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18篇

进修社 人气:3.17W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全书以阿廖沙为第一人称进行描写。这本书也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童年》讲述了一个儿时活生生的高尔基。以下是童年读后感18篇,欢迎阅读。

童年读后感18篇

童年读后感1

我看过许多的书,有:三国演义、简爱、捣蛋鬼日记,九十九个成功育心的故事等等。如果你想听听我和书的故事,就“王母娘娘开蟠桃宴—聚精会神吧!

周末,我在家里闲得无聊,就想找本书来解解闷。于是,我随手从书架上拿了一本高尔基的《童年》来看。以往我看书都是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就再也不翻那本书。可是刚看到几页,就被里面的情节打动了,便忍不住多翻了几页。看着看着,我有点同情小时候的高尔基。他才那么小,就承受那么大的压力:被家里人欺负、被家里人打,想看书的时候,就只能偷偷的在没有人的情况下看,如果看见了,就要被打,唉。如果我生话在那个年代,肯定也会像高尔基那样被大人们虐待,不过幸好我生活在21世纪,哈哈!我暗暗庆幸自己生活在21世纪。看看我们,丰衣足食,不愁吃不愁穿,多幸福啊,而我们却生在福中不知福,有时犯错了,向爸爸妈妈发发嗲,就蒙骗过关了。生活得像个小皇帝、小公主一样。上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考上北大的大学生,20几岁了,什么事情都要依靠父母,连日常的事情都不会做,早上吃饭的时候,鸡蛋都是妈妈在剥,记者问他:“你为什么不自己剥鸡蛋呢?”而他却很淡定地说:“我不会剥鸡蛋。”听到这里,我不仅大吃一惊,这么大的人了,连鸡蛋都不会剥,那他考上北大清华又有什么意思呢!看到了高尔基的童年,和想起了电视的报道,突然明白了什么,我们应该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他们干干家里活,让他们不要那么累,在有生存能力的情况下也要好好学习。在高尔基的那种艰难困苦下,还是那么好学,成了大文豪,所以,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童年》这本书个我很大的启发,我建议大家也可以看看,里面的内容可真是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童年读后感2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全书以阿廖沙为第一人称进行描写。这本书也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童年》讲述了一个儿时活生生的高尔基。

阿廖沙是文中的主要人物,小说所写的是19世纪沙俄统治时期作者童年尽力的苦难,它讲述的是阿廖沙( 高尔基的乳名)3岁到11岁时期的童年生活。

第一章开头就先写了以儿童的眼光,对三个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进行了描写,勾勒出一幅悲伤的情景。随后写了充满童趣的对话,让人感受到外祖母的和气与亲切,并用特别的外貌描写突出了母亲此时的与众不同。“一声雷响”表现了父亲笑声的爽朗。作品通过阿廖沙的回忆,描绘了一幅浓浓的父子亲情图。通过对外祖母的语言,侧面表现了社会的冷漠无情。几句对话,童趣十足,表现了阿廖沙的天真与懵懂。对母亲面部的描写,寥寥无几,却刻画了母亲丧父丧子的悲伤。细致的外貌描写,一个令人喜爱的外祖母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作者的童年生活,外婆用对这个世界无私的爱引导了阿廖沙。可以说是这一张最经典的部分,甚至对我们理解整个小说有所帮助,实在是很感人。

童年读后感3

盼了好久,终于又盼到了这次暑假的到来。因为我觉得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讨论读后感是最幸福的事了。

假后的第二天,只见爸爸拿来一本书,把我和妈妈叫出客厅,说要一起看书。说着便滔滔不绝的对着我和我妈说看书的缘由,在听爸爸讲述的时候,我知道了他拿着的这本书是由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名叫《童年》。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高尔基之所以会写《童年》是因为1905年第一次革命失败后,高尔基也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冷静思考很多问题,他以一种沉重的心情反思并剖析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文化,知道了俄国人民和俄国革命的大敌是根深蒂固的小市民习气,高尔基深切认识到,必须把唤醒民众看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力,当时,高尔基就创作了《童年》及整个自传体三部曲,同时,革命导师列宁也鼓励高尔基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少年生活都写出来。而《童年》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还没等爸爸说完,我就迫不及待的说:“爸爸妈妈,我们现在就开始看了,好不好?”他们看到我这么大反应,随即笑着说:“好啊!”没等到爸妈的应答,我已经把书给翻开了,连爸爸妈妈都觉得无奈,直到晚上,我才把这本书给看完了。

看完之后,我知道了高尔基的乳名叫阿廖沙,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更是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像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利,乐观淳朴的“小茨冈“等,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得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饭后,我们三个坐在一起讨论各自的读后感,爸爸说:“在这本书中我不仅可以看到作家在青少年时代度过的艰难岁月和他在黑暗的旧社会寻找光明的奋斗历程,而且可以看到十九世纪七八年待俄国社会的历史现实。“妈妈说:“这整部作品虽然写的是痛苦的过去,却洋溢着明快的乐观主义精神,它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身处生活底层不屈服于黑暗势力,不断寻求真理,追求光明的精神历程。”我说:“《童年》是一个已经成为无产阶级斗士的人重新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得结果,它所展示的并不是儿童世界,而是一幅完完全全的小市民生活图画。揭露了剥削阶级的残暴,小市民习气的庸俗,深刻揭示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境遇。”

爸爸妈妈听完了我的感悟,笑着说:“孩子,你的进步不少哦!讲得一次比一次好,相信下次你一定还会有更出色的感悟!”

