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十五歇后语

进修社 人气:1.66W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十五歇后语,欢迎阅读。

有关于十五歇后语

八月十五办年货——赶早不赶晚

八月十五吃月饼——正是时候

八月十五吃粽子——不是时候

八月十五桂花香——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过年——差远了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八月十五团圆节——一年一回

八月十五种花生——瞎指挥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比喻有没有无关大局。)

初一吃十五的饭——前吃后空

肚里钻进二十五只小耗子——百爪挠心

二十五斤四百两(旧制一斤十六两)——没错;错不了

二十五只老鼠咬死人——百爪挠心

怀里揣着十五只兔子——七上八下

癞蛤蟆躲端午——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娄阿鼠(昆剧《十五贯》中人物)测字——做贼心虚

你给我个初一,我给你个十五——互不相让;谁也不让谁

穷人逃债——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十五把铡刀铡草——七上八下

十五的月亮——完美无缺;圆圆满满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十五个妇女拉家常——七嘴八舌

十五个聋子问路——七喊八叫

十五个瘸子拜年——七高八低

十五个人当家——七嘴八舌

十五个人睡两头——七颠八倒

十五个人抬木头——七手八脚

十五个驼子睡一炕——七拱八翘

十五个瓦盆摔山下——七零八落

十五个小孩打闹——七哭八笑

十五个小孩睡当院——横七竖八

十五根秫秸(shu jie)当标杆——七长八短

十五块板子做桌面——七拼八凑

十五面锣鼓一齐敲——七想(响)八想(响)

十五盘菜放两处——七荤八素

十五只老鼠打架——七抓八扯

十五只小船出海——七颠八倒

十五只蜘蛛结网——七勾八扯

一家十五口——七嘴八舌

正月十五才拜年——晚了半月

正月十五打灯笼——年年都一样

正月十五打牙祭(偶尔吃顿丰盛的饭)——一年一回

正月十五的龙灯——任人耍;由人玩耍

正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正月十五的走马灯——反复无常

正月十五放烟火——好景不长

正月十五赶庙会——随大流

正月十五看花灯——走着瞧

正月十五卖元宵——抱成团

正月十五贴春联——晚了半月了

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月

正月十五云遮月——不露脸

八月十五的月饼——人人欢喜;个个喜爱;上下有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样;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年饭——还早哩

八月十五吃元宵——与众不同

八月十五过端阳——晚了;迟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巧了

八月十五送月饼——赶在节上

八月十五云遮月——扫兴

【相关阅读:歇后语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与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

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

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与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与相异之点。

藏尾格

主条目:成语与熟语

以通用的成语、或熟语的省略,就是藏尾(字或词)格。

礼义廉:无耻

忠孝信:无义

对比式/对联格

主条目:对联

明刀易挡:暗箭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