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精选6篇)

进修社 人气:1.01W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事迹材料,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迹材料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材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敬老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敬老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精选6篇)

敬老道德模范事迹材料1

尤启刚,女,现年54岁,中共党员,秭归县泄滩乡万家村三组人。该同志性情率真,热情开朗,乐于助人,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敬老孝亲、和睦邻里的好榜样。

一、她是一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

尤启刚同志1977年高中毕业后即参加教育工作,当上了民办教师。这一当就是25年,直至2014年我市民办教师全体辞退。在这无私奉献的25年里,她把满腔的热忱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把母亲般的爱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

在张家湾教学点,学校离家近,每逢自家杀年猪,学生娃们都会被尤老师请到家里吃年猪肉。

学生胡绍玲,6岁时母亲去世,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该生从1995年起跟着尤老师吃、住、读书3年,直到去学堂坪读书为止。

学生彭准,家境困难,后来被宜昌体校举重队选中。尤老师多方为其联系资助,该生受到县质监局某同志长期资助,顺利完成了体校学业。

二、她是一位恪尽孝道的好儿媳

1988年,年迈的公婆瘫痪在床,公公也疾病缠身。尤老师的老公有9兄妹,当时尤老师的儿子才满周岁,但尤老师不等不靠,主动挑起赡养老人、服侍公婆的重担。公婆瘫痪卧床整3年,当儿媳的端茶送饭,洗衣浆裳毫无怨言。尤老师说,我老公是医生,老人住我家照料方便一些,老人辛苦操劳一辈子不容易,能让他们安度晚年,帮他们减轻痛苦,我愿意。就这样,直至老人先后入土为安。

三、她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邻居

尤老师与妯娌之间,和睦相处,亲如姐妹,自不必说。对待邻里乡亲,尤老师也是乐于助人,亲如一家。有一次谁家想包饺子吃,可买皮儿又不方便,尤老师说,我家昨天从集镇买回了几斤,拿去吧。

尤老师的老公是乡村医生,以前村卫生室就设在家里。父老乡亲来看病,常常需要输液治疗。饿了,管饭;冷了,找一件衣服给病人穿上,走时也别脱,您穿上得了,不嫌弃的话送您了。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哪怕只是一顿饭、一件衣的付出,也实实在在的温暖了许多病人的心。

1990年,村里还没有自来水,彭树佩、寇大香夫妇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子女在外地生活,吃水困难。尤老师每逢星期天,便主动为老人挑水,后来又从微薄的民办教师工资里挤出钱来买来胶水管,帮助两位老人吃上了自来水。

村民卢某炸鱼失手,落下残疾,生活难以自理,一度想轻生。尤老师多次去探望,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从精神上进行安慰、鼓励,帮助卢某重拾生活的信心。卢某曾感慨道:我不想活了,是怕成为家人的累赘。亲人们劝我,那是人之常情;像尤老师这样非亲非故的人多次翻山越岭来劝我,难得啊,人落难时最能见人心!

尤老师家还是免费客栈。在八、九十年代,交通不便,干部下乡的,教师走访的,人口普查的,每当走山路肚子饿的时候,赶不回去天快黑的时候,只要是经过尤老师的家,尤老师一家人总会盛情款待。

这些,不少老干部、老教师闲谈时都会对常常提及。

四、她是一位贴心办事的好干部

20XX年,被辞退的尤老师当上了村里的计生专干,也就是村妇女主任。官儿虽小,可要办的事却多,且比较难办。10多年来,万家村没有一例超生的,这成绩是尤启刚同志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贴心贴意的为老百姓服务换来的。

万家村山大人稀,交通极为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为了做好计生工作,10多年来,尤启刚同志走遍了万家村的每家每户,为育龄夫妇登记造册,发送宣传资料,比如准生证,独生子女证,双女户父母光荣证,办好后再亲自送上门。曹家垭的吴某,大垭豁的尤某,计划外怀孕,想超生,尤启刚同志多次上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宣讲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做通了当事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及时终止了妊娠。

