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攻克考关-过来人经验谈

进修社 人气:2.98W

引言

如何攻克考关-过来人经验谈

首先声明一下,我所写的经验,只是针对我个人的情况所做的一些总结,也许有偏颇不当之处,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一点有益的东西,也欢迎广大考友批评指正!

首先简单介绍下我的公考经历吧:

我总共参加过两次公考,第一次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2006年6月我在南下找工作的间隙中参加广东省考,以笔试第九名进入某省直机关面试(招3人),最后面试第一,总分第一成功。但当时由于已有一深圳单位的OFFER在手,且收入高出省直公务员2倍,所以放弃了体检。

第二次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也发”。2007年7月,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我觉得自己的性格特点还是适合作公务员工作,加上深圳公务员的待遇也还不错,故参加了深圳公考,以笔试第三名进入面试(招1人),最后面试第一,总分第一成功。

下面开始谈谈我在这两次公考经历中总结的经验与教训:

一.心态篇

之所以开篇要谈谈心态,是因为这是个非常重要却往往被人忽视的问题。良好的心态不仅能让你在准备考试时事半功倍,而且还能让你在考试时完美的发挥实力,让你在一踏上公考之路时就已立于不败之地,具体而言,树立良好心态要做到“四忌”。

一忌胆怯自卑:其实公考的题目并不难,绝大部分的知识都是中学的基础。所以不论你的学历是研究生,本科还是大专,也无论你学得是文科,理科还是工科,更不管你是名校,一般院校还是烂校,基本上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你是否能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经历,而取决于你从今天开始的努力。只要你从现在起踏踏实实的努力,你就是那百里挑出来的一。我在两次公考经历中,从来没想过考不上这个问题,那怕是笔试不理想,我也坚信自己面试能扳回一程。实践证明,足够的自信往往能创造奇迹。

二忌孤注一掷:常常看到很多考友把考公看作人生的唯一目标,甚至放弃其他工作机会,一考几年。我钦佩这些考友的决心和勇气,但通往罗马的路不只一条。首先,公考考察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如果你眼中的人生只有公考这一条路,那正说明你考虑问题太狭隘,不够全面。其次,过重的心理负担往往会影响备考效率,甚至导致发挥失常。窃以为,公考不像高考,考研,需要关起门来准备。恰恰相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工作学习双管齐下,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忌打持久战:一旦决定了考公,就要速战速决,争取一次解决问题。不要打持久战,疲劳战。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那种“参加几次练练手”的想法是要不得的。第一次考公是最佳机会,一定要全力以赴把握好,往后再考,难免落下心里阴影,影响自信,导致屡战屡败。

四忌疑神疑鬼:许多考友常常怀疑公考的公正性,论坛里也时有谈论所谓“黑幕”的帖子。但这种怀疑的心态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就算真的有“黑幕”,怀疑,不安,愤怒也于事无补。你所能作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努力,争取高分而已。我本人和几个朋友分别考的地方与中央公务员,在备考的时候有无数“好心人”告诉我们那个职位没有关系是上不了的,但我们始终没有找过任何关系,最终我们都考取了。实践证明,不公正现象绝对是极少数,如果你真的不幸遇到,劝你赶紧买彩票,没准能中大奖啦。

二.报名篇

说了半天才接触到实际问题,希望大家还有耐心看下去,呵呵。报名也是挺重要的,常常有很多高分的考友抱怨:“如果我报哪个职位,绝对能进面试……”这种情况是最可惜的,所以报名一定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特点和职位的招考人数,冷热情况,千万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追热,亦不可妄自菲薄,一味逐冷。首先,一定要多方了解职位信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其次,在选择职位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而言,我在报名时遵循“就高不就低,就多不就少,就热不就冷”的原则。

所谓就高不就低,是指在自己符合职位要求的前提下,优先报考要求高的职位。一般而言,职位要求越高,竞争程度越低,今后从事的工作专业性越强,越能发挥你所学所长。我两次报考公务员,都是报考的要求研究生学历的职位,有的职位还对专业,年龄,户口等作了严格规定。至于那些不限学历,不限专业的职位则基本不予考虑。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在考公方面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与浩浩荡荡的本科生队伍一起竞争,无疑是弃己之长,降低了成功率。另外,报考的职位性质也尽量和本专业相符,一方面,这对今后开展工作比较有利,另一方面,也避免在资格审查的时候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本次深圳公考就对此审查的非常严,考生的专业必须与职位要求完全一致,否则即使是笔试第一也进不了面试。考生在报名时一定要确保证自己毕业证上的专业与报考职位要求完全一致,拿不准时要向报考单位咨询,得到肯定答复后方可报考,否则你的笔试就可能作了无用功。

所谓就多不就少,是指优先报考招考人数多得职位。招考人数多得话,虽然报考的人数也会相应增加,但一般说来,其分数线会比招考人数少的低,这也增加了你进入面试的几率。且不管你的面试功力如何,至少多了一个可以反超的机会。我在广东省考的时候,就是以笔试第九名入围,最终成功,试想如果是报考一个仅招一人的职位,我就要与这次机会擦肩而过了。

所谓就热不就冷,是与上面两条原则一脉相承而来,绝非单纯的报热门职位。也就是说,在经过了就高不就低,就多不就少两条原则筛选之后的职位中,大胆选报待遇较好的热门职位。公考毕竟是为自己选择今后多年从事的工作,还是要尽量挑选让自己满意的职位。好的职位,自然也能激发你最大的热情去投入备考,如果只是为了通过公考,而选一个乏人问津,自己看着都提不起精神来得冷门职位,又怎么有动力去努力呢,就算考上了,也说不定会后悔,得不偿失。

三.笔试篇

广东省考和深圳公考都是考行测和申论两门,广东省考行测的题量较多,考试时间也相应较长;深圳行测则是90分钟,100道题,分为数量关系、言语理解及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公共基础知识等五部分内容,全部为客观题,采用答题卡作答,电脑阅卷。

行测方面:常常听到很多考友宣扬题海战术的重要,当然一定量的训练是必要的,但并不是题做的越多越好。在此与考友们分享四个字:“用好真题”!历年公考的真题绝对是最佳的复习资料,其他任何的模拟题,不是题量不到,就是难度偏低,只要能扎扎实实的把真题搞定,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行测的成绩。真题以国考的为最佳,其次为地方的考题。真题的辅导书一定要选择那种对答案有详细注解的,个人觉得中共党史出版的历年真题还不错,我两次公考都是用的这一本。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求质不求量,每天做题的'时间也不用太长,长了没有效果。我觉得每天严格按照考试时间作一套题足够了,做完以后一定要对照答案把每一题搞懂,搞不懂得题决不要放过,一定要多方求证。光知道个答案而不知道怎么推出来,等于没做题。另外,要对自己做的成绩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弱项在哪里,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这次深考,我的行测只花了一个多星期复习,完全做的是国考的真题,最后的分数是80分,感觉效果是很明显得。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公共基础知识部分会考深圳市情的知识点,有一本深圳市人事局编的行测指导的书里写的很详细(《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06年版,海天出版社,王主编,深圳市考试指导中心有售),建议报考深圳公考的考友一定要买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