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

进修社 人气:6.47K

说课稿对于老师老师一点也不陌生吧!那么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怎么写呢?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如下:熟悉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般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一般特点;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一、怎样学习文言文;二、掌握和使用工具书。

本文选自高一语文必修④第四单元。作为《史记》中著名的人物传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得的政治斗争,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风云变幻。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通过情节等突显了主要人物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

虽然具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价值,但作为语文教材,我以为不宜只注重其故事性,而应该充分挖掘文本,感受其文学魅力。

二、说学情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首先存在认识和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其次,普遍存在“困于口”问题,学生没有“说”的习惯,只一味地记,可这不意味着他们想不到。

想得到未必说得出,说得出者必定能想得到: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因此,“让学生说”,势在必行。新课标强调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虚词、实词),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要结合语境讲清楚,并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些词语。掌握本课文言基础知识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有关常识,感知司马迁史传散文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体味文本所传达出的文学魅力,在诵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能大体口译或复述故事,准确推断所蕴含的意义。

有人说:“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基于对口才的重要性认识,也鉴于本人此前在教学中的缺陷,我准备在本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重中之重。即以欣赏文本的文学价值为基础,其间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得教育,而以语言训练贯穿始终。

(三)德育目标——以主要人物德才兼备的人格感染学生。例如欣赏和学习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卑不亢、宽容谦让。再如辨别廉颇有自尊心还是嫉妒心,正确认识自尊心对个人成长的价值等。

根据上述目标,本文学习得重点和难点如下:

1.重点:口述故事,了解重要语段的涵义,分析人物形象;从多个角度挖掘作文素材。

2.难点: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㈠诵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十分重要。古文尤其要注重诵读。读方式多样,效果各异。我将采用集体朗诵和分角色朗读两种方式。

本文篇幅较长,不宜在单课时内通读全文,否则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根据内容特点,我将以故事为单位,引导学生朗诵。

集体朗诵相对完整的文段,以掌握字音、句读,了解故事梗概。分角色模仿人物对话,理解其用意,以便揣摩出任务内心感受。

㈡问答法(或问题式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策略”,而且是目前使用普遍而有效的策略。在这种策略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最应该体现。而问题的设计或提问的技巧将直接影响引导的成效。

此前,我一直走入一个误区:以为高浓缩、高难度的设问等于有价值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等于有效的引导。结果在课堂上,屡屡“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究其原因,一是违反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跳跃性大,致使学生出现思维“断层”;二是忽略学生个体认识和能力差异,热情地提问反而出现了“能者扬之,困者抑之”的后果;即使对于能者,在连珠炮式的追问下也十分尴尬。

因此,我认为问答式教学中应该遵循这些原则:

⒈与内容或结构同步。体现为引导学生简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每个学生奠定深入学习的'基础。

⒉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发挥个体差异的积极作用,成就不同的成功感。

⒊适量提问,鼓励尊重。

问题层层深入,适合程度不同的学生,能者多答,困者少答,各有收获。最关键的是教师在有效引导中,成就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心。

当然任何一节课教师都无法预设所有的问题和答案。实际课堂中,随着师生之间思维的发展,往往很多问题是随时生成的,而无论怎样,上述原则都适合。

五、说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

三课时,每课时一个故事。

一、导入 :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境界:其一、言必信,行必果;其二、邻里称孝,乡里称善;其三,出则不辱使命。蔺相如出则不辱使命,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二、知识链接

(一)介绍作者司马迁和其作品《史记》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因为:①家学渊源。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广博。父亲死了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②广泛游览,实地考察;③艰难发愤。武帝天汉三年,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仗义执言极言李陵降敌是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身心重创发愤著《史记》。关于司马迁的名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130篇,五十二万多字,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八“书”、十“表”。 (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 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 列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书——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典。 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情况;又是文学巨著,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背景介绍

战国后期,秦、楚、赵、魏、燕、韩、齐“七雄”并峙,秦国的力量最为强大,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它要统一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策略。赵国是北方的一个大国,西临强秦,在秦国对其他国家的不断攻伐中,首当其冲,自然十分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国内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本课发生在: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课时:完璧归赵

1、集体朗诵,、读准句读,分角色扮演人物,模仿人物对话,简述主要情节。

2、小组讨论重点词句,并能准确翻译故事。

3、问题探究,小组合作解决(投影):

⑴秦王请求以城易璧是否真诚?为什么?

⑵明知是欺诈,赵国为何不断然拒绝?

⑶缪贤怎么知道蔺相如的为人?

⑷蔺相如凭什么认为应该“许秦璧”?

⑸秦王得到玉璧后,有何表现?

⑹璧已落入他人之手,蔺相如怎么取回?接着怎么应对?赏析人物动作描写。

⑺蔺相如向秦王提出什么要求来迎接玉璧?秦王依言行事后蔺相如怎么应对?

⑻蔺相如辩解的那番话包含几个理由?

(9)挖掘这则故事适合什么主题的作文。

第二课时:渑池之会

1、集体朗诵,分角色扮演人物,模仿人物对话,简述主要情节。

2、小组讨论重点词句,并能准确翻译故事。

3、问题探究,小组合作解决(投影):

(1)秦王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渑池相会的要求?这是否符合常理?他可能有什么目的?

(2)复述送别场面。模仿廉颇口吻,“说出”原话。解释词语“度”、“不过”。

(3)廉颇向赵王提出什么建议?

(4)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你知道国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什么作用吗?

(5)赵王未死,就有了善后的打算,廉颇当时会有何神态和心理?这体现廉颇什么优点?

(6)渑池之会上,秦国一方向赵王提出什么要求?

(7)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说说秦王、赵王、蔺相如各自怎么应对?并比较两位君王的性格特征。

(8)“十五城”对一个“咸阳”,哪个分量重?为什么?在这场较量中谁明显占优势?

(9)对比《荆轲刺秦王》,讨论同时出使秦国为何荆轲失败蔺相如却能成功?

(10)挖掘这则故事中适合的作文主题

第三课时:负荆请罪

1、集体朗诵,分角色扮演人物,模仿人物对话,简述主要情节。

3、问题探究,小组合作解决(投影):

(1)廉颇为什么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起因)

(2)你认为蔺相如主要凭什么化解了两人之间得仇怨?(性格特征)

(3)廉颇有哪些优点?(性格特征)

(4)总结三个故事,蔺相如对待秦王和廉颇的不同态度、方式,归纳他的处世原则。

(5)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读这则故事的感悟?这则材料适合运用于什么主题的作文?

(6)分析并学习本课的写作艺术手法:1、选材精当;2、详略得当3、对比映衬手法。

六、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廉蔺交欢:写蔺宽宏大量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高尚品行;写廉颇的知错就改,以国为重,忠君爱国的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