由于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动幅员广,外出时间长,信息变动频繁,给计生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尤启刚同志总是想千方设万计获取外出人员信息,经常保持联系。10多年来,该村村外出人员中也无一例计划外生育。

除了做好计生专干的本职工作以外,尤启刚同志还把作为一位基层村干部的温暖,一个共产党员的关爱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为老百姓办实在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给低保户送钱送物,送医送药成了家常便饭。低保户彭恢周、周祖英就是她帮助最多的对象。行动不便的老人周祖英,出于信任,连砍肉、购物之类的事儿,也常由她无偿代办并送至家中。

尤启刚同志敬老孝亲,且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与老公相濡以沫、夫唱妇随,与妯娌和睦相处,用真诚的心去关怀身边的人,她用实际行动感动了许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许多人,成了十里八乡敬老孝亲的楷模,带动了一方敬老孝亲的社会风气。

敬老道德模范事迹材料2

李兴海同志今年39岁,是宜宾县喜捷镇新联村人,他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千辛万苦创办了“九彩虹”农家乐,通过近几年不断的努力,进而发展为响誉西部的“九彩虹”生态农业科技园;他不但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而且还是一个充满了爱心、孝心的敬老楷模。他不但获得“全国劳模”、“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全省优秀农村人才”、“北京奥运火炬手”等多项殊荣,而且被广大老年人公认为“敬老模范”,并送匾牌,他不仅孝敬父母,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爱广大的社会老人。自20xx年以来,他长期资助40位贫困老人,每年春节都要给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送去大米、肉食等慰问品,每年重阳节或端午节都要邀请当地的老年人代表近300人到他的农家乐集体过节,一切费用全部承担,还经常向老年群众组织捐赠活动经费,支持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此外,还长期资助30名贫困中小学生,每期资助金额达5000元,还每年向喜捷镇中小学捐资6000元,设立奖学金。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一、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李兴海同志从小家境贫寒,读小学时,连很少的学费都交不起,为了求学,哪怕坐在后排的空位,也认真学习。13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却因母亲意外死亡被迫辍学,15岁那年,大哥又不幸触电身亡,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成了宜宾县建卡的特困户,从此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为了生存,他求师学艺,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劳动的艰辛,自己心爱的父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又因大哥身亡,其它兄妹远走出嫁,对照顾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与妻子商量后,把父亲接到自己家中,由自己来照顾,他用一颗孝心为父亲的晚年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从此,照顾老人的责任一直由李兴海夫妻俩承担。多年来,光是在父亲的饮食上他就下了不少心思,为父亲准备的每日三餐尽量做到顿顿不重样,热菜热饭伺候着,让老人吃得开心舒心,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多让父亲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父亲年纪大了,心灵上的孤单寂寞可想而知,有时常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子女的包袱,李兴海就一直让父亲和自己同桌吃饭,这样做一可以消除父亲的疑虑心思,二来可以在饭桌上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常里短,让他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孤独。随着自己的经营业务壮大,每月他都给父亲至少200元的零花钱,让他自己支配,多做善事。家里的大小事李兴海也会给父亲通气,听听父亲的意见,让做了一辈子“当家人”的父亲心里得到安慰。当有人问他为啥对父亲这么好时,李兴海说:“人都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为子女操老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还不是理所应当的?再论,想想自己将来也都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对待自己呢?”如今,在李兴海夫妻俩的精心照顾下,老人已70有余,头脑清晰,面色红润,逢人就夸:“李二娃两口子对我好啊,对我好得很!”

