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答辩的存在意义与合理性空间

进修社 人气:2.39W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本科论文答辩的存在意义与合理性空间,供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科论文答辩的存在意义与合理性空间

从流程设置的视角来看, 无论是本科毕业论文,还是硕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写作与答辩构成四大基本环节, 每个环节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缺一不可。 论文选题是一个研究对象的选择过程,“研究什么”是其基本问题域;开题则关注于“怎么研究”,要对选题的意义、价值作一全面思考,拟定写作的基本思路和逻辑架构;写作则是研究的全面开展,是对研究问题的检验、论证过程;而答辩实际上是一个研究的评价与再论证的过程,既是论文最终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环节,也是后续研究的起点。缺少答辩环节的毕业论文流程设置不仅是不完整的,而且由于缺少最终的质量控制与把关体系, 将会对论文质量产生更为负面的影响。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答辩非但不能取消,相反还要加强,加强的目的即在于优化答辩环节,设置更为合理的评价体系与操作程序。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至少承担着如下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事实上决定着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存”抑或“废”的考量。

第一,质量控制性功能。

相对于硕博士学位论文,一般现状来看,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与把关体系相对来说并不严格。 对于硕博士学位论文,从各大高校通行操作流程来看,其质量监控与把关体系至少有四大重要节点:一是开题阶段,硕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环节往往非常严格,一般都要组成专门的专家委员会,对选题的意义、价值、研究的可行性, 以及研究的内容与逻辑思路作一全面评估,并直接决定论文能否进入实质性研究和写作阶段。二是预答辩阶段,大部分高校在硕博士学位论文正式答辩之前, 都会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首次预答辩,以决定论文能否进入正式答辩阶段,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三是外审阶段,近年来,基于对硕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的重视,各高校一般都采用了匿名形式的外审制,邀请校外专家就学位论文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以决定论文能否进入答辩,抑或是需要修改后答辩,甚或不能答辩。四是最终的答辩环节,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 对论文进行审查,决定论文能否通过,提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建议。 人们往往注意到即使在硕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中,不通过现象也是极为罕见的,但实际上在前三个把关环节,不通过率还是较为普遍的,这三大环节实际上是保证最终高通过率的重要原因。而对于本科毕业论文,客观地说,前三大把关环节或不存在,或功能发挥十分有限。 在绝大多数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往往采用的是学生与指导教师 “一对一”的模式,把关式质量控制并不严格。 甚至由于对本科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高,不少选题完全由学生独立设计的,质量很难尽如人意。对于本科毕业论文,预答辩和外审一般并不存在。 所以,如果说最终的答辩环节再取消,显然整个论文阶段将缺少制度化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无论对学生,还是指导教师,都缺少质量改进与监控的激励与威慑机制。 因此,委员会形式的答辩,是激励学生与指导教师论文写作与论文指导的积极性,端正写作与指导态度的重要机制。

第二,综合评价性功能。

与只对论文质量作一评价的评审制相比,答辩制的优点即在于通过答与辩的`过程,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作者论文写作的态度与过程,全面地评价作者的选题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总结能力以及言语表达能力等,从而不仅仅是对毕业论文作出成绩评定,也是对作者科学研究的态度、能力的全面评价,乃至对作者四年大学学习生活的全面评价。 同时,与评审制单个教师独立作出评价结论相比, 答辩制由于采用委员会制,其评价结果是综合意见的共识表达,同时通过答与辩实际上也听取了学生个人的意见,因此其结论客观性更强,更为公正、合理。

第三,学位仪式性功能。

答辩制不仅具有质量控制与综合性评价功能,实际上还具有其他形式所不具有的仪式化功能。通过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的规范化论文答辩形式,通过论文作者与答辩委员会的答与辩, 既能让学生全面总结大学之所学,体识专业与大学之精神, 感悟科学研究之 “真”与“假”,培育对科学研究的敬畏感,又是对学生大学生涯的肯定性总结,增强学生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使命的认知。

因此,近年来流行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取消论”, 与其说其争论的焦点在于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不如说是对其形式化的批评与反思。 事实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与单一的评审制相比,其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功能是不容否定的,问题并不在于这种形式是否具有合理性,而在于这种形式受制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的具体运作过程一定程度的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