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字经的作文锦集7篇

进修社 人气:1.27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的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三字经的作文锦集7篇

三字经的作文 篇1

在古代,人们编写了三字经,而在现代我家也出现了三字经。奇了?怎么会有两部三字经呢、其实,我家的“三字经”讲的不是哲学,而是口头禅。这时大家会问口头禅怎么可以当三字经呢?为了解开这个谜题,还是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吧。

在我家排名第一的口头禅,当然是我的口头禅——挠痒痒。只要晚上睡觉,就是爸爸妈妈最头疼的时候,只要我说出我的口头禅时,爸爸妈妈就会到处乱跑,他们就会进入红色警戒状态。跟在后面的我追着他们给我挠痒痒,直到爸爸妈妈妥协为止。当然有时他们也会躲起来。真不愧为我家排名第一的口头禅。

我家排名第二的口头禅就是老爸的写作业。只要话音刚落,我就会好不情愿的拿起笔又开始在艰难的学习之路上,早上还没睡醒,突然听到李昊,写作业,下午我正在看电视,又是写作业,就连我上厕所老爸都叫,由于这样没完没了的写,我的学习一直保持优良。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啊。

排名第三的就是老妈的背英语,上学时,晚上刚写完作业心想,这下可以好好休息了,可是还未想完,老妈就把我缉捕审问:“今天英语学到第几课了,单词、句子背会了没?”这么一问,我打算休息的欲望立刻变成了黄粱美梦。正因为老妈喋喋不休的口头禅,我的英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怎么样,我家的“三字经”是不是特别好玩呢?

三字经的作文 篇2

我是从三岁多时开始认识《三字经》的,那时,妈妈常常给我听《三字经》的录音,慢慢的我记住了几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但却对每一句的意思不明了。

上小学以后,老师又带领我们一起诵读《三字经》,在学习和诵读的过程中,我渐渐了知道了许多的故事明白了许多道理。

从“香九龄,能温席”这句中,我知道了尊敬、关爱自己的父母,是孩子应该做的。从“玉不琢,不成器”这句中,我知道了一块好玉,不经过雕刻成不了玉器,人也一样,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不会懂得各种知识和道理。从“幼不学,老何为”这句中,我明白了我们必须从小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从“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中,我明白了做晚辈的要尊敬长辈。从“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句话中,我明白了连动物都知道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换取劳动果实。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是“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一句。

“囊荧”的典故说的是晋朝的车胤(yin),“映雪”讲的是晋朝人孙康的故事。

车胤因家中贫寒,晚上看书没钱点灯,他就捉些萤火虫放在纱布缝制的袋子里面,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灯光苦读。在他父亲的指导下,车胤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一生中做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官职。

孙康幼时酷爱读书,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攻读,可此时家道中落,没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了。到了冬天,映着雪光读书。整个冬天,孙康都夜以继日地苦读,从没有中断过,学有大成,终成晋时很有名望的学者,南朝宋景平年间官至尚书左丞相,封德阳县侯。车胤、孙康他们虽然家境贫寒生活艰苦,却能立志苦读,没有因为读书的条件差就停止学习。他们的故事一直激励我在学习的路上不畏困难,一路前行。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诵读《三字经》,教会我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学习,如何对待自己的长辈,如何去做事,以后我仍要继续学习、诵读《三字经》。

三字经的作文 篇3

认识钱文忠教授是从《百家讲坛》的“玄奘西游记”开始的,那些讲述和小说《西游记》里的光怪陆离、神乎其神截然不同——太多的艰险,太多的酸辛,西行一路,九死一生,绝没有悟空、八戒开道保护,绝不乏劫匪恶官故意刁难,走一路,讲一路,千难万险,终得经卷无数,眼界开阔之余,也让周边国家对大唐盛世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电视,通过教授,知道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和女儿一起看《百家讲坛》是绝对没有想到的事情,一个二年级的小姑娘能听得懂什么?但钱教授解读的《三字经》却让女儿彻底喜欢上了《三字经》,虽然这种“喜欢”可能是暂时的,但绝对是真实的、自然的。

