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模板合集7篇

进修社 人气:2.05W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模板合集7篇

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实行开放性的思品教学,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现把本学期的教学总结如下:

1、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一课,我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甚至在校外组织活动学生讨论做到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一课,我带领学生在许可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如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我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这样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教学中,我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我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按照《课标》要求优化思品课堂教学,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2

弹指一挥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至今已有近四个年头,四年的所见所闻使我深刻地领会到: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那么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如何提高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很幸运!市教育系统提出的“六认真”给初出茅庐的我指明了方向。现就对几年来本人落实“六认真”的一些情况作个总结:

1.备课:备课是一名教师构思课堂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该教师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感悟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与创造精神。在备课中,我的做法是:

(1)首先查阅所讲内容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要求,对教材内容不拔高也不随意降低难度。

(2)在教学设计中,多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材料,设计一些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的特征并在参与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不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出完全定稿的剧本,一方面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教研组集体活动中交流,在小组成员提出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另一方面,考虑不同班级学生能力层次的差异,灵活运用教学设计,尽可能考虑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注意培养、锻炼自己的教学机智。

(4)课后及时对该课教学总结、反思,写好教学后记;并提前两课时备课,以做好下次上课的充分准备。

2.上课:备课是上课的准备,但某种意义上说它只是纸上谈兵,而上课则是“实战演习”,我曾经在一次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无意看到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不喜欢的科目,中学生选择比例最高的是思想品德(政治)课,选择的学生数占三成。我觉得开卷考试的改革固然是一个重大冲击、,但是根本原因还在于部分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仍延续过去的那种“唯书至上、照本宣科、教师一言堂”做法,使思想品德课上起来苍白无力,变成了空洞乏味的说教,所以学生不愿领情。基于此,我在上课中的做法是:

(1)要求学生根据本地《拓展强化训练》中的“学习目标”与“知识梳理填空”做好预习工作,以减少和消除学生的陌生感,讲课时注意条理清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2)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热点话题,选取近期的全国或地方热点新闻时事背景,使学生融入情境的活动过程中感受育思想品德课程的近距离,并引导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亲近社会的情感。

(3)讲练结合。在讲完一些重要知识后,我通常会选取相关的典型中考题或学生手头辅导用书中的相关试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3.作业练习:作业练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渠道。我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过程中:

(1)用好市教研室统一组织使用的《拓展强化训练》(重基础知识的检测)。

(2)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认真批改,在批改中了解学生的作业书写规范情况、作业完成的质量并帮助部分“问题”学生及时纠正,养成规范。

(3)注意作业布置的层次性:针对不同的班级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布置方面某些时候注意区别对待,突出层次性,后进生注重基础,其他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要注意能力的平时养成。

4.辅导:辅导是教学过程的延伸,也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又是沟通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的重要渠道。

(1)对于成绩拔尖的学生,我重在学会立志、学会做人的教育辅导,学业方面加强单科成绩提高的.个别辅导,力争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获奖,让他们的潜能、才智得到充分发展。

(2)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辅导,重视基础知识的过关。及时弥补缺漏,努力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有所提高。

5.考试与考核:考试和考核是了解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情况,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研究和改进教学工作。考试评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考试前,我都会对学生提出要求:诚信做人!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进行有效的自我检测,同时要求学生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各种考试,不要对考试有太大的心理包袱,影响发挥。考试结束后,我做的工作是:

(1)认真批阅试卷,并进行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及各道试题的得、失分统计工作,部分练习卷对部分学生进行面批。

(2)由于许多时候,学生答基础题发生错误不是不会而是粗心大意,基于此,我通常会在试卷发到学生手中之前,分批叫上一些学生来到办公室拿着自己的试卷将答错的基础题自己现场订正。

(3)及时进行讲评,在讲评中跳过同学们都做对的试题,重点讲解、分析学生错误率较大的试题,并在讲解、分析的过程中注意渗透一些基本题型,如组合式选择题、漫话题、探究类试题的解题策略。

