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漂族”,为何漂不出象牙塔?

进修社 人气:1.13W

大学毕业后仍留在学校,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摇摆

“校漂族”,为何漂不出象牙塔?

         核心提示
  
         在大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早已完成学业,却仍然漂泊在学校周围,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他们大多结伴而居,出入在学校的自习室、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充分享受校园的硬件资源;他们摇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对未来有些茫然,但又充满期待。他们就是“校漂族”。

         继续追逐考研梦想

         时下,正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奔赴工作岗位的时候,记者近日走访兰州市几所高校,发现和往年一样,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离开学校,而是选择了“校漂”。几乎每个学校里都有一批校漂族,他们是学校里的特殊人群。

         毕业于兰州商学院会计学专业的申鹏同学,去年报考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生,由于英语成绩较低,没有考上。今年6月毕业后,他没有找工作,而是在学校周围和同学合租了一间房子,继续追逐着自己的考研梦。小申说,他每天都在学校图书馆上自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向以前的老师请教,也可以从学校获取最新的考研信息。

         说起自己的处境,小申显得有些茫然:“我们班的许多同学现在都参加工作了,还有一些去上研究生了,我现在仍漂泊在学校里,还花着家里人的钱,如果今年再考不上,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学,有时候自己也很矛盾,很犹豫。”

         在兰州大学校园里,记者遇到了面色凝重、行色匆匆的小王。他今年6月毕业于兰大法律专业,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他在学校周围和同学合租了一间房子,每天都在学校图书馆上自习,准备参加今年的司法考试。小王说,许多老同学都和他一样,漂泊在校园里,过着学生生活。他现在没有什么收入,生活费还得靠家里给,为了省钱,他常常回学校食堂吃饭,呆在学校附近。

         为了寻找理想工作

         学校是各类信息交汇的地方,有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继续选择留在学校附近,打算从学校获取就业信息,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甘肃政法学院的陈康宁同学,在前几次找工作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错失了许多机会。因为不愿意在不满意的单位“屈就”,于是他选择了继续住在学校,享受最新的就业信息,来打一个“翻身仗”,找到满意的工作。

         依恋母校不舍校园

         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的.安宁,是一个潇洒的“校漂”,他是因为舍不得校园生活而“漂”。

         安宁说,他实在舍不得校园这种单纯的生活,校园里宁静、闲适的环境让他觉得非常留恋。他每天都会去图书馆看书,到操场上打球,在学校网吧上网。反正家里条件也还可以,也不急着要赚钱,所以就想先在学校呆段时间再说。但是有时候,又觉得心里特别没有底,“留在校园也挺尴尬的,每次遇到学弟学妹问我怎么还没离校,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自主创业做小老板

         早在大学时期小朱就想自己创业。毕业后,他不愿为别人打工,做下手,干脆放弃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凑了3万元钱,和女朋友在学校周围开了一家避风塘店,做起了老板。

         一个约10平方米的小店里,记者见到了小朱,当天的顾客非常多,小朱和女朋友忙得不可开交,看起来生意还不错。小朱高兴地说,之所以选择在学校周围开店,主要是他比较了解学生的消费心理。另外,学校周围有较强的人气,昔日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常来光顾,还可以为自己拉来一些顾客,对于现在的生活,他们感觉比较满意。

         专家分析

         “校漂”源于对社会的恐惧

         校漂族遍布校园,数量还在逐年上升,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校漂族”出现呢?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甘肃政法学院心理学教授孙多金老师。

         孙老师认为,从客观上讲,目前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导致需求与供应比例严重失衡,大学生的就业形式比较严峻,从而使得“校漂族”呈上升的趋势。从主观上讲,主要是一些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没有形成很好的人生规划,对自己的未来定位不清,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本科毕业以后,就一定要读研、读博,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还有一部分独生子女,对工作的要求更高,家庭条件优越,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先呆在学校。说明他们还没有清楚地认识自己。此外,校漂族长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生活,人际关系单一,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大范围的交际活动,容易孤立、焦虑甚至抑郁。从本质上讲,“校飘族”是逃避社会现实,逃避应承受的社会责任的表现。

         孙老师建议,“校漂族”应该直面社会上的激烈竞争,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特点,为自己做一个符合自身的职业定位,去迎接快节奏、高消耗、高强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