。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与攻击性行为等。

(4)人格问题。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等。

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力差、怯懦、自我中心、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等。自我为中心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样的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片面看问题,把错误归于别人,容易嫉妒他人;有些学生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很少想到别人,也不愿与人分享任何东西,缺乏同情心,缺乏宽容精神,不愿帮助别人;有些学生平时在与同学相处时,常常为一点小事而闹意气、泄私愤。

(3)意志问题。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良好的人,能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毅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学生的意志问题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特别是经不住强烈诱因的引诱,容易上当受骗。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易受暗示和容易动摇。

拍题神器攻陷校园 辅导孩子亦需技巧

据使用过拍题神器的同学透露,该神器将在暑假解决部分困难的暑假作业,并表示“解题神器”会对自己的学习起到解题演示作用,大多数同学都表示这块神器对自己解决暑期作业有很大的帮助。

不少同学表示如有难题,可能会临时用到它,以便将作业和正确结果进行对比.家长认为如果孩子依赖高科技手段做作业,这将是一件让人担心的事,用手机解题,这或许会导致学生依赖于手机应用,同时也会带坏学生学习风气。

拍题神器解决了老师家长不在学生身边时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的难题,我们不能否认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确实有一定的功效。如果说害怕这些东西带坏学习风气的话,不如先反思一下如今学生的学业压力有多重,作业负担有多大。与拍题神器相比,学生更需要的其实还是老师们的体谅以及家长们的悉心辅导。小孩子的作业负担越来越重,甚至在幼儿园就开始加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今年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很多家长感到困惑,不知道怎么该帮助子女做作业。调查显示,有87%的父母赞成辅导孩子做作业,并认为这是与孩子共度时光的一种有益方式。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及教育学研究教授乔伊斯?爱普斯坦恩(Joyce Epstein)是该报告的合着者之一。

不过,家长的干预有时会起反作用。2009年,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总结了该校学者的50份研究成果,并在《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期刊上发表。该报告指出,中学期间父母对于作业的干预反而会让学生成绩下降。父母施加过多压力、解释教材方式与老师不同,或未经同意主动干预的行为都会对学生逐渐增强的独立自主欲望产生不利影响。

纽约学习辅导及备考公司Inspirica的首席执行长丽莎?雅各布森(Lisa Jacobson)说,如果父母流露出孩子不能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心理暗示,“就可能导致孩子失去自信、变得狂躁,或者消极懈怠”。如果父母给予过多帮助,“孩子们会觉得自己在作弊”,不配得到老师给作业打出的分数。

不同阶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辅导方式。在小学阶段,父母对家庭作业的完成地点和时间做出明确规定,并在孩子做作业时给予鼓励,这种做法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然而,杜克大学报告的主笔人、对家庭作业课题有专门研究的杜克大学心理学和神经学教授哈里斯?库珀(Harris Cooper)说,父母只应该在孩子主动要求时给予建议或帮助。如果孩子不愿做作业或变得焦躁不安,父母应该让孩子休息一下。

库珀博士表示,父母给予帮助的最佳方式包括:确保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提供合适的文具用品和其他资源,徐徐灌输积极正面的学习理念等。还有一种能增强孩子学习动力的方法,就是向孩子说明和演示,他们正在练习的技巧会在今后的生活当中起到什么作用。

肖娜?马塞迪斯(Shawna Mazeitis)家住密苏里州帕克维尔市(Parkville),有四个孩子,分别是15岁、14岁、12岁和六岁。她尝试多种方法,让孩子们觉得学习很有趣。马塞迪斯说,有一次她六岁的女儿佩奇(Paige)不懂怎么在电脑上做分数概念题,大哭起来说:“我不想做作业了。”马塞迪斯安慰佩奇:“我知道你不高兴,有时我们生气的时候,脑子就不管用了,我知道你能行,我们晚点再来做这个作业吧。”

随后,马塞迪斯拿出一个木制的比萨拼图游戏,帮佩奇回忆分数的概念,而不用在键盘上输入答案。很快,佩奇就回到电脑前,完成了作业。为了让学习变得更有趣,马塞迪斯还与佩奇互换角色,坐在一张小凳子上扮演学生,让佩奇站在黑板前面假装是老师。

