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跟岗学习总结三篇

进修社 人气:2.58W

精彩的学习生活在不经意间已告一段落,相信你积累了不少学习心得,让我们一起来写学习总结吧。但很多人说起写学习总结都是毫无头绪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跟岗学习总结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跟岗学习总结三篇

跟岗学习总结 篇1

根据“国培计划”——湖北省农村骨干教育跟岗学习项目安排,我于20xx年3月7日来

到跟岗学习基地校——武汉初级中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学习培训。严格按照《“国培计划”——湖北省农村骨干教育跟岗学习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和基地学校安排,在导师蔡方中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跟岗学习的所有流程。在此期间通过认真参与听课评课、教学实践、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考察校务管理等各项培训活动,可谓是受益匪浅。思想态度、教育教学理念发生深刻的转变,专业发展水平、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最重要的是我的教育教学思想将在此期间渐逐走向成熟。 总体体会

1、科学管理出名校

武汉市初级中学之所以连续十年荣获市、区“初中教学质量奖”。今年三月又创佳迹——考5个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科技班。这一切成绩归于学校管理者能及时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实施“科研兴校”战略。 武汉中学是一所公办民助性质学校,重视创设出和谐的育人环境,使教师爱岗敬业,学生爱学爱校。多年来,武汉中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牢记董老提出的“朴、诚、勇、毅”四字校训,狠抓校风建设,在尊重学校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对时代精神的汲取和接纳,在开放与融合中创新学校文化,提出了符合武汉中学特点和时代要求的 “人格教育”办学理念,探索了一条具有武汉中学特色的办学模式,注重了课堂内外、学科之间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交融的教育,着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在跟岗学习的这段时间,我感觉到他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都非常人本,非常科学;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教学这一块的管理,方方面面具体化、可操作化、高效实用。 2、科研兴校出名师武汉初级中学的教科研氛围很浓,这是我感触最深的地方。我感觉在这种科研氛围中,我像是一棵久旱而停止生长的树苗,在这里遇着甘霖而飞速成长。 我们那一期一个所谓的“教研月”活动,实在是如同儿戏,走过场而已。武汉初级中学的“讲一听十研六”贯穿学期始终,还经常开展武昌各种形式的科研教研活动,还有分年级分学科的集备活动等。该校每一节集体备课都是围绕一个研究主题进行,扎实而有效,他们定期开展活动,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研、讲、听、评中完善出精彩的教案、案例和课例研究。我认为名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出来的。

3、高效课堂出成绩

武汉初级中学以科研兴校,其实重科研也就是重教学。这一个月来,我听许多科研课,也听了很多常态课,他们这些课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效率高。从落实双基能到三维目标,从知识获取到形成技能和能力,从学习到应试,方方面面都落实到位。特别是练习设计, 每一题都是经精心设计或精心挑选,确保练习到位应试就能到位。不仅如此,就连评价教师课堂时提问对象也有所规定,分后进生、希望生和尖子生,希望生提问率不得低于50%。可见他们的课堂兼顾到了升学率,不得不令我辈叹服。 我曾帮导师批阅过八年级物理《欧姆定律》这一内容的测试,是我们九年级电学的重难点,100分的试题,我一节课没能做完,而他们全班能准时交卷,并且90分以上近18%,80分以上高25%,60~79分占50%以上。当时我了然了,少年大学生就在这里产生的。 另外,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全球信息数字化、学习网络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辅助教学显示出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拓展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武汉初级中学的教师掌握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教师的职业技术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使用,让他们的课堂容量大,效率高。

零星感悟

感悟1:付出与回报始终平衡的。我们教师工资待遇比武汉中学教师低得多——但不要抱怨,因为他们教师比我们教师付出劳动多得多。一位学长对我说过:在我们这教十年书批改作业本数量不及在武汉中学教教一年批改的数量。我们教师之所不求上进,不钻业务,不搞研究,是因为待遇太低;我们之所以待遇太低,是因为我们没有全身心的投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是在混日子还能奢望高工资待遇吗。另外,我也从中感悟到了专业教师与业余教师的区别所有。

