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孩子的探索学习

进修社 人气:2.14W

这几天,我发现几个女孩子对装饰服装特别感兴趣,每天早饭后都到美工区取剪好的衣服、裤子来画。她们或是画花边,或是画各种花,或是涂不同的色块,然后贴在展板上请大家欣赏。

支持孩子的探索学习

一段时间后,孩了们已不满足于单纯用绘画装饰。怎样拓展他们的思路呢?

我从泥工组拿来装饰好的盘子,对这几个孩子说:“你们看,这个盘子上的花边和你们画在裙子上的花边有点像”f几个女孩子好奇地围过来看。有的说:“我觉得不太像,我们的花边是画出来的,盘子上的花边是用彩泥捏出来的。”有的说:“瞧,原来用彩泥捏出来的花边也很好看。”接着,我又拿来两幅果壳粘贴的蝴蝶和彩条纸编的小花。

“蝴蝶是用绿豆和红豆粘的。中间的花线是瓜子皮。”

“小花是把彩纸搓成条卷着粘的。”

听了孩子们的讨论,我赞赏到:“用豆子、果壳、纸条也能装饰这么漂亮的画。”

“老师,小花也可以放到衣服上。”元元一边说一边指着用纸条搓成的小花。

“真的,你试试看。”我用鼓励的目光示意她。

本来,我想进一步提示孩子们还可以用其他材料进行装饰,但我马上意识到不能着急,要给孩子们一些时间。我现在要做的是给他们提供更丰富的材料,帮助她们建立用各种材料都能进行装饰的意识。于是,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在欣赏角特意增添了一些果壳粘贴、纸位装饰、泥工装饰等作品,然后静静地观察她们的反应。

几天后的一次区域活动中,悦悦忽然兴奋地拉着我去看她装饰的衣服。

“老师你看,我用核桃壳做的大扣子,好看吗?”

“真的,这样的搭配很漂亮,你怎么想到的?”

“扣子是鼓出来的,我开始用松子的皮,可是太小了,我就用这个核桃壳了。”

“你想得真好,老师想看看你这件衣服装饰好了是什么样子,你再动动脑筋好吗?”我鼓励她把这件事继续做完。

以前,我可能会直接把所有材料摆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想办法用这些材料来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样做见效很快,但是孩子们失去了探索的机会。孩子的发展需要时间,探索需要过程,教师只有把这些时间和过程留给孩子,才能真正促使孩子主动学习。实际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多一点儿耐心。

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

孩子的世界是美妙的;孩子的世界是多彩的;孩子的世界更是充满神秘的,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是那么的好奇:小鸟为什么会飞呀?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呀?鱼儿为什么会生活在水里呀?等等孩子对生活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当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端倪初露时,我们要注意保护和满足他们。

一次吃好午饭,我带着孩子到草地上散步。我手牵着第一个小朋友,正在和他讲竹子长竹笋的事。可是我回头一看,队伍的最后几个小男孩围在一起趴在了草地上,是什么吸引他们呢?“老师,快来看呀,这里有个大洞。”我听了忙走过去,原来真的有个大洞。“这究竟是什么洞呢?”我自言自语地问到。

“是小虫子洞吧,草地上虫子多。”顾超说道。

“不对,应该是青蛙洞吧。”赵鑫皱了皱眉头说。

“我想是小刺猬的洞。”杜铭认真地说。

我看孩子们没有头绪于是建议到:“我们应该仔细看一看,掏一掏,再说。”

“好”孩子们纷纷趴下来看,有的去摸一摸,还有的男孩子把手伸进去。“我来试试,我的手长”薛志烨说,孩子们都试着用手来掏。最后的出结论:这个洞很深,用手不行,应该去找长的棍子。于是,陈虎找来了一根小树枝,他试了试,还是不行,这根树枝还是短。这时大家都纷纷去找长的棍子。“老师你看,我捡到一根很长的树枝。”王广拿着一跟约一米半长的树枝气喘吁吁地说。大家都紧盯着王广去掏洞,希望这根树枝能给大家带来好消息。“捣不动了,到底了。”王广告诉大家。