研究显示,中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权,父母可以向孩子传授解决问题的策略。罗琳?兰登(Lorraine Landon)家住华盛顿州的帕斯科市(Pasco),有一对13岁的双胞胎西安娜(Cienna)和基南(Keenan)。双胞胎觉得中学的数学作业很难,兰登说:“我不会教你们怎么做。”她督促她们温习老师课上讲的内容,查看教科书,或跟老师约个时间补课。

据2008年发表的杜克大学研究报告,到高中阶段,家长的积极参与再次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这可能是因为这个阶段的父母往往只介入他们喜欢的领域──将其兴趣爱好传递给孩子。2011年发表在《校园期刊》(School Community Journal)上的一份研究报告对12个高中班级进行了调查,发现如果父母主动参与其中,学生会对科学课更感兴趣,并在家庭作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休斯顿市(Houston)的邦?克劳德(Bon Crowder)是一名教师、辅导老师和数学教学网站的发行人。她说,如果父母不喜欢某门课程,他们也很容易把自己的态度传染给孩子。克劳德说,学生可能会想:“天呐,我妈妈今年40岁了,对这个都很发怵,我才14岁,怎么可能做得好?也许我也应该发怵才对。”

研究人士表示,对于这种情况,一个更好的处理方法是引导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求助,如等网站上的教学视频,或请人辅导。

有些家庭作业上出现的问题是作业自身产生的,而这会给人带来不少困挠。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校、家庭及社区合作研究中心”(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的研究顾问范恩?弗尔里斯(Van Voorhis)在2009年和2011年做过三项研究,发现如果给学生布置需要家长积极互动的家庭作业,学生会感觉作业能够缓解压力。接受此类作业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相比,考试的成绩更好。

密苏里州帕克维尔市的苏珊?巴克莱斯(Susan Buckles)和丹尼尔?巴克莱斯(Daniel Buckles)夫妇通过家庭作业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苏珊最近发现,她11岁的女儿安妮(Annie)有一个课外自修项目,但她已经拖延了好几个星期。苏珊开始干预,但只是帮助安妮设定计划,把没有完成的任务按照可行的方式来进行了分段。安妮很感激妈妈的“及时唤醒”。

安妮说父母这么教导她:“如果你不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自己的最大能力发挥出来,你就考不上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到时候你就会后悔,说‘为什么我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学习呢?’”

你要成功,必先成长

如果你要获得成功,首先你要自己成长起来。成长的代价不是一帆风顺的,是需要经过痛的领悟方能成长。这几天,不停有人直接或间接向我吐槽工作中的不愉快,吐槽内容无非是自己怀才不遇,同事能力不达标、不好相处等等。

有时我会告诉对方,现在你遇到的问题正是展现你的能力、在老板面前成就自己的时候,同时你会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而后者则是更大的收获。

F是我5年前认识的.一个同事,学的专业是音乐艺术。那一年单位恰好举办了一场选秀比赛活动,他在那场活动中表现抢眼,继而被留下。虽然在比赛中表现不俗,但初进单位的他没有任何特殊机会,依然从最底层做起。他做过文字采编、市场拓展、活动策划等工作,经常加班到后半夜,但是早上八点半依然会在办公室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大约半年后,同事告诉我,F在单位做节目主持人了。我和大家一样很惊讶,从网上找来他主持的节目,看完觉得还真不赖呢!逐渐地,他主持的节目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小有名气,他的工作越来越多,也越做越好。即使工作多到天天要加班,两个月都没有休息时间,也从不见他抱怨。此时,他还开了一家属于他自己的面馆,并且经营得风生水起。

前年年中,他告诉我他要辞职了,我表示很错愕。他悄悄说,“我要出书了。”这下我倒很淡定,因为我觉得他的故事足够写一本励志型的畅销书了,但他写的却是一本教别人怎么做菜的书。果然,2014年年初的时候,他带着他的新书,在我们城市最高大上的商场做签售活动。此后,我们也不停在卫视节目中看到他的身影。

L是我另外一个同事。她刚进单位时,还是名瘦弱的学生。犹记得她进单位时,因为是新手,又在新部门,很多东西都没有成系统,完全要靠自己一点一点摸索。那段时间又特别忙,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饭。