二、热心公益,奉献显精神

李兴海艰苦创业致了富,不忘回报社会,十分热心为当地的公益事业办好事、实事。1999年玉龙街村街道建设,李兴海出水泥和资金共计6000余元,今年修新联村公路又出资5800余元。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助老残的传统美德,兴海同志时时践行着这一传统。 1998年屏山县鸭池有两位老人受抱养子女的虐待,处境十分困难,李兴海知道后,把两位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包吃包住,过得挺愉快,过了一段时间,李兴海找其子女帮助教育,启发感动了老人的子女,主动把老人接回了家。李兴海的这些举动,使老年人和残疾人十分感激,使年青人深受感化教育。1999年以来,李兴海帮扶的方式,一是以购买赠送生产资料的方式帮扶贫困户,长期为40户贫困老人每户每年送1包尿素肥,其中30户还送了水稻、玉米良种,至少用去资金3万余元,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使之增产增收。二是帮助当地20户贫困老人发展蔬菜,出钱为他们购买菜种,助他们脱贫致富。

三、孝敬老人,尽献人爱之心

李兴海注重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刻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兴海说:“虽然我的母亲早年去世,但我一直遵循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遗训,应该把别人的老人也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李兴海身处农村,切身体察农村老年人的现状,由于相当多的青壮年农民远离故乡务工,有的家庭成了“空巢老人”,有的不仅要种庄稼、养畜禽,还要抚育照顾孙辈儿童,一年四季辛苦劳累,尤其是每到传统的中秋节、重阳节,很多老年人缺少一种亲情的关爱,享受不到天伦之乐,心灵上不免产生一些孤独和寂寞感。欲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李兴海十分理解老年人的心情,关注老年人的疾苦,为了能使广大老年人能在重阳节过得高兴快乐,从20xx年开始到今年,一直坚持会同喜捷镇的老年协会把本镇和邻近乡镇的部份老年人请到“九彩虹”农家乐作客,并请镇党委、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领导到场指导,与老年人共同欢度节日。李兴海说:“我把他们请来团聚,能使他们笑一笑,送上我对他们的祝福,我要从多方面努力感召社会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近几年重阳节到“九彩虹”过节的老年人都在300人以上,李兴海个人出资每年达6000元以上。在07年的庆祝重阳节会上,还对镇老协会评选出的20名道德模范颁发了奖状和奖杯,在全镇的干部群众中引起了良好的反映。在去年十一月底,四川、云南两省四县16个乡镇的老年联谊活动在“九彩虹”农家乐隆重举行,李兴海主动出资5000元,使联谊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得到了外省、县老年朋友的好评,也为宜宾县争了光。每年春节,李兴海为了表达对附近贫困老党员和贫困老年人的关爱,不仅要请他们吃团年饭,还要为他们购买猪肉、酒、保温杯之类的年货,使广大农村贫困老人深深感受到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当今社会,不仅有党和政府的关心照顾,而且还有社会上有仁善之心的人带来的温暖和关爱。

李兴海,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亲和社会老人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为喜捷镇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敬老道德模范事迹材料3

苗雅杰,今年12岁,在武陟县育才学校六二班就读。在和眼中他是一个聪明懂事、上孝、下爱弟妹、尊师长帮弱小的好学生、好孩子。

在家里,打小起,雅杰就是大人眼里最为懂事的孩子,他养成了的事做,并且的好习惯。起,他就自己洗自己的内衣和袜子,时就学会了做饭。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深受长辈们的喜爱。他看到每天工作很辛苦,妈妈要带小弟弟,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拖地,照顾年迈的爷爷,很是辛苦。懂事的雅杰每天一放学就认真地做,不让妈妈操心。做完就开始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菜,抢着为父母盛饭、端饭、洗刷锅碗,扫地,收拾房间等。晚上,妈妈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酸背痛,他就帮妈妈打开,找到妈妈喜欢看的节目,再倒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水,把在学校里发生的的事讲给妈妈听,让妈妈的劳累因为有了他的关心而减轻了许多。记得有一次,就他和妈妈在家,妈妈了,晚饭也没吃,就躺下睡,她立即煮了方便面和鸡蛋,送到妈妈床前,看妈妈吃了后,就又拿了自己存钱罐的钱到楼下的诊所给妈妈抓药。然后为妈妈端上开水,看妈妈把药吃了,就一边做作业,一边守着妈妈,直到妈妈感觉好多了熟睡过去后,他做完了作业才安心去睡觉。当然,每逢全家坐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等大人都坐下后,自己才坐在桌岩处,把好吃的让给爷爷,妈妈。去年,有病住院,雅杰和妈妈每天骑车跑几公里去送饭。给讲,逗他们。每周都要陪妈妈跑几十公里去看望外公一次。对于外公外婆,雅杰也就如同对爷爷奶奶一般,所以每当他一出现在外公外婆的`眼前,外公外婆总是脸上乐呵呵。家里要是来客人,他会招呼客人坐,为客人端茶送水,且从不在客人面前乱跑乱闹。现在,他越来越懂事了。他把爸爸妈妈对他的爱转化成刻苦、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