到底是什么洞呢?这么长?孩子们都很奇怪地思考着。“老师,我估计是蛇洞。”蒋明静说道。孩子们还是在热烈地讨论着,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最后我建议大家可以通过问家长、看书、上网查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自从这次风波后,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更强了,寻找答案的积极性更高了。我觉得从孩子的兴趣出,引导孩子学习,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育随笔:如何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

生活中,孩子就像个小小科学家,乐此不疲地探索周围世界。小时候,他会在我们不经意间,跑去卫生间研究水龙头的流水,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关掉,一会儿让水急速而下,一会儿让水细水长流,而他不断重复这些动作,兴致盎然;再大一些,他会对很多科学现象感兴趣,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浮在水面上,有的东西会沉到水底……有了这些探索和思考,生活就充满了新奇和刺激。而驱使这一切行为的是好奇心。对事物充满探究的兴趣,会增强幼儿的求知欲,对其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孩子的好奇心就像一棵脆弱的幼苗,很容易夭折,需要我们十分小心地呵护,为它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孩子的刨根问底十分考验父母的耐心,我们可能回答不上来或者因不耐烦而回一句:“你的话真多!我累了,让我歇会儿。” “这太危险了,不能那样做!”久而久之,孩子原有的那份强烈好奇心会渐渐消退,创造力就会被扼杀。等到孩子渐渐长大父母才发现,孩子为什么不爱提问、不爱动脑筋呢?原因往往在此。对于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心理能量的提升,而非外在知识的灌输,其中,培养探索能力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与学习动机息息相关。乐于探索的孩子,能更快乐地生活,也能更成功地学习。

当然,孩子在探索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要给孩子试错的权利,同时要鼓励他勇敢面对。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不要紧”,让他体会到“无论成功或失败你们都是在一起的”,“你觉得他已经做得够好了,你们下次再一起努力,一定会成功”,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尊重和赞赏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想法,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凡此种种,都源于要为孩子营造一种宽松的支持环境,这体现了一种安全的亲子关系。只有具备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更有自信地去探索。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支持下喜欢探索,也会探索。

支持孩子的异想天开

杨子越是我们班既调皮又很可爱的一个小朋友。每次绘画活动他勾画的轮廓都不错,但是只要一涂色,他的画就显得很乱。在一节课后我组织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画一幅意愿画,教室一下变的热闹了起来。有的小朋友们一边说出自己的想法一边动起手来,有的幼儿自由组合,合作完成一幅画。

扬子越用一个黄色的蜡笔画了一个很大的圆形,然后又小心翼翼在圆形的周围添上了脚、嘴巴和眼睛。原来杨子越画的是一只小鸡。接着他又在画纸的另一边也画了许多小鸡。我心想:画得真不错!正想表扬他,话还没说出口,杨子越已经拿起了别的蜡笔,大笔大笔地往小鸡的身上涂起来,整张纸立刻涂满了各种颜色,一只小鸡也看不见啦!

“嗨,难道这个小家伙老毛病又范了。”我心想。于是我蹲下身问:“杨子越,你刚刚画了许多可爱的小鸡怎么都不见了呀?”杨子越兴致勃勃地说:“天气很冷,我在帮小鸡盖被子!”跟着又说:“因为小鸡要睡觉,如果不盖被子会冻死的,所以我帮小鸡们画上一些漂亮的花被子。”我不由得心中一阵感动,毫不犹豫地称赞他是 “爱护小动物的小画家”。并在集体面前表扬了他。听了之后 他的创意更大胆了,杨子越说:“我再帮小鸡们画上一个太阳,这样小鸡就不会觉得冷了。于是他又在画的上面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独特、新奇的想象、构思常常超乎我们的想象。而幼儿有一种“乌龟心态”:好奇的小乌龟把头伸出来,如果很安全,它便自由自在地、好奇地观察外部世界;一旦有危险情况,头便马上缩了回去。这件事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假如教师忽视了幼儿的创作意图,甚至误解他们的想象力,也许幼儿的创作细胞从此就被扼杀了。教师要能接受幼儿的“越轨”、“顽皮”,抓住机会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满足幼儿的创作欲望,鼓励幼儿大胆思考和创造。