更难的是,那时她每周都要做专题策划,线上要有专题页面,线下要带活动。线上专题制作,要能画得了框架,P得了图,还得懂代码。代码能为难死她,大家天马行空的想法,就连程序员也面露难色,更何况一个编辑呢!但是她并没有退缩,而是想尽办法与程序员和设计师沟通,结果她每期做出的专题既好看又叫座。

记得第一次组织线下活动时,因为人员组织问题,她与其他部门的同事产生了不愉快,自己偷偷流眼泪。被大家发现时,她却很快调整好心情,一个电话接一个地打,邀请朋友来参加活动,并详尽地跟对方说我们的活动是如何好玩。活动的前夜确认好各个细节后她才离开办公室,当时已是夜里十点多,第二天她依然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活动现场。

那时候,她还在准备研究生论文。虽然几乎每天加班,周末不休息,自己学业上还有很多重要又紧急的事情要处理,但是从不见她抱怨。3年多时间过去了,L已经升为部门主编,带领着一帮小伙伴在奋斗。现在的她,开朗、自信、阳光、成熟且优雅,年底组织一场几百人的活动也胸有成竹。

前些日子还见她发朋友圈感慨:五年前的我,研二,住宿舍,在电视台实习,做两份家教,内向、焦虑、自卑地度过一段迷茫空虚的时光,现在的自己和那时比,是全新的。

正如L所说,她现在是全新的,F亦是。现在的他们,或许还没有取得世俗的成功,但他们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且这比世俗的成功要重要多了。

说到这里,或许有很多朋友又要说,我付出那么多,就是要成功,要加薪升职。要加薪升职没错,要成功也没错,可是,能否在你想加薪、升职、成功前把你手边的事情做好呢?这世上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种,唯独没有做梦。

工作中,大部分人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眼高手低。这种心理让很多人不愿意做一些琐碎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你琢磨透了,漂亮地完成了,就能给领导留下好印象,让领导看到你的能力和态度。你的工作能力强了,可发挥的空间就大,机会就越多。

只是大部分人,把工作当任务,完成了事。也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但是却看不到结果,不愿再坚持,也没了耐心。其实,这就像栽树一样,你正在扎根呢。千万不要轻视行动的力量,认真做好你认为对的每一件事。因为,你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自己胆小怕事怎么办

自己胆小怕事怎么办?这问题正困扰着很多人,其实这是自己心理的一种胆怯。胆怯,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而青少年表现得更为明显和普遍。有的学生因胆怯而自卑,并走向自我封闭,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学习与生活。自己胆小怕事怎么办?心理专家为你解开心中的纠结。

一、记下害怕经过,寻找胆怯根源

胆怯,即胆小、畏缩、害怕、担心。我们究竟害怕和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担心和害怕?搞清了这个问题,就有利于我们战胜胆怯了。你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把自己对某件事胆怯的想法,经过如实记下,过些日子,再来读读,你就会发现,这些令自己担心害怕的事情,实际上根本不值得担心害怕,且毫无必要。比如,你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担心讲错被别人笑话,于是你就胆怯,闭口不言。其实,讲错又有什么关系?人的进步就在于不断地犯错误,只有通过犯错误,你才知道自己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否则,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又怎能进步!我们为什么要闭口不言而丧失这个使自己知错改进,得以进步的机会呢?更何况,你即使讲错了,只要你自己不在乎,别人是不会记在心上的,正如你自己也不会过分注意,计较别人的讲话一样。有什么可害怕呢!

二、假设自己不胆怯,寻找机会表现自己

胆怯的人,实际上是自以为胆怯,是自己虚拟的心理感受,用虚拟的心理感受或幻觉产生的情境来吓唬自己,无异于作茧自缚。很多人在登台演出前,都有非常紧张的胆怯心理,可一上舞台,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表演时,他们又并不感到胆怯,表演挥洒自如,让自己都感到吃惊。他们通过切身体验后说,克服胆怯,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迈出了第一步,你会发现全新的自我,令自己惊喜不已,从中找到感觉,找到自信与自尊。因此,为克服和 战胜胆怯,你可先假设自己不胆怯,什么都不怕,课堂上抢先发言,抓住机会登台表演,在公共场所大声发言,参加辩论等等,并努力按不胆怯的样式去做,慢慢地,你真的就不胆怯了。