感悟2:教师的生涯也应该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有很多教师是长不大侏儒教师——教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有长进,只是岁数增大,皱纹增多,头发变白。而名校教师是由生手教师→熟手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导师→专家不断成长。

感悟3:我们的备课制度早就应该改了。我们大部分老师的备课是为了有个本本应付检查,对教学毫无意义。至置怎样改我们可以借鉴名校,但不能照搬,因为他们学校大教师多。但有一点分工备出优质教案,同课头教师以此教案为基础做出个人二次备课。

感悟4:应该让学校有高度自治权。要想把我们乡镇地方学校办出色,搞好教学质量,必须也来个公办民营,这样就能让学校有高度自治权。教师录用与招聘要经过校长、家长认可,不得由上级管理部门随意安排。否则学校成了收容所,有损我们整个教师队伍成长。另外不称职,无责任心教师学校有权随时让他走人;对于出色的教师工资待遇要体现,与普通教师要有明显差距。

感悟5: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目前所说的教学质量体现在升学率升学率高,教学质量就好。一个学校要想有很强的生命力,除了教学质量高,还得有好的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设备,其实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有了高升学率,就有生源,有生源学校就可以富有,学校富有 就有资金投入校园建设;反过来好的校园教育教学设备和好的环境和科学的管理自然就会出成绩,自然就会有高的升学率。我们学校资金没有完全下发到位,教师奖金不能有,那有资金来投入建设,所以质量差并不完全是学校的问题,更不完全是教师问题。武汉中学之所以能在众多而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立于前列,就因为他们三者皆备。

感悟6:公开才能做到公正。到武汉中学学习一段时间,我这个外人能对学校很多事业知道得很清楚,是因为他们的校务公开工作做得很到位。好的坏的都公示出来,大小事务活动都公开,这样增加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公正才能从中体现,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样做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和教师的不良表现都会公开,不像我们人藏着揶着,顾及什么面子。我们是要了个人小面子,丢了学校大面子。

感悟7:学生的素质教育应从学前抓起。我们初中教师,要想中考取得巨大的成绩,仅从初中抓起是不行的,多数人已在小学阶段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当局掌权者,应该想想如何从你上任的那一年起,从那一届的学前班和一年级娃娃抓起。而不应就死盯着中、高考的成绩,要重视学生的培养过程。少年大学生是如何产生的?

跟岗学习总结 篇2

为期一个星期的跟刚学习活动已经完满结束了。虽然学习的时间不长,但是这次学习的理念足以让我用毕生的时间去实践。

生本教育在课程改革中兴起了一股热潮。在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生本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试点实践。我跟岗学习的学校——惠州一中正是生本教育试点之一。而且他们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的实践。老师们经验丰富,成果累累!让我这个教师新手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我的指导老师是朱永平先生,他是我们惠州信息技术学科的老大。能够向他拜师学艺真的是我的荣幸。在此我从以下几点来总结一下我的学习收获与心得体会吧!

一、 教师的思想理念

由于我们学科的特殊性,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要有正确的定位和坚定的思想理念。信息技术老师除了备好课,上好课之外,更多的是要协助学校完成其他的教学之外的工作,如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学生网上报考报名工作,校园网络建设工作等。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们不但要有育人之心,更重要的是要有服务精神。不要以为事小而不为,我们的价值往往就是从这些小事从体现出来。此外,心中要有坚定的思想理念。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虽然该学科不用考核,但也不能因此而放宽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学生的要求。或许你的付出没有像主科老师那样立刻见效,但是作为信息技术老师,你要坚信信息技术迟早会纳入高考学科。而且信息技术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应该从你这个老师身上学会一些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正如朱老师所说的那样,如果连你自己都看低自己,那谁会看得起你?

二、 课堂教学方法

惠州一中,生本教育实践在信息技术学科进行的如火如荼,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观摩了他们这一理念实施的全过程和操作方法。因为信息技术目前没有高考任务,所以实践生本教育的方式还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我简单陈述一下他们的操作方法吧!