探索孩子的美妙世界

初为幼儿教师,面对一些无助而弱小的孩子心里一片茫然,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引导、教育他们呢?面对种种的困惑,面对种种的猜测走进了幼儿园,和他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一起玩耍,慢慢的融入了他们,慢慢的走近了他们,一步一步地懂得了很多,了解了很多,原来孩子的世界如此美妙!

工作了一年以来,学习到了很多,意识到了很多。参加了这些次教研活动更是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加了高层次的认识。通过这一年的教学实践和保育生活,总结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放飞孩子的心灵

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眼睛是纯洁无暇的,思维方式是独特的。他们的小眼睛里看到的世界是美丽多彩的,是五彩缤纷的,黑暗和丑陋是不属于他们的,所以我开始以孩子的角度来看、来想问题了。前几天,我们班在上“秋天来了”这个主题中的“秋天的菊花”的时候,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的“菊花”的“花瓣”,并且给他们做了很标准的范图,让他们照着粘贴。结果他们粘得一塌糊涂,把“花瓣”粘得到处都是,花枝上、花叶上、就连地上也有,甚至有的半空中也有。唉!当我很失落的把他们的“作品”插在墙板上,他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却都美的不行,听,他们还有一番议论呢!“瞧,我的多好看,我的菊花花瓣被风吹得在跳舞呢!”(其实他贴的花瓣到处都是)“还是我的美,我的菊花开的最大了,比老师的还美。”(其实他的花瓣都贴反了)不过我转念又想,他们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我的范画太死板了,他们的作品才算真的有灵气,他们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品。孩子们的想法多可爱啊!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有他们的世界,他们有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聪明和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只有让他们自由、充分的发展,他们的心就会装上理想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二)善于激励宽容孩子

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教师要善于接近幼儿,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每个班上都有一些很特别的孩子,教师要平等的对待他们。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有其可爱的一面。教师应宽容,以诚相待,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快乐。

是的,孩子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对他们也要因人而异。我们班有一个叫林思颖的小朋友,他刚刚来我们班的时候,几乎整整一天不说话,老师教小歌谣、小律动的时候,他总是在呆呆得看着;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任凭你怎么喊他,他也不参加;甚至吃饭了,他还是楞楞的,吃完一碗就再也不吃了 这个孩子让我感到深深的疑惑,他的内心是什么样的?他在家里也是少言寡语吗?时间长了会不会得自闭症?这一连串的问题始终浮现在我脑海中。终于有一天,在她妈妈来接他的时候,我向她妈妈反映了一下他的情况,他妈妈很吃惊的对我说,他在家里可好了,什么都说,什么都做。哦,可能这个孩子于是,从那一天起每当唱歌时,我总是和他靠着,用眼光去鼓励他;每次游戏时,我总是拉起他的小手和他一起做;每次做美工作业我总是表扬他的小手巧:每次吃水果的时候,我总是让他去给大家发 “付出总有回报”, 到了现在,我们的小思颖,每天都是高高兴兴来上学,开开心心的和老师聊天,和小朋友玩耍,积极地参与活动.他真的变了,变成了一个老师心目中最棒的孩子!

