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歇后语集萃

进修社 人气:1.25W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民间歇后语集萃,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民间歇后语集萃

1、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2、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3、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4、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5、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6、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7、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8、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9、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10、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11、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12、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13、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14、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15、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16、百度记了你的名——妒忌(度记)

17、水仙不开花——装蒜

18、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19、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20、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21、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22、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23、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24、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25、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26、和尚的房子——庙(妙)

27、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28、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29、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30、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31、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32、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33、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34、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35、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36、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37、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38、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39、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40、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41、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42、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43、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44、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铤而走险)

45、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46、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47、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48、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49、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50、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51、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52、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53、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54、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55、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

56、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57、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58、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59、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60、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61、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62、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63、吃人参——候补(后补)

64、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65、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66、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67、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68、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69、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70、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71、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72、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73、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74、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75、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76、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77、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78、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79、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80、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中国民间歇后语典故:

《歇后语故事(注音版)》内容简介:歇后语是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诙谐而形象的语言形式,结构上往往由前后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给出人或事,或某种状况,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说明、解释。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主要运用比喻和谐音双关。任何歇后语都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的歇后语揭示人生的哲理,有的反映民间的生活趣味,有的则伴随着动人的历史故事或传说。它们从不同侧面总结群众的社会生活经历.从而揭示美善与丑恶、真诚与虚伪。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奶奶,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奶奶,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奶奶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奶奶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最后他终于成为一名著名诗人。

2、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在1482年7月23日,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白菜。突然,有一个擂台。于是,他飞过群众的头顶,落在了擂台上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少女正在与一个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用麻绳捆的结。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吴东胜明白了,这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于是,那位少女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走出了擂场。接着吴东胜飞上了擂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后来,此事被传开了,就成了歇后语:——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3、庵秋婶打女婢(喳某简)——刚刚好就好

解放前,秋婶出生于书香门第,知书识礼,性格爽朗,思想开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乡里人尊称她庵秋婶。

庵秋婶认为家里的女婢做了错事,必须进行鞭笞责罚,但责罚要有度。若打轻了,不会痛,她不能记取教训;若打狠了,打伤了还得给她治疗,甚至耽误了做工。因此,刚刚好就好。这事很快就流传开了,后来成为群众劝说那些待人处事太过份的人的通俗歇后语:“庵秋婶打女婢(喳某简)———刚刚好就好。”

4、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从前有一个人见到一大户人家门上挂着一个很漂亮的铃铛,于是他想把这个铃铛偷来据为已有,他天真的以为掩着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声音了,当他碰到这个铃铛的时候,顿时发出声音,让大户人家的人知道了,被捉之后的他,很后悔,为什么我掩着耳朵,还是有人听到呢?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以为做什么事可以瞒天过海,骗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

之后就流传这样一个歇后语: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5、“张三爷的茶——半路回甘”。

张三爷的茶何以半路回甘?其故事是:有一富有者,人称张三爷。凡穷人来借贷,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饮后便问:“我的茶好吗?”凡说“三爷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获借贷。反之,不管怎样苦求,皆不借不贷。有一穷人,不知三爷这一脾性,登门求借时,直说三爷之茶实为劣等粗茶,结果无论怎样哀求,都未获借贷,只好怏怏离开三爷家。他一路走一路想:“为什么他人去三爷处可获借贷,惟独自己不能?!”想来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说他茶不好之故。因此决定复去三爷处弄个究竟。于是,当他重到三爷家门时,便大声呼叫:“三爷呀三爷,你快出来!”三爷闻声而出,问:“你又来何事?”穷人忙说:“三爷,我是穷人见识短,早先到你家饮了你一杯茶,不觉得怎样,所以错说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进肚里,特别不同,我从你家出来后,走一步肚里浓甘茶味就涌现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脑,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来,告诉你,三爷的茶是世间最好的上等茶啊!!”三爷一听飘飘然,终于答应借贷。

这一歇后语寓意两层:一喻三爷为人虚伪,被人一拍马屁,便飘飘然。二是喻凡办事碰上挫折时,宜多思,找出症结,改变策略,往往能把事情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