看了两集,还想接着看吗?想!为什么?有意思!还有什么?能跟着电视一起背句子,能听到很多有趣的小故事,还能知道古人都在学什么......女儿如是说,我没有这样想,因为教授的解读是面向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的全国观众,而且内容丰富,节奏较快,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三字经》的孩子来说,肯定不能够听得那么明白,还需要加深和巩固。如何加深?如何巩固?因故事而起,从故事入手。

情景一:

“小李,你知道吗?今天中午宝贝儿和我一起看《百家讲坛》了,讲的是《三字经》,人家看得可用心了!”老公刚一进家门,我就赶忙替女儿“邀功”。“你不信?那好办!宝贝儿,问问你爸‘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他还没你知道的多呢!给他讲讲!”“老爸,我猜你就不会!好好听老师给你讲啊......”

情景二:

“宝贝儿,老师说了,每两天要给妈妈讲一个故事,今天准备给妈妈讲什么?”女儿在思考,在寻找,“哎,那还用想?《三字经》里的故事讲一个就很好啊,不要总是讲那几个老故事,没意思,给妈妈的讲个新的!”“哦,就是!那就给您讲个‘周处’的故事吧!从前,有个叫‘周处’的人,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双亡了......”“宝贝儿,打断一下,‘双亡’的‘双’就已经代表了父亲和母亲,重复了。你可以说他‘从小父母双亡’,也可以说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过世了’。好了,重新开始,这次妈妈不再打断你了!”突然意识到这样给孩子纠正错误很不合适,就让孩子重新、完整地讲,以至于不打断她的思路。“从此后,周处就变成了一个很好的人,还当了一个很好的官,对老百姓很好。妈妈,故事讲完了!讲得怎么样?有进步了吗?”夸奖一番之后,告诉孩子她的故事有些不连贯,这就说明并没有把故事内容熟记在心,没有像讲《鸽子和鸡》那样反复练习,如果下到功夫,给老师和同学讲的时候才会清晰流利。

情景三:

到了晚上,躺在床上,再回忆一下《三字经》吧,记不起原文就从故事开始,边回忆故事,边想原文。讲周处的转变和曹氏四子的成长是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讲唐伯虎拜师学画告诉我们——“教之道,贵以专”;讲岳飞学艺、颜氏家训是告诉我们——“幼不学,老何为”;讲岳云12岁进入岳家军、玉器的制造过程、神童方仲永是告诉我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讲师文和师襄、管宁割席断交和礼尚往来是告诉我们——“亲师友,习礼仪”......就这样,和女儿一起回忆这些故事,重点讲了方仲永和岳云,让孩子不羡慕神童、天才,让她知道即使是神童,如果不学习就会退步,何况是一个普通平常的小学生?讲岳云,是因为人生中跌倒的时候很多,而且很多时候是没有父母在身边的跌倒,喜欢父母在身边安慰无可厚非,但没有父母在身边时要学得坚强,坚强面对失败和挫折。

三字经的作文 篇4

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像我的启蒙老师,让我了解了许多知识,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记得上一年级时,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刚开始我很不喜欢看这本书,因为我觉得它不像《格林童话》、《伊索寓言》那些书,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吸引我,而且我也看不懂。妈妈把《三字经》逐字逐句地解释给我听,她的讲解使我明白《三字经》里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它更耐人寻味。

渐渐地我爱上了《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国学经典。这本书里,每三个字为一句话,一段共有四句。它主要讲述了人的善、恶、学、孝、礼、仪,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三字经》教育我们要爱国爱校,亲师爱友,勤于读书等太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当我读到:“香九龄,能温席。”我真的很感动,小黄香九岁时,懂得孝顺父亲,夏天为父亲摇扇子,冬天给父亲暖被子。他不仅以孝心闻名,还勤奋刻苦,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不知道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赶时髦,比吃穿。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恩情。所以我们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

“融四岁,能让梨”讲得是:孔融四岁的时候,邻居家送来一筐梨,他走过去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大人问他:“你为什么挑小的呢?”他回答说:“哥哥们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呀。”我觉得孔融是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从小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我也要向孔融学习谦让之礼。

有一次我和妈妈坐公交车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随着车子的颠簸,摇摇晃晃的,很危险,我立马站起来扶着她,让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问:“小姑娘,你为什么要把座位让给我呀?我对奶奶说:“奶奶,我学习的《三字经》里讲了‘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所以我把座位让给您坐”。奶奶说:“你真是一个懂事又孝顺的好孩子。”听完奶奶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这都是《三字经》的功劳呀!

