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进修社 人气:6.92K

《大道之行也》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四课。下面是由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大道之行也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大道之行也》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整单元大多讲述了作者的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把握作者的情怀就是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这篇文章为我们描述了一种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文仅107字,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

2、教学目标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学年的文言文学习已经积累和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字词,但翻译分析的能力仍有限。这篇文章篇幅较小但内容艰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对《礼记》极其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认识,积累文言字词的意义,掌握特殊文言句式,并背诵课文。

(2) 能力目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文章阅读能力;联系历史,联系实际,探求未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3) 情感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放在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上,以及对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和掌握,并根据课文的行文思路和结构,背诵课文。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大道”与“大同”的含义;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和谐社会”与“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为了实现理想社会,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二·说教法

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诵读法、多媒体教学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从而更深的领悟文章的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完成教师、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课文传达的思想内容。

3、点拨法。所谓的“点”就是点击要害,抓住重点;所谓的“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能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自主性。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我主要点拨的是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及理解“大道”和“大同”的含义,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得益彰。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1、朗读法。由于这是一篇简短而精致的文言文,所以,对于它的学习,重点我将放在朗读上,通过反复的朗读以达到成诵的效果。

2、归纳法。用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让学生对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

3、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效率;而对古文的讨论,则可使学生交流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对文言文的生疏感、胆怯感。

四·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这一伟大构想。其实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人就提出了一种社会模式,他称之为大同社会。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怎样一种社会呢?它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选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

(二)介绍作者及《礼记》

导入新课后,随即通过PPT展示孔子的照片以及《礼记》书面,介绍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主张,让学生直观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接下来介绍《礼记》的成书过程及其社会背景,扩充学生的相关知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录音朗诵,让学生注意字音和断句,初步感受《大道之行也》的语言特色。听完录音后,再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教师相机作诵读指导,这一环节是教法和学法的落实。

(四)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由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结合课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然后并试翻译。让同桌之间相互翻译,点学生逐句翻译,老师点拨,纠正。也可让学生选择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并谈谈对该句的体会,然后让其他学生听取后做评价,最后老师小结。如此,教师重在点拨,省时省力,学生积极参与。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又突破了重点难点。

(五)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研读部分,我主要是通过设问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领悟文章的内容。 所以我设置了四个问题:

1、孔子为我们描绘理想的社会蓝图,他在这篇短文里用了两个名词,一个是“大道”,另一个是“大同”。同学们考虑一下,“大道”指的是什么?

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可以理解为政治上的最高准则。

2、那么,“大同”指的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可以理解为人类的理想社会。

3、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呢?请归纳分析。

从生存需要方面:人人都能得到关爱

从发展需要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从精神愉悦方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学生齐读相关语句

4、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生活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的“大同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表达了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六)背景介绍,回顾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人民流离失所;周王室日渐衰微,礼崩乐坏。“士”私学兴起,形成了许多思想流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各个学派都提出自己的治国理念和主张,儒家提出了“上下有分,等级有序;尊贤礼士,君仁臣义;君民同乐,轻敛薄赋”的政见主张,以实现“大同”的理想社会,“大同”社会不仅仅是儒家治国理想,更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梦想。

(七)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1、作为一名中学生,谈一谈你的“中国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2、根据课文行文思路和结构,背诵全文。

五·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 政治的最高准则

生存需要方面

基本特征 发展需要方面

精神愉悦方面

大同 人类的理想社会

我的板书是根据我所安排的讲课流程设计的。首先是找到文中的与 “大道”和“大同”的两个名词相关的句子,然后是归纳出“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我的板书既完整的体现了全文的结构和线索,又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主题,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