在学校,他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听的话,做老师交代的事。同时也不忘对们讲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善待父母,尊敬长辈和老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上,他刻苦勤奋,主动好学,他说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老师为他的付出。

在中,他还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他从不吵着闹着要妈妈给他买新衣服。衣服旧了他照样高高兴兴地穿着。妈妈的家的哥哥衣服穿小了送给他,他也都不嫌弃。前几天爸爸问他过年了想要什么样的衣服,他说就穿姑姑家哥哥穿小的,鞋子有点破了就买双便宜的球鞋就行。每当取得好成绩,爸爸妈妈说要奖励他,他从不像别的孩子开口要钱或要什么贵重,而只让爸爸妈妈买一套他喜欢的魔方作为奖励。

苗雅杰就是这样一个懂事,有孝心的好孩子!

敬老道德模范事迹材料4

我的母亲赵琼芝,女,生于1947年,现年64岁,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禄脿镇禄脿村小组村民。

她家境贫困,早年丧父,丈夫在外,膝下共有六个孩子,在孩子们年龄都很小时,母亲年迈。自农村包产到户后,农务繁重,但她每天起早贪黑,拉扯孩子、抚养老人,经过她的辛勤劳作,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可在1990年时,奶奶不幸生病,虽然经治疗,但最终还是双腿瘫痪,一直卧床至今,现年99岁。日复一日,整整二十年,我母亲始终用孝心守护着奶奶,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生活,二十年如一日,冬天抱她去晒太阳,每天端饭端水,倒屎倒尿,还定时用毛巾给她擦身,全身心守在母亲身旁,精心呵护,照顾母亲的饮食起居,还要做繁重的农活来维持家用。但不管多苦多累,护理老人是她每天必做的家务。

奶奶生活不能自理时,我母亲每顿饭都要像喂小孩似的一勺一勺地喂她吃饭,一口一口地喂她喝水,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奶奶渐渐的好了起来,能自己用勺子吃饭了。后来,又鼓励奶奶试着走路,扶着她一步一步挪动。由于年龄大,奶奶拄着拐杖无法行走,又想办法用一条轻便四脚凳子用手拄着走,为防止凳子滑倒,用旧布把四脚包住。奶奶终于能自己轻轻挪动了,但她的头上又多了一丝丝的银发,背也严重变形,腰椎突出,出现骨质增生。

让母亲最为受累的莫过于农忙季节和夜深人静时,也许是因为奶奶人老年迈,神经系统控制力不够,深夜会莫名其妙的自言自语,有时还不停的呻吟,母亲以为奶奶生病了,顾不得自身的疲惫,赶紧起来问候,看看没什么事才松了一口气。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母亲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子”,近几年来,随着奶奶年龄越来越大,耳朵也背,眼睛不好,偶尔有点小毛病,但在她精心照料下,精神不错,街坊邻居都说:“如果没有她真诚至深的孝心、爱心,老人怎么能过上这幸福的晚年生活?”母亲用她孝老敬老的美德,让人们口碑载道,也为自己铸就了做人风范。