开学的第一节课,他们就给学生说明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具体安排。把课程分为几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可以参照书本的综合活动的主题也可以自己确定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一个作品,最后进行一个作品的展示汇报。

在学习期间,我们观摩了朱老师等几个老师的第一节布置任务,第二、三节学生小组合作创作和第四节学生成果汇报等课程。从一个模块学习开始到结束,除了第一节课老师是主角外,其他的课堂时间都是学生当主角,老师只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在辅导他们。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里,我深刻感受到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到的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的工作看起来似乎非常轻松简单。但是如果真正实施起来却没看的那么容易。和我一起去学习的还有另外一个老师,她回来后立刻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不一样,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一样。她也碰到了种种的困难。通过观摩学习和真正的实践。我觉得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高。不过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不可否认学生的智商。只要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没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到的。甚至做出来的效果往往超过老师的估量。

2、 班级不宜太大。班级大,学生多,老师的监督指导不到位。这样问题就出现了,积极的学生越来越好,稍微懒惰点的学生会越来越懒惰。生本教育,关键是学生的参与度。参与度高了,课堂的整体效果才可以体现出来。

3、 生本教育的理念要深入人心。在现在的高考制度下,成绩才是硬道理。那么生本教育的生存途径在哪里呢?只要学生、老师和家长都理解和支持。那么这个新生的理念才会有现形的机会。

4、 老师的综合素质要高。虽然说人不是万能的,但是作为一个老师,我深感不是万能就万万不能。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面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调控课程和解决学生问题。老师真的是要活到老,学到老了!

三、 教师生涯的规划

作为一个老师虽然每天的生活工作都差不多,但是也不可缺乏对自己职业的规划。一个人不能缺少目标和理想而活着。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外,还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电脑知识。软件使用,硬件维护等知识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和积累的。如果说信息技术老师的成绩体现在哪里?发表论文,指导学生作品参赛,带领学生参加奥赛是最好不过的体现了。

四、 结束语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让我这个遇事措手不及的新老师收获良多。也改变了自己的一些理念和想法。更加坚定了我做信息技术老师的信念。

感谢xxx老师的悉心指导,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是我深深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对学生的负责与宽容,对同事的关心与照顾,对人生的从容与阔达。期盼某一天,别人也能够这样来评价我!呵呵~努力,加油!

跟岗学习总结 篇3

9月下旬,按教育局和项目组的部署安排,我们xx市中学名师培训班的学员走进省外名校,赴xx开展了跟岗学习活动,与名师就教育理念、课堂教学管理、教学实践与研究、教学风格形成等话题进行交流。

第一天,我们集中听了xx和张xx两位教授的讲座,内容包括教育科研论文、文献检索与应用、读书与专业成长等。这些都是常谈常新的话题,通过听讲,增进了理解丰富了自己的认识,对一些疑惑问题如研究课题中的有关项目的写法和具体要求,拓展文章的深度,如何更好地阅读等内容也有了深一层的思考,为寻求解决办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特别是对实验报告类的“研究方法”这部分的写作要求认识比较模糊,通过教授的讲座,我认识到“研究方法”的内容也不只是一两句话,而是包括要研究的问题、样本性质、信息收集工具与程序等内容,而且描述要详尽具体,考虑的问题要细致周到,总之要让读者能很好地重复你的做法。还有,对于写文章“无话可说”怎么办的这一老大难问题,洪xx教授就提到了关键还是“积累”的问题,他还把这个过程比喻成女人生孩子,不是想生马上就能生下来的,得有十月怀胎的过程,这就是平时的留心和积累。比如有好的想法或话题就及时记下来,留心报刊和平时与人交流等有启发的内容等等。一些道理我们也似乎明白,但还是没有很好地实行,看来“知易行难”这个现象得要努力克服。