三、有备而战,鼓励自己

不少胆怯的人,是担心自己才疏学浅,与人接触交往时,不会说话或说错。为此,你就要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有所准备,不打无准备之战。比如,你不得不去见一位素不相识的客人,那你最好先了解一下这个人的身份、职业、兴趣、爱好和业绩成就等,这样你就能找到一些感兴趣的共同话题。你还可从报刊、广播、电视节目中,或在学校的所见所闻中找到适合的话题,记录下来,还可在会见之前,列好一个话题单子,讲话就不愁无话可说了。 感到自己确实不错,不比别人差,还可以对自己说上几遍:“我真的很不错!”“我一定能成功!”也可找与自己关系要好的同学或亲友交谈,他们也会给你鼓励。这样以多种方式鼓励自己,既可增强自信心,也可转移注意力,放松过分紧张的心情,战胜胆怯心理。

四、把胆怯的心情表白出来,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

一位保险公司的推销员,业绩常在同事中领先。有一天,他与汽车业某大亨会面,当时,他一见大亨,人就陷入胆怯、恐惧、紧张之中,以至全身不自在。他只好把自己的感受如实向对方说出来:“一旦见了您,我就害怕得无法畅所欲言……”这句话一说出,原先把他罩得紧紧的胆怯、恐惧感顿时烟消云散,接着他就恢复了自信,得以畅所欲言。

显然,这几句“表白”产生了驱除胆怯和紧张的作用,使他获得了心静的效果。心理学上的“内观法”,就是在冷静观察自己的内心后,将“观察结果”如实用言语表达出来,这样人的胆怯、忧虑、恐惧和紧张就消失殆尽,同时连烦恼也没有,它所产生的效果令人感到神奇无比。因此,当你会见一位陌生人或一位大人物,心理产生胆怯、恐惧、紧张时,千 万不要让这种感觉窝在心里,你必须将当时的感受、念头清清楚楚地说出来。你可以说:“我呀,紧张死了。我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双眼好像看不到东西,舌头僵硬得不听使唤,喉咙也干。”如此脱口而出,你的胆怯、紧张就没有了,情绪也会趋于平稳。

五、表现出热情、友好的姿态。

作好最坏的打算胆怯者,给人的印象是冷淡、畏缩、害怕,说话吞吞吐吐,这就等于在告诉他人:我胆怯,我害怕。对此心理学家建议,只要你将身体姿态稍作调整,作出热情、友好、善意让人易于接近的姿态,如微笑、开朗、上身略微前倾,握手、拍肩等友善的身体接触,注视对方,听别人讲话时不时点头等,你就会获得友好、善意的回报,你会发现人与人交往并不是很难的,从而缓解并逐步消除胆怯心理。

作好最坏的打算也是战胜胆怯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你害怕当众讲话,会脸红,担心讲错被人嘲笑,你就可以设想;脸要红就让他红,会讲错就让他错,要丢丑就让他丢,又不是没脸红过,哪个人没丢过丑,他要嘲笑,就让他笑,大不了让他笑个痛快,又能把我怎么样!有了这种出现最坏结果都不怕的想法,还有什么值得你胆怯!

自己胆小怕事怎么办?以上就是心理专家为你分享的解决办法。当然,战胜胆怯,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从最容易的做起,坚持不懈,并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你就一定成为一个不胆怯的你。

时光依旧,爱如初

我记得我很久很久以前说过一句话,我说,时光如流水,爱如歌。在漫长岁月中,谁都可以给予你一首歌的时间,却没有人可以再还你一江春水。

怎么说呢,今天突然忆出这句陈年老词来,是因为你今天跟我说:时光不在如旧,爱已过。

相识的时间虽然不长,可是你给我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像认识多年的旧人一样,不需要太多话就可以明白彼此。所以当你这么煽情的说了这句话后,我知道你一定是难过了。你不像我的其他朋友一样,喜欢在心血来潮的时候将突然涌上心头的各种伤怀情愫一股脑的述说给我,全然不顾我正处于一种怎样的心境中,是否想听、愿意看?