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年纪,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时母亲总是劝说家人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重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让人觉得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后在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在母亲的精心经营下,一家人相处一直很融洽,如今孩子都已成人,兄妹六人虽然没有分过家,但是各自有各自的家庭,每月都举行一次家庭聚会,由母亲主持,每当家庭有事或有困难的时候,就一起共同商量解决。这些年来之所以能处理好晚辈兄妹之间、妯娌之间关系,正是母亲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风,才使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乡亲们羡慕,并且得到了大家称赞。母亲经常告诫子女:“孝顺父母不仅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也是教育后代的重要方式,只有自己亲历亲为,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做好孩子们的榜样。

赡养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她长期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也懂得了孝老敬老的道理,有好吃、好用的都先让奶奶享用。在母亲眼里,她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在丈夫眼里,她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在儿女眼中,她是一个善良、智慧的母亲。

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在照顾好自家老人的同时,对有困难的乡邻也是给予热情的帮助,村里不管谁家有事需要帮助,母亲都会毫不吝啬的伸出援助之手。这些年来,大家都本着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好。有一次,在家中隐约听到隔壁邻居家里传来痛苦的呻吟声,她便推门进去,只见邻居杨大妈躺在沙发上,原来是她老毛病又犯了,接着赶忙帮她穿上衣服把她送到医院,接下来的日子为她送水、送饭。邻里有什么小矛盾,也主动去调解、疏通。母亲就是这样一个热忱待人,乐于助人,孝老敬老,与村民和睦共处的老人。

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敬老道德模范事迹材料5

彭露瑾,女,汉族,1986年9月出生,丫普龙村委会丫普龙村小组村民,现系丫普龙村委会副主任。从小因父亲病逝,母亲改嫁,紧靠奶奶抚养并供其上学,这些磨难使她从小就形成了乐善好施,尊老爱幼,性情率真,热情开朗的性格。在村民眼里,她是个好孩子,在奶奶眼里,她是个好孙女;在亲朋好友之中,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人不肃然起敬。她的的确确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敬老孝亲、和睦邻里的好榜样。

一、她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好青年

彭露瑾从小因为学习成绩优秀,村里很多家长慕名而来,要求她为其孩子补习功课,她每次都将自己所学所悟知识不厌其烦的讲给他们,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技巧一一传授给他们。很多孩子因此取得很大的进步。

大学毕业后,因为学的是英语专业,很多孩子都纷纷要求她辅导他们的英语,彭露瑾不管多忙,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到需要补课的孩子家里辅导他们,从不收一分钱。

村民苗大娘因为丈夫瘫痪,子女又不尽赡养义务,致使苗大娘悲痛欲绝,多次想轻生。她听说此事,急忙跑去他们家了解情况,一边做子女的思想工作,一边开导苗大娘,并把自家的粮食钱物拿去给苗大娘应急,帮苗大娘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直至她的子女主动提出照顾二老起居生活她才放下心来。

隔壁村村民孔德荣,家境困难,自身患有间接性精神病,父母年老体衰,女儿幼小,妻子为此曾多次想离家出走。她听说此事,一边做他妻子的思想工作,一边连忙向村小组反映,响应村民捐资捐款帮助其治病,帮他们一家渡过难关。

二、她是一位恪尽孝道的好女儿

从小因为父亲生病瘫痪在床,母亲也患有间接性精神病离家出走,她除了好好学习之外,回到家里就给父亲做饭,给父亲按摩,天气好了,就把父亲弄到院子里晒晒太阳。每逢周末,只要条件允许,她除了把作业做完,衣服洗完,一有时间就给父亲按摩,找好吃的野菜做给父亲吃,听到对父亲病情有益的药材,只要能找到的就立马弄给父亲吃,希望能够减轻他的痛苦。尤其在父亲病重期间,他几乎把学习的时间都挤压出来陪父亲聊天,捡一些可以卖钱的的东西卖了买营养品给父亲补身,特别是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还好遇上假期,她就将所有时间和精力花在陪伴父亲身上,寸步不离,喂饭、擦洗、按摩、洗脚、陪床,并在父亲熟睡时去寻找中药材来煨给父亲喝。不幸的是父亲最终还是被病魔夺走了生命,那时父亲才37岁,她才9岁,弱小年幼的她最终成了孤儿。她也为此悲痛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强面对。幸运的是,奶奶毅然决然的挑起抚养她并继续供他上学的重担。从那以后,她就立志要好好学习,将来好好回报奶奶。