张孔义教授提到的职业倦怠与教师成长的话题引起了我们的深思:职业倦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工作的机械重复,没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教师没有体验到成长的幸福。他提议教师要多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特级教师专著以及关于学科教学的著作,还要阅读当下的学术论文。读书要读经典,“读一流学者写的书”“读一流的书”,阅读能用别人的理论来解释自己的成功之处,在书中会发现你教学行为的依据。读书还要有方法,只读不动笔是效果最差的读书,而最好的方法是摘抄,还要用自己的经历来说明它。这些关于读书、研究、成长的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接下来的三天,是按学段学科分组到定点学校展开跟岗学习,主要内容有观摩名师上课;观摩教研活动;在名师指导开展备课、上课、评课等活动。我们组的定点学校是xx市xx中学。这是一所环境优雅、设备精良、管理一流的国有民办中学。

在xx中学的这些天里,带给我的冲击可以说是用震撼来形容,这不只是视觉上的,更有自己教育的思索――在惊叹、钦佩的同时,更多的是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反思。在参观校园的时候,我就在想:这华丽的建筑、高档次装修,会否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压抑学生好动的本性?学生的活动场所较小,他们的课外活动有保障吗?如果学生的场所只限在教室,会否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影响?我曾看到校园建设变得“现代化”了学生反而不喜欢因为没有了太多活动空间的例子。带着这些疑问,我特地留意课余时间学生的情况,还专门到操场看了课间操的情况,事实上,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下课后学生一样可以追追跑跑,一样热闹非凡,能充分利用空间,开展跑步、跳绳等课间操活动。相反,我们农村学校虽然大有活动空间,却组织不好没有很好地利用。而且,xx中学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我们也留意了诸如社团活动、各项比赛等活动。除了棋类、球类、田径(拔河)等常见项目,还有攀岩比赛这样的项目!我当时就反思,自己所工作的学校校园宽阔,有充足的活动场地。上午11时35分放学,14时25分才上课,比起建兰中学(杭州类似这样的学校大多如此)12时放学13时15分又开始上课,学生中午的时间多得多,无论是活动空间还是时间都很有利开展课外活动,还有那个攀岩比赛,我这就更适合了,因为学校就处在石灰岩地区,周围都是石山。但我们都以安全问题为由,限制或根本不许学生有这样的活动。所以,客观条件重要,但并不是关键。很多客观上的困难可以通过努力而得以克服。比如一些教师埋怨学校装备差、教学资源少而影响某些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只要师生努力创造条件,或者采用另外的方式,这些活动还是能够正常开展的。有了正确理念下的行动,我们就会少了很多主观上感觉到的困难。

在建兰中学,可随处体验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在走廊,在楼梯转弯处等地方,都是学生个性张扬、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那里有学生创作的书画、摄影、手工制作、文学作品,如三楼的走廊墙上的一个“暑假去了哪儿”的专栏里就展示了学生的旅游见闻日记,里面图文并茂,俨然是一本本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游记。另外,从对校门口的保安,到一线教师,还有仪器室、打印室、图书室、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的接触,他们的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也给我们留下了良好印象。特别是我们的导师金老师,他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对待工作的态度,本身就有榜样示范作用。身为副校长的他,没有被更多的行政事务所阻拌,而是深入教、研第一线且全身心投入,这种敬业、热诚、执着,对理想信念的追求让我们由衷敬佩。我们学习最后那一天的中午,您甚至还没吃好饭又匆匆赶去参加教研活动,这带给我们的,何止是感动?