所以,我是不是应该珍惜你?应该尊重你呢?人这一生,珍惜爱人,珍惜拥有;尊重长辈,尊重信仰。所以当你背叛的时候,我的信仰告诉我,要尊重你的做法,尊重自己的原则。不强迫,平常心,这就是我矛盾的女性心理。

七月份的时候你去北京,你说不回来了。我心里很难过,可是我没留你。你来了,我会好好珍惜你,你走了,我就当你没来过。

高三那年,因为一个人,我心乱如麻,以致没有念完最后一个月就不顾所有人的反对而休学。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是好笑。

后来,你跟我讲了个故事,中国的北方有一种动物黑熊,性格狂暴。有一次,一只黑熊妈妈带着两只黑熊宝宝过河,黑熊妈妈一次只能背一只小熊过河。于是聪明的熊妈妈在河边把一只小熊用石头压住防止它乱跑,驮着另一只小熊就过河了。但是过了河的熊妈妈全然不知在它的身后一个狡猾的猎人正悄悄的看着这一切。等熊妈妈如法炮制的安置小熊后,回过头却正好看到猎人抓走了那只小熊,一下子不知所措的黑熊妈妈发狂了,竟将身边的小熊抓起一撕两半。

你用最直接了当不显山不露水的方式告诉了我你的看法。

你离开的这段时间我也辞了工作,当然,与你无关。这一年,我学会的不多。你故事下的道理算是我为数不多的一种收获。带着我新的认知新的心态,我又出去游玩了,这一次我走的不远,只是将原来走过的地方再走了一遍。感慨良多。

前些天朵朵找到我说,她打算在下一年中走遍三川五岳。曾几何时,我也将这种美好的臆想当作我人生的目标。只是当一颗快乐的心变的沉重后,美好的东西就显得太过奢华,连想想都觉得天方夜谭。

成长,从一个人孤立旅行开始。学生时代和大学教育中,这是我最赞同和最让我向往的一句话,当我真的一个人为了生计在外漂泊,我只是活了下来,我似乎虚度了一年光阴,我没有收获什么,也没有学会什么。可是,好在,我认识了你。

所以,我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纪念下你,也顺带纪念我这段无疾而终的青春期。

我觉得这是至今为止遇到的最纯洁的一段感情,我想很多人应该不太理解这句话。其实我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因为我只知道,我不问过去不为将来不计得失不求回报。

这些年我们都遇到过无计其数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在人际关系认识自己,可是,扪心自问下,除了生养的亲人外,不管是朋友还是恋人,都是付出了感情的,既然如此。我希望我们都是简简单单的。

以前如实,现在如是,还有将来也一样。

你总是把事情越搞越糟

为什么对于同样的事有人能轻而易举地化解,有人却万般纠结,无法抽身呢?或者说,为什么有些人在他遇到一些麻烦之后,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摆脱烦恼,反而会将事情搞得越来越糟,局面越来越差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看两个故事。

一次旅行,朋友小A借了她的朋友一台单反一起出行,那会小A感情不顺,工作遭遇瓶颈,所以她想着借出游散心,缓解一些烦恼,至少,可以暂时逃离那个让她郁闷的场。

其间有个插曲,我们找了酒店,安放行李稍作整顿,准备一起吃完饭后,直接到下一个景点玩,我们到了离酒店不远的一间有点像成都龙抄手,长沙火宫殿的那种小吃店,人特别多,先要找到位置,然后再去点餐。

忽然小A尖叫一声,然后双手捂着脑袋,表情非常痛苦,我们都吓一跳走过去,她望着空荡荡的位置说:“好像我相机不见了”。我们都说:“不会吧”,然后帮着四处寻找。小A接着说:“就是在这里的,怎么会不见了!”,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整个人显得非常的焦躁,恐慌,又有很大的愧疚和不安,她喃喃自语:“我们不该来这里吃饭,这里这么多人,你们怎么不帮我看着一点呢?”我们面面相觑,在她的情绪的感染下,好像我们每个人都真的做错了什么似的,要为这件事情承担责任。小A接着说:“这次真的不应该出来,明明知道自己这么倒霉,还要出来瞎逛,还要去借朋友这么贵的相机,这下好了,钱也花没了,回去工作也没着落,还要赔钱给我朋友,自己怎么这么命苦,怎么这么蠢啊……”,这种架势,好像就差要狠狠地扇自己耳光了,我们几个也是非常无奈,当时食欲全无,兴致尽毁,甚至还有朋友提出要不先回酒店,感觉因为这事,我们都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后来,我忍不住问了一句:“你确定是在这丢的?”小A没好气地答到:“那还能在哪啊?”。后来我们回到酒店,好嘛,相机稳稳当当就在房间的桌子上,原来是小A忘了带,只是她一厢情愿地认为,我们打算吃完饭出去玩,她就必定会把相机带在身上,所以,她才方寸大乱,无名火起,把大家的兴致都搅黄了,好在相机最后有惊无险,要不,还真不知道小A要整出什么幺蛾子,后来,我们还是去那个景点玩,她也没去,在酒店躺了一下午,看得出来,她依然惊魂甫定,需要一点时间调适,直到晚上我们吃饭,我依然觉得她食之无味,精神恍惚。