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外地优越的工作待遇,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家创业,以便照顾年迈的奶奶,因奶奶曾在她上大一的那年去地里干活不慎从山坡上摔下来,致使脸部、腰部、腿部均摔成了重伤,躺在床上近两个月,还好遇上放假,她得知此事,放弃在城里打工的机会,急速赶回家里,带奶奶输液、喂药、端水、喂饭,帮奶奶按摩,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奶奶渐渐恢复了健康,但由于年迈,腰部的伤已无法治愈,只要一变天,奶奶就感到疼痛难忍,为此,她特意买了按摩器帮奶奶按摩,遇到重活,脏活,她都不让奶奶干,只要是她能做的,尽量不让奶奶插手,她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奶奶安享晚年。

三、她是一位贴心办事的好干部

2013年,她有幸被选为村委会副主任,这对刚刚走向社会的她来说可是一件及有挑战性的工作,面对各种各样前来办事的村民,她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钻研,并不时向长辈讨教如何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既让村民满意,又遵照了原则办事。只要一有时间,她就查找资料,看相关书籍,不断更新自己,以便适应更多百姓需求。

丫普龙村委会辖12个小组,有几个村山高路远,交通极为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为了做好工作,她不畏路远,一有时间就下到村里,访村问民,了解村民的实际情况,遇有实际困难的村民,立马向上级反映,以帮村民寻求到更多更好的帮助。同时将有关农民生计,有帮农富农的资料政策一一发放到农民手中,以带动村民脚踏实地,帮助他们走向致富的道路。

由于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动幅员广,外出时间长,信息变动频繁,给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彭露瑾同志总是想千方设万计获取外出人员信息,经常保持联系。以便关注更多留守儿童、老人。

除了做好上级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以外,彭露瑾同志还把作为一位基层村干部的温暖、关爱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为老百姓办实在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她时常去走访那些低保户、五保户,给他们送钱送物,送医送药成了家常便饭。低保户陈永云、苗国良就是她帮助最多的对象。行动不便的老人苗国良,出于信任,连砍肉、购物之类的事儿,也常由她无偿代办并送至家中。

孝敬父母、尊敬长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伦道德的基石。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孝传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是一种核心的理念与精神,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其中的精髓。彭露瑾同志是在中华孝文化熏陶下茁壮成长起来的,是孝老典型中的代表。彭露瑾同志敬老孝亲,且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与村民笑容相待,乐善好施,与家人和睦相处,用真诚的心去关怀身边的人,用热心去帮助身边的人,她用实际行动感动了许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许多人,成了十里八乡敬老孝亲的楷模,带动了一方敬老孝亲的社会风气。

敬老道德模范事迹材料6

同志是丰台街道xxx社区负责老年工作协会和申诉接待的职工。几年来,在丰台街道的正确领导下,在丰台区双拥办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开展“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活动,以落实“星光计划”为切入点,通过狠抓敬老宣传教育,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助老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所在社区先后被北京市评为“首都文明居民区”和“首都共建文明居民区”。

(一)建小组、明职责,建立积极配套的服务体系

直属分部社区,是一个人口密集,居住相对集中,人员流动大的部队营院。现有居民1309户,3473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146名,遗属9名。同志在居委会曲延青主任领导下,具体负责的老年工作协会和申诉接待的敬老助老小组。为了开展好敬老助老工作,xxx协助指导所属5个团级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成立了涉老纠纷调解小组、助老志愿者家电维修小组、医疗保健小组、水暖维修小组、生活服务小组等保障队伍,定期为老年人服务。建立老年人来访接待制度,涉老纠纷登记、调解、处理和登记制度。坚持每季度分析一次老龄工作的形势,半年召开一次老年人代表会。广泛征求大家的建议,接待小组不定期的到各个单位了解老年人的情况,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调解小组对发现的问题做到时时有工作,件件有着落。

