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 “工作亦有时”

进修社 人气:5.51K

    职场变得越来越需要动力、渴望和野心。新技术也逐渐满足了很多“工作狂”的欲望。越来越多的“狂人”会在半夜起来洗澡,接收邮件,因此患上强迫症与抑郁症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没错,这样“疯狂”的行为有可能导致高成就,可是君不见,工作亦有时吗?
    有书云:万物皆有时。生有时,死有时;播种有时,收成亦有时;伤有时,愈有时;衰败有时,强盛亦有时……对于当代管理者的生活,君不见“工作亦有时”吗?
    很多人的生活里根本找不到这条准则。成功的曼联队教练弗格森爵士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上个月当他被问到,对上一次获得欧洲杯冠军如何感观时,爵士老实地说,他那天是在彻夜庆祝。然而,他补充说,“胜利的滋味过不了夜,天亮了以后我又开始思考下一个赛季。”用爵士的话来说,决赛胜利的那一幕,那股让人心醉神迷的时刻总是消失得太快。他很快就静下来,凝视着每位球员,确定他们对胜利的渴望还未满足。今天的工作场所变得越来越需要这些元素:动力、渴望和野心。如果你真的在意你的职业生涯,并想获得进一步的成功,你就一定会有这种紧迫感。
    数百万电视观众开始爱上英国版的“学徒”。这档节目塑造了这些尖锐、铁腕的个人形象,只要能够为自己谋得一份惹人心热的职位,就不惜打击自己的同伴。节目话外音不断地提醒观众,这可是一个价值6位数的机会!要获得成为学徒的机会,就需要不断上进。这档节目成功地给人留下了这一强烈的印象。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现在,理想的招聘可不只是一份好工作而已,新人们还需要有值得一提的经历好吹嘘。
    杰出的社会学家Anthony Giddens上周在伦敦商学院的'一间封闭的会议室中说,“你需要建立自己的个性身份!”他解释说,这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方式极度多样化,每个人都需要选择做什么样的人。另外一个国际知名节目“老大哥”(Big Brother)也证实了他的说法。从未有过这么多人同时释放出这么多能量,只是为了创造一种成功的身份――或是说自我。在另一场为期半天的研讨会上,Giddens讨论了“人性化的工作”这一话题。当时,很多人对女性在雷曼兄弟的职业生涯感到怀疑。他谈到了高度责任心和过度职业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狂和陷入强迫症的麻烦情况。
    新技术满足了很多人的工作狂欲望。Giddens开玩笑说,有工作狂的人会在半夜起来洗澡,接收邮件,前提是黑莓(手机技术)还没在床边或者枕头底下嗡嗡作响。他同时也警告,强迫行为与抑郁症有联系,当然,他承认前者也可能导致高成就。让我们回想一句弗格森的话,“成功是一剂兴奋剂”。Gerry Robinson爵士在成为电视名人之前,曾经是英国格林纳达休闲俱乐部的主席。他为成功的管理者指明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他曾经说,人一生只有10到12个称得上重要的决定。做好了这些决定,就赢得了八成的成功。当然,在摄制组拍摄完毕后检查疏漏可比真实的领导者要容易多了。努力工作充其量不过是把坏事做好,不会导致成功。就像在真人秀节目中,人们不懈的争斗只是为了保住原来的位置。Gerry Robinson爵士曾经说,如果哪个工作要求全天无休,我可不会去干!
    最能颠覆“加班文化”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不想回家呢?

君不见 “工作亦有时”
TAGS:君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