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恐慌”一族

进修社 人气:2.35W

      “我叫常菁,研究生毕业时26岁,孤身从家乡来到北京闯荡。现在两年过去了,我换了三份工作,没买房也没有男朋友。以前念书的时候,虽然年纪也不小了,但是觉得工作后交往的对象也许层次会更高些,基础会更好些,所以就没谈恋爱。今年我28岁了,渐渐有了紧迫感,你想想,我还得恋爱、结婚、生孩子、稳定工作??这一堆的事情忙下来,35岁前都不一定能全部完成。可我很多念本科时的同学,她们的工作、生活早已步上正轨,我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一想到这些心情就很糟。”

职场“恐慌”一族

心理师的话

       常菁的恐惧是很容易理解的。首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人比人”是一件难以避免的事。除了同性间的较量外,作为优秀的女性,在与男性一样在学业和事业上谋求成功的同时,还面临着生理上的现实——生育期相对较短,而且过了30岁生育的危险性逐渐增大。

       何况,在一个择偶选择面很大、资讯发达而且崇尚理性化的社会里,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郎君也并不容易。研究表明,人类在选择范围过大的时候会感到焦虑,难以做出决定。你是否在超市购物时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在选择范围中等的超市感觉最舒服,商品品种太多反而使你很烦躁。

       所以,“我的人生总比别人晚了一步”这样的恐惧对于力争上游的人来说,的确是很有杀伤力的。需要谨记的是:得失与共。古话说:“有得必有失。”如果事事抢占先机,自然有机会先睹好风景;但若是慢了一拍,未尝不会遇上别样的机缘。

35岁我恐惧 “难道真的没机会转行了?”

       “我叫齐梅,当年考大学时正是计算机专业最火的时候,高分的我自然选择了热门行业,毕业后就做了一名电脑程序员。现在十年过去了,我已为人妻为人母,却仍在日新月异的IT业呆着,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想改行。我对人力资源的工作挺有兴趣,花了1年时间充电,又顺利地考出了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当我以行政人事职位为目标,开始往招聘单位投递简历的时候发现,两个月下来竟连一个面试机会都没有。有朋友跟我说,相关工作经验缺乏是转行的致命弱点,再加上我的年龄,职业资格证书的优势不值一提。我听了这话心里忍不住恐惧,难道我真的没机会转行了吗?”

小处方

       转行本来就是个有难度的事,加上年龄的劣势,更是难上加难。不过,在30岁以后改行成功的女人大有人在。她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第一个策略是“曲线救国”。在自己熟悉的岗位上先站住脚,然后在公司内部进行岗位调动。人力资源部在招聘的时候,对30岁的应聘者一般首先考虑的是是否有应聘岗位的'工作经验。在这个环节上,转行可以说是拿鸡蛋碰石头。过渡的办法是先应聘你有工作经验的岗位,等在这个岗位做一段时间后,公司的领导和同事对你有了更多了解,自己也旁观考察了希望转行的那个工作岗位,到时再填写岗位调动的申请,就容易成功。

       第二个策略是“从小做起”。先找一个小公司落脚,熟悉新行业,有了工作经验后再跳槽。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对应聘者的行业内工作经验有着苛刻的要求。一些小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希望员工要得少,干得多,甚至身兼数职。虽然会更加辛苦,但未尝不是一次好机会,让你可以顺理成章地尝试新行业、新的工作内容。

40岁我恐惧 “在家里我为何总是不快乐?”

       “我叫秦晴,婚龄12年,孩子10岁。我原先一直在大学里担任讲师,去年因为老公业绩出色被升到北京总公司任职,我就做了全职家庭主妇,全家一起到了北京生活。老公说不指望我挣钱,把家和孩子照顾好就行了。无论是读书时还是工作后,我都是优秀者,生性好胜,不甘人后。做了全职家庭主妇以后虽然自由自在,但因为“宅”在家里,觉得自己在逐渐脱离社会,失去了朋友圈,也没有了以往的那种职业女性的成就感,心里禁不住空落落的。并且我还遇到了新麻烦。我的孩子小亭正在上六年级,平时一直是个懂事、成绩好、人人都喜欢的好孩子。

       前一阵,先是因为新换的班主任没给小亭班干部的职位,让孩子很受打击;接着,小亭又着凉生病了,发高烧,不得不休假一周,因为落了课,上周的期中考试砸了锅;更让我烦心的是,已经到了青春期的小亭越来越不听话,我说往东她偏往西去,还常常关上房门拒绝跟我沟通。这些情况我都跟老公说过,可他顾着工作,只是安慰我一下就忙去了。现在在家里,我一点都不觉得开心,很害怕这样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

心理师的话

       养育孩子成长是女人的天性,能从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不过如同人生中许多阶段一样,养育孩子不会成为一个女人生命的全部意义,如果一个女人不能对这个阶段的变化做好心理准备的话,必然会感到失落。更可怕的是,母亲无意识地拼命要控制住孩子,不让孩子长大和自立。这样做的结果一定是伤害了孩子,最终也伤害了母亲自己。对于受伤的人来说,恐惧就在所难免了。一个人不仅属于家庭,在社会中也需要有归属感。女人内心深处很需要同时把握住工作和家庭,获得一种对生活的控制感。秦晴虽然人到中年,但作为一个曾经的大学教师,她还有很多做兼职的工作机会。比如去家庭教育机构登记做一名课外辅导老师;也可以参与出版社编写辅导教材的工作;或者不为了挣钱,只是为了找到被人需要的感觉,她可以做一名社会工作者

TAGS:职场 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