(4)要求学生对自己常发生错误的试题建立错题目录,谨防再次发生同样的错误。

6.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的操作能力,有利于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定位之一。因此,近年来,“探究与实践”类试题在各省、市中考思想品德卷中几乎都有涉及,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定期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社会调查、出黑板报、研究性学习、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在“六认真”的指引下,经过不懈努力,我的教学业绩显著,所教思想品德课深受学生欢迎,历次是统考成绩也位居同层次学校前茅,并且本人在《xx》、《xx》及《xx》、《xx》、《xx》、《xx》等各类杂志、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及各类中考辅导类文章200余篇,主编或参编各种教学辅导用书15余册,多次辅导本校及外校初三学生撰写、发表“政治小论文”, XX年来一直受我市教研室委托独立命制全市初一、二期中、期末试题及初三的调研测试卷,参与苏州市中考统一使用复习资料的编撰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面的路还很遥远,再加之我是一个工作不到四年的年轻教师,自身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尚有许多要学习、借鉴的东西,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研究的征途上不断绽放光彩!

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本学期来,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在自然生活中观察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目标达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学习了利用规则调整关系。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3、初步了解了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4、了解了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了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珍爱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质。

6、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了解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9、学会了看交通图;学会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发现交通中的问题并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4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逻辑为依据开发的综合性课程,存在着大量的道德因素;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一切从学生出发,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尊敬他们每一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每一个人具有的独特价值,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是上好《品社》课的前提。从人道的角度出发,尊敬儿童的差异和感受,如怎样做才能使有些学生的自尊不受到伤害,在表扬部分学生的同时,不要让其他学生感到自卑;再考虑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时,不让个别学生感到孤独;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尊重儿童发展的差异。

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例如学校在进行抗震防火逃生演练时少先队都会提前通知的。如果正好逃生演练前一天正好有品德课,就可以讲一讲在逃生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例如地震应先用双手护住头;火灾应用手绢捂住鼻、口,当然也应该告诉学生如果你忘带手绢可以用衣服等代替也要跑,不能等着让火烧死等。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思品课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例如教《妞妞的困惑》一课如果课前让学生搜集绿色食品、无公害水果、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志,学生未必认识。于是我就从网上搜集了这些标志,做成课件,上课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新鲜名词,他们一定会记忆犹新,日后再购买商品他们一定会注意这些标志的。

由于我的知识很有限,再加上我是外地教师,认识的人不多,所以有的课需要请人做报告我没好意思请。例如电视剧的制作流程我不是很懂,所以很难讲明白。再比如说,请一个人我们地区的道路变化,我也没好意思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体验实践、探索研究等方式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5

一、学期目标

本期来,本人承担了四、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担任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好几年了,突然转科任教《品德与社会》,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单单学习教材就用了整整半月。虽然是一门不甚重要的副科,但却肩负着引导孩子们认识社会并促进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重任,自然不能小窥。

开学初,用了足足半月的时间,将三、四两册课本认真的研读了2遍,理清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品德与社会》,顾名思义,就是一门教授学生认识社会、提高品德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学习,我发现,该套教材在整体构建上,不仅对学生成长的不同生活领域与社会环境中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有机整合,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方方面面的社会常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针对教材提供的各种场景、内容、主题,我在教学中都尽可能的通过引导学生真实的生活实例与之联系,让学生在现实、或仿真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辨析、感悟等,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从而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我的优点和不足》一课时,我通过故事《小树》,引发学生对自身、他人的闪光点进行思考,并开展“小小辩论会——开玩笑、管闲事是优点还是不足?”,帮助学生自我剖析,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通过本课的教学,既教育引导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也教育学生要有意识地发扬自己的优点,克服不足。

在教学四年级《购物的学问》时,课前先鼓励学生分组到身边的购物场所去看一看,做一次关于商品价格变化的社会调查。课中,运用讲授、讨论等形式教授学生购买商品的方法、窍门。并开展角色扮演(商贩和顾客),来体验购物的过程等。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很强。这次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引领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勇于实践,增加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通过观察活动,了解、认识商品的各项信息,懂得他们的重要性,初步具备了合理购物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教育学生在购物讲价时要注意技巧,礼貌购物,同时渗透了诚实待人、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教育。

人是一刻也离不开社会的,再过十几二十年,现在的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社会中实实在在在的重要成员,他们将是社会的主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作为品德与社会的任课教师,我肩负有让孩子们了解社会,学会适应社会的重要责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组织多种的教学活动,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孩子有一双观察社会的眼睛;通过小讨论、辩论会、“角色扮演”、课外阅读等活动,引导他们在课堂中体验社会活动,教会孩子们与人相处、正确处事的方法,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方方面面的知识。

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7

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们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们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们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山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