这个故事暂且到这,下面谈谈我的朋友小B。

一次小B请我吃饭,我们约好时间地点,挂了电话,我快到的时候给他打电话,发现电话关机了,我想,这小子怎么一回事,刚刚挂了电话就不接了,我按时到了菜馆,小B淡淡地说:“手机刚被偷了,接你手机用下。”然后小B挂失了自己的电话,用我的手机登录他的appleID锁住了他的iPhone6,抹去资料之后,小B让服务员上菜,说先吃饭,我当时挺震惊,小B的手机刚买,而且他也不是土豪,他为何如此地淡定,这勾起了我的好奇。

“丢都丢了,着急有啥用啊。”小B边吃边说,“我看了下,偷那地儿没摄像头,估计报警够呛,还得忍着饥饿去做笔录,还得放你鸽子,得不偿失。刚刚我已经停机了,这贼估计一时半会没法解锁。”

我听他有条有理地分析,好像丢的是别人的东西似的。

小B朝我笑笑,“吃饭,有些东西,不要太过执着,尽了人事没有办法,那就算了。”

我发现小A、小B两件事情放在一起对比非常鲜明。

如今,小A依然东家打工西家打,感情也是一路坎坷。小B刚刚升职加薪,提了车买了房,那台丢了的手机一直没找到,不过后来他也没再丢过手机,他说那天他不够谨慎将其放在外衣口袋,但是后来他会对此非常注意。

现在看来,小A在怪责过去自己不够小心,担心未来自己无法应对,而且不肯相信相机丢了这个“事实”,任由情绪将自己,将朋友搞得糟糕透顶,哪怕对于事情解决毫无益处她也在所不惜,即便最后发觉一切虚惊一场,她也依然无法从惊恐、失落的情绪里走出来,重新投入到愉悦的旅行中,这不得不说是种遗憾与悲哀。

当然,并不是说小A不可以有情绪,而是这种情绪似乎被夸大了,我似乎能看到她背后的无力与沮丧,但是看不到任何对她有所助益的思想与行动。她不愿承认当前事实,而且容易追悔过去,担忧未来。这一种忧心忡忡,混沌紊乱的心智模式,往往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反观小B,他的处理冷静客观,不急不躁,我敢打赌,如果他有把握找到小偷,追回手机,他一定会有他另外的处理方式,但是,当他很快察觉“失去”已成事实之后,他并没陷入糟糕的情绪中,而是迅速采取补救手段,将损失降至最低点后,该吃吃,该喝喝,用他的原话说:“丢都丢了,还让那龟儿子搞坏我的心情,搞差我的胃口,有必要么?”

可以看到,小B是专注于每个当下的,他只在当前的情况下处理问题,不对过去的事情纠结,不对未来的事情担忧。

们执着于事,痴迷于情,受限于人,纠结于心,最主要的就是不愿承认世事无常,会导致我们失去所有我们自以为不会失去的东西。

这就是所谓的放不下,对无从接纳的现在,无从改变的过去,无法掌控的未来升起种种妄念,因而感到焦虑,愧疚,或者恐惧,痛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能专注当下,觉察自己的缘故,然而,只有一个能够活在当下的人,他才具备放下我执,摆脱痛苦的能力。

谈及这种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意识到我们除了自己以外,其他所有一切都是会失去的,只有能够在缘灭的时候果断舍弃这些执念,我们才能心无挂碍,无惧无怖,得到持久的平和与安宁。

掌握这种能力,既非常简单,又非常复杂,它在你苦苦求索背后的一念之间。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