通过对《三字经》的学习,我明白了古代文化之所以能流传到现代,是有它的道理的,例如尊老爱幼、尊敬师长、互帮互助、爱护公物等等,我们应该把这些优良传统一代一代地相传下去,把我们的国家发展得更加美丽富强,这是我的梦想。

俗语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同学们,与书为友,其乐无穷,让我们点燃读书的激情,在书海中扬帆远航吧!

三字经的作文 篇5

《三字经》内容繁多,讲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有讲尊师敬长、宽厚待人的;有讲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的;有讲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

一个星期天,我在读《三字经》的时候,读到了“弟于长,宜先知。”我反复朗诵,发现好像有问题,怎么是“弟于长”呢?我就去问爸爸,爸爸并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叫我去查字典。我迫不及待地把字典找来,“找到了!找到了!”我忍不住叫了起来,发现原来古代“弟”又同“悌”,意思是:弟弟敬爱哥哥。我就把“弟”字改成了“悌”的读音,又朗诵了一遍。这样就没有问题了,后来,我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尊敬兄长,这个道理要早知道。

有一次,下课了,一名同学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我面前,他拿着一本《三字经》问我:“你能背诵它吗?”我信心十足地说:“能。”我就一字不漏地背了起来,背着背着,老师看见了,就和我一起背,同学们都围过来看,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三字经》为我的人生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不仅教我怎样做人,还让我了解到中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三字经的作文 篇6

《周易》与《书经》》主要讲了《周易》是周代的典籍,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连《论语》也多处引用《周易》中的词语。《书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它记载了夏商周三代,也是儒家重要的四书五经中的一本。

读了《《周易》与《书经》》,我想到了自己最近看的一个节目——《经典咏流传》。周末我和妈妈、妹妹一起看手机,偶然发现了这个传播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节目。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歌唱家陈力演唱的《枉凝眉》了,因为我爱看曹雪芹写的《红楼梦》。陈力歌声凄美,充满无限感慨,让我仿佛变成了黛玉。

看完节目后,我受到了启发:晦涩难懂的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想要发扬光大,全靠我们年轻一代了解之后,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多读、多背,为传承我国文化遗产贡献一份力量!作者:杨安琪

读书求学——《三字经》读后感300字:

《周易》与《尚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两本重要的文化典籍。《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籍,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和源头,影响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对我国古代历史和政治思想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给了我许多启发。以前我读书的时候,总是大略的通读一遍,碰到文章里不理解的内容也不思考,就自己跟自己着急,有时候都急哭了,觉得自己怎么读也读不懂,就想直接去问爸爸妈妈要答案。后来,我在读书的时候碰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思考。遇到不会的字、词语或不懂的疑问就查字典、上网查百度,慢慢地读懂了文章的内容。经过阅读、思考、查找的过程,我也渐渐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三字经的作文 篇7

四岁那年,还在幼儿园小班的我,便在老师的启蒙下开始了《三字经》的学习。刚开始学,只是觉得每句都是三个字,念起来比较顺口,也很好记。不知不觉中不到半学期,我便能熟练地背诵。但说实话,对它的意思一点也不了解,算是真正的“囫囵吞枣”。有一次,竟然“幽默”地问老爸,为什么“三字经”上的“狗不叫(苟不教)”,而我们家的狗却整天在叫呢?把老爸问得捧腹大笑。从那以后,每天晚上一有空爸爸就给我讲三字经的故事,特别是在夏天的晚上,我们坐在阳台上乘凉,爸爸绘声绘色给我讲“昔孟母、择邻处”,“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等故事。把我听得不知是春还是夏,是过去还是现在,好像整个人在“三字经”里畅游。通过老爸的讲解,使我懂得了原来这里面不光天文、地理、历史还有友爱与谦让、古人勤学以及品德与修养等许许多多的经典故事和知识。

现在我对“三字经”又比幼儿园时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枣子”不再吞了,而是边吃边品味。就让经典与我作伴、成长,不断哺育我的心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