童年读后感4

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后感触非常深.高尔基那么小却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十一岁时便被外公赶出家门自己谋生去了.其间他被一些人欺负嘲笑歧视等等.比如他在船上工作完后看书时被监工发现了监工就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将高尔基毒打一顿;在他没有住处时就只能睡在马路上这时就会有一些人欺负他嘲笑他.凛冽的寒风使他直打哆嗦酷热的烈日使他汗流颊背.这对于一个同龄人来说想必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得到.然而幼小的高尔基却以他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做到了.他是一个"大写的人".虽然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克服.所以我非常的敬佩他.

依靠一个人只能依靠一时不能依靠一世呀!人生的路还很长需要自己慢慢走.人生的坎坷还很多需要自己一个一个的克服.这样的一生才无愧于心啊!面对困难时只要我想起高尔基童年的悲惨遭遇那一切困难都会显得微不足道.我便有信心去克服.此外我还想到我比起高尔基是多么的幸福.我不需担心一日三餐只要好好读书就以经足够.

童年读后感5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童年读后感6

大家都想知道大作家高尔的童年是怎么样的,我也带着这份好奇认真地读了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中的第一部《童年》,在书中我看到高尔基真实地描述了自己的苦难童年。

小说的主人公阿辽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从此生活在多事的姥爷家里。阿辽沙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影响下,养成了善恶分明,能爱能恨的性格。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人。

阿辽沙啊!阿辽沙,你真是一个苦难的孩子啊!但是你的苦难使你变成了一个意志刚强的孩子,这一点让我佩服,并且你依靠自己的勤奋学习、刻苦耐劳,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

读完这本书,我从阿辽沙那艰难的生活中学到了很多,与阿辽沙相比,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而阿辽沙的生活却是苦难的,可我们却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们要什么有什么,而阿辽沙却总是要挨打,我们是不是要比他幸福很多呢?答案是肯定的,看了阿辽沙的故事后,我将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童年读后感7

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并且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有高尔基那么贫苦吗?不,我们没有,我们在家里是独生子,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高尔基的童年没有我们幸福,家庭也没有我们美满。

高尔基从7岁起就没有了爸爸,跟着妈妈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别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没有,他有的就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和一个小书包。然而,他没有埋怨妈妈,而是更努力得读书,准备孝敬辛苦的妈妈。

童年这本书记载了高尔基儿时的一些故事,中间还夹着一点点的苦涩,还夹着做人的道理:高尔基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也能成才,真让我佩服。

高尔基在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数学。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考一考在班上的所有同学,题目是:“1+2+3+4+……+100=?”这可为难了很多同学,他们一个个都很着急,只有高尔基算出来了,等于5050。从此,老师不会再因为他们家穷而瞧不起他们,而是觉得他很有数学天赋。

我们要向高尔基学习,孔子说得好:“见贤思其焉。”

童年读后感8

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亿、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一定会是我最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也是我最最宝贵的一段收藏。而高尔基写的《一童年》却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我的童年是那么的快乐。

有一天,妈妈向别人借来一本高尔基写的《童年》。让我好好地看,并深刻的体会一下。我读完了《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情景:作者三岁时,父亲病故,所以自己的母亲就带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个自私、贪婪而又专横的小业主,残酷剥削雇工,放高利货,但是资本主义俄国的发展打断了外公的发财梦,从此破产以至于贫困潦倒。可怜的母亲改嫁以后病死,11岁的主人公被外公残忍地赶出了家门,到社会上自谋生路……

而我却……让我来讲讲吧。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想让爸爸给我买粘粘纸,可爸爸怎么也不答应,我很生气,就用脚用力踢车轮,结果我把脚踢疼了,便哇哇地哭了起来,谁说都没用。《童年》让我更加珍惜和懂得时间的宝贵。

童年读后感9

高尔基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在外祖父家,外祖母是他唯一最亲近的人。之后,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磨难。他只上过三年学,11岁就走向社会,过早的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16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低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地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而且当时受封建沙皇主义统治的社会十分黑暗,加之耶稣教条盛行,人们都信奉圣母与上帝,每天都要在胸前划“十字”作祈祷,但高尔基不为所动,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信念。

我的感受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这里没有高尔基生活的世界那样充满仇恨。高尔基不论是在苦痛的受辱日子,还是欢乐的时刻,我们都要坚强的生活下去,因为有很多人对我们很好。自己的亲人都在身边,而且都十分幸福的在一起。我们的童年十分快乐,父母都在我们身边,和同学一起上学,玩耍。高尔基和我们的童年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大家活在繁荣富强的国家。有老师教育着我们,父母爱着我们,爷爷奶奶呵护着我们。我们得到了无限的爱,可是高尔基他是没有这些的。但他十分努力,敢于面对一切的困难!通过了努力成了伟大的作家。我们要向他学习。作者简介:我的生日是1997年1月26日,来自初2012级5班。我很喜欢猫和狗,喜欢白色和蓝色。我喜欢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