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度的自我中心

进修社 人气:9.03K

你知道什么是过度的自我中心吗?你知道它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什么是过度的自我中心,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什么是过度的自我中心

人类可能是地球上最具社会性的动物了。无论是和朋友相处,还是和对手竞争,我们每天都在和其他人互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人,我们大脑的技能点加了很多在“思考别人是怎么想的”上。因为我们经常需要推测别人想法、观点、感受和需要。

但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表明,我们的这一技能可能没有自我感觉得那么良好。

你以为你已经很了解你的家人、朋友、邻居、同事了吗?

其实并没有。

我们不能看到别人的心灵,因为我们不能克服自己。你不可能摆脱自己的经验,信念,态度,情感,知识来认识世界,我们总是通过自己的双眼看世界。

理解别人的最大障碍是过度自我中心。

哥白尼可能让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

但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仍然在他自己的宇宙中心。

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我是银河系的太阳”

成为自己宇宙的中心的一个后果是,我们很容易高估自己的重要性,无论在好事还是坏事上都是这样。

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要求已婚夫妇报告他们各自对家庭活动负有多少责任。这些家庭活动中包括积极的行为,如打扫房间,做早餐和解决冲突,但也包括消极行为,如弄乱房间,惹怒另一半,并引起争论。

研究人员将丈夫和妻子分开,然后要求他们在每项活动的中指出他们个人负责的百分比。随后,研究人员将双方的估计值简单相加。

逻辑上,双方估计值的总和不能超过100%。

也就是说,如果丈夫声称自己家里80%的早餐都是他做的,而妻子声称家里60%的早餐是自己做的,那么他们的孩子就应该吃到了140%的早餐,这怎么可能?

但实验结果却正是这样,夫妻双方的报告加在一起大大超过100%。

生活中其实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当家里吃烧烤的时候,妻子去买了食材,洗了蔬菜,切好了西红柿,洋葱,腌制了肉,并在饭后擦了桌子,洗了碗,但在烤架前翻动肉串的丈夫认为是他“做了晚餐”。

真正有趣的结果是,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在报告消极行为时,人们也会高估自己的责任。人们会觉得自己是更经常挑起争执的那个人。

因为以自我为中心也意味着更特别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留心自己在哪一天不小心打碎了碗。

除此之外,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还可能导致偏执。

我们有时坚信其他人在思考你,谈论你,并注意你,但其实他们没有。这听起来很疯狂,但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特定情况下变得疯狂。

“人们拥有疯狂的自我意识,”

被《纽约时报》采访时,著名室内装饰博客Decorno的作者伊莱恩·米勒这样说。米勒说,社会名流会很在意他们的室内装潢有没有与他们在公众面前展现的形象相符合。

“就仿佛一举一动都会被别人尽收眼底,甚至他们的房子都是表演的一部分。”

巴里·马尼洛实验

“没那么多人在看你啦”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你去参加一项心理学实验。当你到达实验室时,研究人员带领你进入一个小房间,要求你穿上一件T恤,并告诉你这是实验的一部分。

T恤上印着一个巨大的明星头像(你可以暂时假设印的是Justin Bieber或者宋小宝……)。

你可能是他的粉丝,但大多数人不是。其实就算粉丝也可能不愿把自己的爱豆大张旗鼓地穿在身上……

即使有些不情愿,但你还是穿上了T恤,跟着研究人员进入另外一个大房间。你看见房间里坐满了其他来参加实验的人(当然别人都没有穿着印着大头像的奇怪T恤啦)。

研究人员说,你来得有点晚了,但你还是可以参加这个实验,并让你坐过去。于是你赶快从人们面前穿过房间坐到你的位子上。

这时,研究人员突然又和你道歉,和你说你来得确实太晚了,需要参加下一轮的实验。然后,研究人员带你离开了房间。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部分。

研究人员告诉你,实验现在已经结束了,并要求你估计在房间里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你T恤上的大头像。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也询问了坐在房间里的其他人,有没有看到你T恤上的图案。

你觉得会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你的T恤?

上述的实验,就是心理学界大名鼎鼎的巴里·马尼洛实验。

穿着T恤的人估计,将近50%的人会注意到他们的T恤,但实际上只有23%。

看来社交的聚光灯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照在我们身上呀~

我们不是像自己想象那样的受到别人的关注,也没有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受到别人的仔细审视。

知识的诅咒

“别人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牛顿曾经做过一项名为 Tapping Study 的实验。

在实验中,每对被试中的一个人被随机分配为“敲击者”,另一个人则作为听众。

敲击者收听他们熟知的25首歌曲,并被要求挑选三首歌曲,然后为另一个人,也就是听众,把节奏敲出来。 敲击者被要求估计听众可以正确地识别歌曲的可能性。

敲击者估计,听众会正确地识别50%的歌曲。但事实上,听众的正确率只有2.5%而已。

这个例子说明了心理学家所称的“知识的诅咒”。

知识是一种诅咒,因为一旦你拥有它,你就不能想象如果没有它的样子。

例如,IT行业的人在不使用术语的情况下,很难向对电脑一无所知的人解释如何操作计算机。

在另一个实验中,一款手机的用户估计新手只需要13分钟学习如何使用新的手机,但实际上新手要平均花费32分钟。

我们总是将自己的思想投射到他人身上,于是犯下许多错误:我们假设别人知道的和自己一样多,假设别人像自己一样思考,假设别人感觉得到自己感觉到的。

当然,我们不会把自己完全投射到别人身上。但当我们对别人了解得越少,我们越是会使用自己的认知来填补空白。

因此,对其他人的心灵越陌生,知识的诅咒就越严重。

卡萨布兰卡时刻

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双眼去看待别人。大脑中已经拥有的信念和知识就像一个显微镜头,通过这个镜头,我们会注意到他人捕捉不到的细节,但这也会拉近焦距,从而让你错过了完整的图景,令我们无法理解他人的观点。

校正这个误差的方法,就是意识到自我中心对我们的影响。不过困难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受到了影响,而什么时候没有。

不过,可以提醒自己的是,永远不要自以为已经很了解别人。

正因为我们无法完全得知别人的所思所想,所以我们会经常根据自己的理解扭曲他人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比如,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首先觉得别人对自己有敌意,那么这种预设便会使他把别人毫无敌意的语言与行为解读成是有敌意的。

电影《卡萨布兰卡》中,Peter对Bogart说:“你看不起我,是吗?”Bogart回答:“如果我看了你的话,可能我会看不起你吧。”

其实,所谓的语句背后的“深意”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想象出的,当我们如同《卡萨布兰卡》中的Peter,明白他人其实并没有对自己赋予额外的关注,我们或许会活得更加轻松自在。

TAGS:自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