(二)深宣传、常教育,营造尊老养老、爱老敬老好环境

xxx经常深入到各单位、各住户,宣传《老年人法》和维权《条例》,为每个老人发了两个“法律”单行本,人手一册,陪老人聊家常、讲故事,讨论法律知识,交流营养保健经验,使“家有老,是个宝”、“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等等尊老敬老观念深入人心,爱老助老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三年来,先后10余次进行集中宣传教育,定期举办法律讲座和咨询,利用板报、橱窗宣传相关内容10多次,专门开设了宣传栏,定期地张贴敬老宣传标语。同志还注意利用宣传敬老先进典型,营造全社区爱老敬老的氛围。每年组织评选“五好文明家庭”活动,对孝敬公婆的好儿媳,尊敬父母的好子女的典型进行大力宣扬。通过教育,广大老年人掌握了法律武器,提高维法意识,通过教育,许多子女都能时刻把老人的冷暖挂在心上,促进了家庭和睦温馨,通过活动,广大社区人都能做到关心老人、孝敬老人,社区逐步形成了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

(三)热情、主动,细致、周到,排忧解难

老龄工作重点就是为老年人服务,目标就是使老年人满意。同志围绕这一中心,把态度热情当作第一要求,把主动服务当成第一标准,开展了“四个服务”活动,积极全面地为社区老人排忧解难。

一是医疗服务。在门诊部专门设了卫生保健室,配备了x光、b超、心电图等设备,并且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医护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做到随便叫随便到,救治及时无误,坚持定期巡诊,送医送药上门。设立“医疗保健园地”和保健常识专栏;定期利用闭路电视进行医疗保健知识讲座。

二是生活服务。在管理科协助下,开办了生活服务中心,增加了服务项目,每天供应主、副食10多个花样品种。生活服务小组坚持上门为老年人修理家电、水暖、门窗,还及时为老年人办理自行车纳税证,更换煤气证、户口本、报纸、刊物,办理第三代子女入学入托、防疫等事宜。车辆服务小组做到热情服务,随时叫随时到,风雨无阻,较好地保证了老年人用车,还坚持每周派出专车接送老年人去医院看病。

三是特殊服务。对那些高龄、重病残疾、丧偶、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实施特殊服务,落实了包户责任制。XX年夏天,我院退休工人xxx,因脑梗塞需要住院治疗,因无子女陪伴,xxx和居委会的其他同志找车把老人及时送到医院,与民政科联系先住院再交费。及时办理了住院手续,为救治赢得了时间。其后,联系家人,到医院看望护理,直到XX年去世处理完后事。受到辖区居民的传诵。对生病住院的老年人,她都尽可能抽出时间去医院看望慰问。带领服务工作人员给病故的老年人擦身子、穿衣服、送殡仪馆,组织遗体告别,使很多家属感激不尽。

四是慰问服务。定期和不定期的上门看望个别年老体弱的老人,问寒问暖;每年春节,挨家挨户给老年人拜年;每逢节假日,带着慰问品上门慰问;同时,还慰问烈军属、伤残军人、残疾人等困难户,几年来,每年重阳节,组织老年人集体游览香山、颐和园、世界公园、军事博物馆、天安门等旅游景点,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称赞。

(四)有活动、有健身,积极投身志愿者行列

社区成立了老年大学,开办了书法班、绘画班等,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立了书画协会、文艺队、健身球队、武术队。xxx也成了一名为老同志服务的志愿者,她每天带着老同志进行晨练,或舞剑、或打太极,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一丝不苟地训练。今年太极拳表演队还组队参加了北京市的全民健身活动和总后组织的中老年体育活动,“二十四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表演分别取得了活动二、三等奖;连续5年举办了老年人趣味运动会,参加200余人次,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生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