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样式

进修社 人气:1.3W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当前就业工作带来的压力,我县迎难而进,切实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完善政府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针对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失地农民等不断涌现这一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难题,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总结工作经验,促进下年工作,现将*年工作总结如下: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样式

一、工作完成情况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照年初与主管局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结合工作实际,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创业培训。开展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创业培训510人,占目标任务500人的102%;

2、开发就业岗位。开发就业岗位1836个,其中:企事业吸纳1703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33人(含"零就业家庭"就业人数10人,涉及户数7户),占目标任务900个的204%;

3、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新增城镇下岗位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77人,占目标任务330人的114%;

4、城镇登记失业。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94人,其中新增办证940人(大中专毕业生2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5%,未突破州下达的4.6%的控制目标;

5、城镇新增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1571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721人、灵活就业人数1213人,占目标任务750人的209%;

6、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就业13097(省外6891人,省内3133人,县内3073人),占目标任务13000人的101%;

7、稳定困难企业就业岗位。稳定困难企业就业岗位618个,占目标任务450个的'137%;

8、小额担保贷款审批发放。审批小额贷款1212笔,实际贷款675笔,贷款金额3359万元,占目标任务900万元的373%;

9、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技能培训25期1505人,占目标任务1200人的125%;

10、失业保险扩面。至10月底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717人,实际缴费3206人,新增参保人数196人,收取失业保险基金79.88万元;申领失业救济金1301人(次),发放失业救济金68.72万元。

11、信息上报。以工作简报和就业工作信息的形式上报工作信息21条,占目标任务20条的105%;

12、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工作。*县*年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工作任务为163人。截止12月5日,全县共有331人申请鼓励创业"贷免扶补"贷款,已审批240人(笔),实际获贷167人(笔)833万元,占州下达目标任务数163人(笔)的102%,带动了880人就业。

在获得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小额贷款的人员中,有农民工79人,失业人员83人,大中专毕业生5人。

13、劳动事务代理工作。共办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5379人次,其中:为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代存档案4140份;为灵活就业人员办理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213人(已发放1080人212.2万元,其余133人正在办理当中);为求职人员进行职业介绍26人。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自2003年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劳动保障局局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工商、税务、城建、教育等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后(虽有人员变动,但变动后继续由相应职务的人员自行替补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一如继往地切实履行职责,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到基层部门调研指导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就业再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促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突出政策扶持,为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营造环境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年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面对这一现状,我县根据州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稳定就业和农民工工作意见》和州保障局、财政局、州人行《转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办法推动创业促进就业文件的通知》文件精神,通过制订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找准上级政策与我县县情实际的结合点,不断推动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做好政策宣传。今年以来,我县通过电视宣传、印发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研究深入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活动,使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及时了解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工作总结《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二是抓好政策落实。*年5月以来,根据上级精神,在原来开展小额担保贷款的基础上,我县又积极开展了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工作,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分管此项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劳动保障局长为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文政发[*]82号文件),确保我县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三是抓好政策落实工作。认真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失业证》、《农民工服务手册》的发放工作,严格审核发证程序,为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把好关,积极抓好创业促就业工作。累计办理《再就业优惠证》3341人,其中新增办证110人("4050"人员办证22人);办理《失业证》2380本;办理《农民工服务手册》2493本;

(三)坚持多措并举,为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拓宽渠道

一是加强与长期劳务输出地的协调联系,多方收集用工信息,及时为有外出意向的人员提供岗位信息。二是把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开展实用的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以培训促创业。三是通过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实现异地就业,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劳动力的内转外输。劳务输出工作的有效开展,使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异地就业。

(四)注重服务引导,为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一是召开用工招聘会。1至9月,共举办了用工招聘会14场,现场达成用工意向176人。二是切实抓好就业培训。我县以加大培训促就业为重点,切实开展城镇失业人员及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工作。*年以来,在原有的SIYB(创业)、美容、美发、计算机操作、中式烹调、电焊、氧焊、高频缝纫、家电维修、市场营销、家政服务、保安、摩托车修理等13个培训工种的基础上,又增加开设了公共营养师、保健按摩师、修脚师、茶艺师、足部按摩师、康乐服务员、营业员7个工种,现开设培训工种20个。培训就业率达75%。三是开展就业援助。切实做好对"4050"和双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再就业援助工作。四是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开展无"零就业家庭"、无双失业家庭的"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各类困难群体就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五)立足载体建设,为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平台

一是抓好县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建设。修缮了职业介绍所,设立求职登记、用工登记、职业指导、档案管理、劳动事务代理等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牵线搭桥,调节劳动力供需关系,促进劳动力合理配置。二是抓好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针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实际需要,切实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开化镇16个社区全部建立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32名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在推进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再就业资金缺口较大,严重制约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2008年底至*年以来,就业再就业工作经费减少且资金划拨不到位,以致公益性岗位人员岗位补贴资金压力大、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不能按时发放。

(二)"招工难"与"就业难"矛盾并存,供需双方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求职者求职难度加大,竞争比往年更为激烈,难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虽然前来应聘的人不少,但符合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不多,难招到想要的人才。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再就业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统筹城乡就业体制的开展,大量外地人员和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企业就业,发致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城镇下岗失业员的再就业增加了很大压力。

(四)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进展缓慢,虽然财政已安排专项担保资金,但由于商业银行并没有从政治高度来理解小额担保贷款的功能、作用,完全当作纯粹经济行为来运作小额担保贷款发放事宜,程序繁琐、复杂。再加上担心贷款回收能否到位,导致工作进展缓慢。

(五)部门间协调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在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过程中,各部门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因为工作协调、衔接不够完善,容易导致套取再就业优惠待遇现象的发生。

(六)农民工维权意识相对较弱。一方面是对相关法规政策不熟悉,不清楚劳动者按国家规定能够享受哪些合法权益,更不知道发生维权纠纷时应该找哪些部门解决;另一方面是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农民工往往倾向于私了,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害怕得罪企业会丢掉饭碗而不敢求助于法律途径解决,不能自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下步工作应对措施

(一)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畅通就业渠道。应进一步加大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求职登记、岗位收集、专场招聘的服务力度,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尽可能地组织用人单位到我县招聘人才。针对不同的求职群体,组织系列专场招聘会,如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技工专场招聘会、服务业专场招聘会等等,增强招聘的针对性,提高求职成功率。

(二)实施实用技能培训计划,提高就业能力。依托公共就业培训机构,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规模,丰富培训内容,延长培训期限,加大培训投入。此外,还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将劳动技能培训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切实增强求职者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

(三)扶持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审核发放小额贷款切实帮助创业者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继续鼓励、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从而不仅解决其自身就业问题,还能创造就业岗位带动他人就业。

TAGS: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