是的,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置之不理,任其发展的话,这个孩子将永远得不到发展,不喜欢参与任何活动,进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其实,教师每一次赞许的点头,期待的目光,亲切的抚摸,都会使孩子受到激励。

(三) 以身作则,创设良好的环境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与帮助下形成的,我们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幼儿期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所以面对孩子,我们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幼儿一个学习的榜样。我国著名教育家孔老先生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善良,文明,礼貌待人,仪表大方的老师必将受到孩子的喜欢尊重。如果情绪沮丧时态度粗暴生硬,情绪愉快时就无原则地迁就容忍,这种情绪波动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障碍。我们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影响着幼儿,在生活中应始终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用环境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其次,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生机,能陶冶心灵的自然环境。《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行为问题才会逐渐减少。

“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顶着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这样一个光环,有责任更有义务。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股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水。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说:一个教师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只能是个“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徒有虚名,只有“教书”“育人”结合起来才是个好的教师。让我们自由,尊重和关爱每个孩子,让他们从小在自由中发展,在尊重中培养自信,在关爱中得到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根据孩子的现场表现,给予有效的回应

12月12日上午,我们在实验幼儿园相聚,与上海名师张红老师面对面交流探讨教学的真谛,感受上海名师的风采!来自上海市的名师张红老师为我们带了两个精彩的教学活动,分别是小班科学活动《糖果屋》和大班的科学活动《身边的筷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红老师的在课前的熟悉,那精彩的语句,师:聪明的小二班在哪里?幼:在这里!师:聪明的小二班,来,过来碰碰我!(把手张开)不要太高喽!师:能不能用好听的声音问老师们好?幼:老师好!师:举起双手,打招呼,和老师们比比谁举的高!大班的孩子则更幽默老师和孩子们约定:还记得之前和你们的约定吗?检查自己所带来的东西,今天我们要做到“聪明、干脆、有力”。师:举起首长的手,首长是谁?幼:……师:上海市市长是谁?幼……是平湖市市长师:对啊,怎么说成是上海市市长拉(随意答辩)幼:客人老师好!师:客人老师好,客人老师辛苦拉!……为教育服务!……这样的开场,是对孩子们的要求,这样风趣的话语让在场的所有老师们在欢笑中意犹未尽。

第一个活动开始了是小班的《糖果屋》,整合了孩子的动手能力,糖果的形状、味道,言语表达能力等等,为了让孩子喜欢说、愿意说、大胆说,张红老师加重了语气,放慢了速度,教会了幼儿学会倾听能力,从而培养了幼儿敢说、大胆说的能力。在课中每个环节孩子都与糖果接触,但是老师必须知道孩子爱吃,要让他接触到糖但不能吃,一定要到最后环节才能让他拿到手,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保护何能很多,孩子就有可能想到保护就是把糖放进他们的嘴巴里,这样老师就可以自然过渡到剥开了,尝一尝!体会到了润物细无声、教学了无痕!

第二个活动就是大班的科学活动关于我们熟悉的筷子,以游戏的方式导入,在观察比较中进行筷子配对;在游戏比较中掌握不同的筷子颜色、长短、功能;在分享交流中了解筷子的种类及用途,张红老师对活动中老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又有同伴间的合作、赞赏、交流;会思考的孩子能对同样的答案用不同方式来表达,能在活动中关注到听老师的要求,关注同伴在说什么,张红老师提升着孩子原有的知识经验。活动现场,孩子天真的话语引来全体老师的欢笑,孩子们对活动的积极参与和他们独特的表达,更让我感悟到张红老师所比喻到的教师的引导就像一味恰如其分的调味料。

两个教学活动之后,张红老师又与我们进行了互动交流,结合两个活动阐述了教学背后的理念与思考。张老师说一个好的活动一定要抓住3个关键词:一要吃得透,就是对教材要有透彻的理解、把握与分析;二要点得准,即点准每一个环节的要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回应也只要抓住环节的中心点即可;三要抓得妙,根据不同的班级,设计不同的提问方式,根据孩子的现场表现,给予有效的回应。这几个关键词在张老师的两个活动中体现地淋漓尽致。那天虽然本是休息日但是让我比休息更快乐,更带劲,让我丰厚、积累自身的教学实践,体味着真“润物细无声、教学了无痕”,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丰厚底蕴。

TAGS:探索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