当然,作为一线教师,对教学教研活动的关注也是重点内容。这些天,我们除了观摩指导老师的课,还听了其他几位老师的课。活动中深刻感受到指导老师金老师的教学理念――――对科学本源的关注,对学生科学思想科学素养的培养,而这正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改重要理念的体现。在八年级(13)班上的《物质的溶解(一)》一课,从课堂教学流程来看这节课没多少内容,先是由个别学生到讲台制作氢氧化钠等物质的溶液,同伴点评之后个别学生与老师分别制作饱和溶液,以比较蔗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最后学生在实验中验证了当给溶液加热时,原先不能溶解的(饱和)又能溶解溶质了,最终感受到饱和溶液的定义的重要问题――特别强调“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溶解多少溶质。这是一节“慢脚步”的课,在讲台上配制溶液的几个学生不慌不忙;台下的学生也有足够的耐心在看,在等待;教师也边操作(配制溶液),边巡回走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全方位地观察。

正是这样的慢课,学生才有可能充分思考,体验,感悟,才能让学生有“经历”,因为知识不是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由学生领悟得来的。而且,这样的慢课在接着的下一节课就体现了它的效果――在《物质的溶解(二)》中,学生很自然地得出并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也深刻感受到不同物质不同的温度它们的溶解度也不同。也令我反思自己及身边同事的教学,重知识技能轻人文培养,把教学定位并止于知识技能也就是过于功利,新课标实施多年,我们还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于传统的应试教学,我们具备的只是教学意识而不是课程意识,我们关注的是短期的效果而没有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总想让学生尽可能快地掌握知识,却忽视了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的东西。

注重科学思想、方法,关注科学的本质,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从金老师的示范课及指导修改教案和评课等活动中也能体现出来。在示范课中,实验中对金鱼的保护;提问和课堂活动时对学生的关注;通过活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从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教育;在指导学员教学设计和修改教案中,对温度计这一课的设计思考还有对体温计独特设计的追问;等等。这些都给我以深深的触动:我们过多关注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掌握,没有挖掘更多的人文教育思想。或许有教师说:我们让学生拥有了鸡蛋,何必再去考虑鸡蛋是如何得来的呢?事实上,这正是缺乏对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的关注,正如我们对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科学研究方法缺乏关注一样。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在得到鸡蛋的同时对“蛋是如何来的”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可能会为学生今后创造更多类似于蛋的东西打下基础,至少,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珍惜它,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这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的备课、评课议课中也体现了出来,如,我们上温度一课,导师对给我们先了解温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温度计的原理,种类,认识体温计,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然后就是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用体温计测体温这样的设计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不是温度计的使用(这只是操作),关键是让学生理解温度计的原理及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所以我们要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出温度?它的刻度是如何得出的?再结合温度计的发展、体温计的独特设计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比如体温计的分度值为何是0.1℃?它至少体现了对生命的重视和关怀。他认为,体温计及体温测量应该另安排一节课,让学生了解这些后,然后再测量体温。金老师不把温度计的使用作为重点而更关注原理和设计上,正是体现了他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对科学本质科学方法的重视。反思我们的这一节教学设计,我们只停留在 “知道”“懂得”“会操作”的层面上,没有对其中的科学人文思想给以过多的关注。在我们学员上的《物质的分离》一课的评议中,他提到我们不能为了赶时间或进度,不以不要拖堂为由中断、减删某教学环节,不要为此而忽略某些学生,这体现了对全体学生的关怀。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为师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质。教学过程中,我们仅仅是传授学生以知识,仅仅是让他们会操作、会读数吗?不是的,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懂得,科学是在发展的,拥有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的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在同伴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我们在集体备课中,感受到同伴精益求精的态度,有时为了一个教学环节讨论上半天,为了一个素材或一张照片而想方设法搜集,陈老师设计的导学案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有两位上课老师课堂的调控能力,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等,都使我受益良多。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模式、方法我们或许会容易学,但教学蕴含的内涵、教育真正的意义、教师存在的价值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惟一遗憾的,就是学习时间太短,思考还不是很深入,期待今后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这次跟岗学习,开阔了视野,切身感受到新的教育理念、高水平的教学管理,加深了自己教育的理解,再结合自身的实际,在体验中学习,反思,在对自己的否定批判中促进和提升。不觉间,短短几天的学习时间一晃而过,感觉似乎是刚刚开始,却已经结束了。但结束,不就是意味着新的开始吗?因为这些体验、反思与收获,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陪伴并影响着自己,使自己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行。

TAGS:学习 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