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不要把"人文学科"打入冷宫

进修社 人气:1.4W

“人文学科”(humanities)这一名称本身就是科学所界定的,是20世纪对那些被排拒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外的学科的简便总称。现代哲学是由科学形成时清除出来的东西界定的,其他现代人文学科则首先以古典语文学的形式出现,其后衍生出历史、现代语言甚至艺术史。人文语根是一切学科之母,在语根那里,不仅会看到神话学、宗教学、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语言学、伦理学、管理学、传播学、语言学等人文类别之消解,而且会看到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界限之消融。从语根的角度看,人文是从“结绳记事”起步的,而人文学以“人文”为根本。科学以“类”区分事物,先有“类”的科学,后有分类的学科。人所创造的文化和文明是人文科学的两个根本层面,人文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发展,语词亦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相对而言,人文语根及其意义则变化不大。

2016考研:不要把"人文学科"打入冷宫

2016考研在选专业时,相信大多数考生在首轮就会把文、史、哲这样的专业就给pass掉。近日,《华盛顿邮报》中一则"工程师成为编辑室里的重要成员"的文章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文学科越来越没落"的讨论。在新媒体时代,科技和互联网成为支柱产业,而人文学科就被理所当然的贴上"没钱途"的标签。于是在考研中,很多本科学中文、历史等专业的考研人果断的选择了向"高薪专业"跨考。然而人文学科也有很多你所不知的就业优势。

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有些学者也把人文科学归于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包括:语言学 文学 历史学 哲学 考古学 艺术

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学 经济学 军事学 法学 教育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民俗学 宗教学 人类学 文艺学 史学 语言学

有些学科,如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军事学等等学科是典型的狭义上的社会科学。而有些学科,如历史学,则是狭义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但通常理解为人文科学。广义的“社会科学”则包含了人文科学,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设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两类研究所。

一、就业回报妥妥的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有百分之六十的考生选择考研是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因此"钱途"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大多数人认为人文学科的起薪低于技术类专业,但是从长远来看,人文学科的回报率是很大的。我们不妨把人文学科和技术专业的工作做一个PK。你就会明显的发现在工作压力、稳定性、失业率方面来看,人文学科是稳操胜券的。至少这类工作不会像一些"码农"那样时不时的爆出一些过劳死的新闻。此外,笔者身边的很多朋友在考研中专门跨专业选择了类似马克思研究等方向的专业,目的是为今后从事教师职业做准备。因此,女同学们在考研中选择人文学科至少可以换来以后一个妥妥的生活。

二、培养职场软技能

哈佛大学的劳动经济学家劳伦斯·卡茨认为,"在21世纪的经济体系中,宽泛的人文教育是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我们不要将目光只停留在人文学科的字面含义,认为学历史的只能当老师、学哲学的干什么都派不上用场。其实在这类专业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很多的软技能。如哲学的思考力、艺术的创新力等,这些都对进入职场有很大帮助。同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这也是考研中最值得培养的方面。

三、长远考虑,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2016考研不论大家选择什么专业,请都要在"热门"和"兴趣"中做好权衡。我们可以为了找工作而选择一个就业率高的专业,但是也别因此就舍弃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啃"高薪专业"这块硬骨头。学会长远考虑,在还没认清专业的优势和劣势之前不要一票否定,对我们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