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了心理学:《文章皆岁月》

进修社 人气:1.05W

《文章皆岁月》是作者萧乾写的出版于重庆出版社心理学书籍,一起来看看吧。

爱上了心理学:《文章皆岁月》

  爱上了心理学:《文章皆岁月》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在一封信中谈到他那位白俄夫人的死。他正回加拿大参加母校的一次活动时,突然接到她病重的电报就马上赶回去。一进门,只见太太已经咽气了。

谢迪克精神矍铄得真是惊人。九十年代初,他来信告诉我已跟我的一位同班同学吴乐懿结了婚。估计当时她也已80岁出头了。信中描述了他们的新婚旅行:由他这位90多岁的老人开车,遍游大半个美国。

当然,没人能长生不老,前年谢迪克去世了。不久,吴乐懿也相继离开了人间,去另一世界找她老伴儿逍遥去了。

北大刊物上有不少人撰文哀悼他。我在这里也补上一笔。

在燕京,我还对心理学发生了兴趣。我学过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但我获益最多的却是夏仁德教的《心理卫生》,它帮助我了解自己,也了解别人。懂得从人们的言谈举止中分析出各种心态如自卑或自高心理,以及转弯抹角的自我辩护,明白各种健全及不健全的思想活动。我认为,对下去体验生活的作家以及同社会各种人打交道的新闻记者,那应是一门必修科目。心理学是一门了解人的学问,这门学问对于我从事的新闻采访工作,受益匪浅。

在燕京离毕业还差半年,《大公报》社长胡霖就把我预定下来了。第一次会见中,他提出我进报馆后职务是编副刊,我要求在完成这项任务之后,让我出去走走。不讲价钱,反而要求额外的工作,任何老板当然都不会拒绝的。

一到天津,就有人邀我到天津女子师范去讲课。那时精力充沛,对于工作向来不知畏惧,只是有点担心“女子”那两个字。朋友都竭力为我打气,好在一周只去一两趟,就还是答应下来了。

我对教天津女师的.事几乎没什么记忆。其实,在汕头教书时,就是男女合校,我并不害怕女生。只是后来我发现兼这个差事会把我拴住,不便于下去跑跑了,所以我没教几周就辞掉了这一兼职。

一提到天津女师,我就想起后来成为台湾文艺界元老的张秀亚。在我刚开始编《大公报·文艺》时,她就投过稿,并且被刊登出来。她那时恰好是女师的学生,当她知道我在那里兼课时,想借机同我谋一面,她写信给我,约定在我上课的那天,她将戴一顶大草帽等在课室外面。其实,投稿人要跟刊物编者见见面,十分正常。可是那天讲完课,一出教室门,大草帽之外还站了一些旁的女生。我紧张了,就匆匆溜掉,心里还怦怦直跳。

后来我们认识了。1948年她随丈夫(天主教大主教于斌之弟)去台湾前还来复旦看过我,那是我们最后的一晤。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当我被迫搁笔的那22年间,她却在宝岛上一本本地出着鸿著。从她的书中我知道她一生也饱经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