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

进修社 人气:2.14W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1

通过这部电影我感受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美丽,只要你心中有春天,不管被什么压制着,也同样拥有春天般的种子在慢慢发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颗闪烁的星星,所以每个人都有发光的一面,因为他们自己的特点是无法代替的。

这部电影就像在书写自己的人生一般,经常有大人说,你怎么还不懂事呢?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而我们哪知道在他们眼里的懂事到底是怎样的,好像怎么做都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下面来说说作为孩子的我,从小父母不在身边,但庆幸的是有慈祥的爷爷奶奶,他们会经常教导我做人的道理,所以以至于我没有走向迷途。这是非常庆幸的,我遇到过像电影中校长一般的老师,也遇到过像克莱门特·马修一样的老师,更遇见过像电影中调皮一样同学。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会因为作业没有达到老师规定分数挨板子,那可痛了,手都能肿上几天。所以本来胆小的我更不敢问老师问题,在后面上初中时我遇到了一位非常慈爱的老师,如果要形容他的话就是乌云密布后的太阳。可他教了我一个学期就离开我们学校了,春天里唯一那一点阳光没有了,我亲眼目睹学校里腥风血雨案件。但现在想想,我所经历的都不算什么,还有比这些更难容忍的。现在走在路上我经常看到路上乞讨的人,经常听说拐卖小孩的事情,最近也是在我们学校发生了一件事情,以前觉得只会在电视剧中发生的事情我也遇上了。

同时也让我对老师这份工作也更加坚定,作为老师不仅是要教授学生知识,现在这个社会更应该教会孩子为人处事,就像神墨教师誓词里面所写的,我们并不只是在教授知识,而且培育千千万万有能力面对未来挑战的人,身上背负着助亿万进步的重任。我们的责任不仅是孩子,也会是家长、同事、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我要做的是像克莱门特·马修老师一样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在我的工作中,我也遇到调皮捣蛋的孩子,遇到过胡搅蛮缠的家长,遇到过不被理解,但这些并不能阻止我前进动力,黑暗中总会有人站出来引路。

克莱门特·马修老师对每一孩子都充满了信任,从一开始就用心关注这一群孩子们,知道他们每一个人的优点。对他们都是充满爱和呵护。而我也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点,在现实生活中我要做的是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当你真诚地欣赏别人,别人才会更好地欣赏你,用心、用爱对待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弱小的,他们需要爱。孩子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身材矮小,没有力量,这奇妙又复杂的世界对他们来说既充满好奇又布满危险。有的孩子看似被人照顾着衣食住行,物质无忧,可是内心却极度缺乏安全感、缺乏信任、缺乏理解。他们对世界的探索常常被认为是搞破坏、他们的哭闹常常被理解为无理取闹。不懂孩子的成人像王宫里的国王,高高在上,权力极大,而孩子就像下面的臣子,必须遵从大人们的话……

多少人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可是我也是从孩子走过来的,我觉得孩子懂很多,他们懂得爱、有主见。可是,理解他们的人又有几个呢?正因为以这样的眼光看孩子,所以我们总觉得自己——教师,我要成为孩子们的太阳,给他们阳光和希望。我要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我要给予孩子源源不断的爱。

我热爱孩子,孩子同样的给我力量和爱。小小的一间教室,对我来说只是舞台,对他们来说却是世界。上课时那圆溜溜、黑珍珠般的眼睛认真的看着我,透出多少信任啊?老师说请某某小朋友过来帮帮忙,于是一群孩子争着抢着要当老师的小帮手,这表达了多少爱啊?和孩子在一起,我就和孩子一样年轻、天真,和孩子一样充满爱。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多少人奔着钱去了,而自己却选择了这个不赚钱的工作,教育于我而言像奔流的江河,从不止息…爱与责任,说起来就四个字,做起来却是千万字。做一名教师难,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更难,路途越艰难,证明前途越光明,自己就越要坚定方向。教育这一份事业是多么伟大。

我深知老师这条路的艰难,但我会想到克莱门特·马修老师一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因为内心深知自己的责任,所以从不放弃祖国的未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2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我曾在12年参加安徽省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的时候,一位授课老师在课堂上推荐我们观看过,当时因为时间关系,只是让我们欣赏了一些片段,所以这部影片在那时留给我的记忆不是那么深刻。然这次来芜湖面授则不同,授课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让我们观看,还就这部影片联系我们的所学布置了撰写观后感的作业。本想在网上随便下载一篇敷衍了事儿的,因为这样的情况很多,我这样做了也最多算是随了大流。但是,当我认真看完影片,我最初的想法改变了,让我改变想法的不是别的,只是源于自己内心的一份崇敬。

不得不说,《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视作品,我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去观看,能得到的感触会更多。影片中那位秃头、圆脸的马修老师一视同仁的教师情怀,最终让一群被大众视为身处“池塘之底”的孩子们在爱的感召下发生了改变。如果说马修老师让音乐打开了孩子的心门,那么我要说的是音乐在其中只是一种沟通共融的方式而已,真正潜藏于影片中值得我们老师去关注的,该是马修老师对待学生的仁爱以及他在逆境当中时时所传递的正能量。马修老师从没因为孩子的顽劣而放弃对孩子们的教育,更没有像院长那样用一种单一蛮横的方式对待孩子。在院长那种所谓的“行动”致“反应”的方式下,触发的往往是孩子们更大的反抗与仇视。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精神需求的,我认为马修老师能成功改变孩子也正是源于他在来“池塘之底”这所学校前就懂得了这些。所以在面对孩子起初对他的侵扰时,马修老师选择的是理解与包容。他没有将孩子拉去禁闭,当然作为一个智慧的老师,在“行动”与“反应”上他也并非是毫无反应,所以当马克森斯大叔被勒盖莱克的恶作剧而导致受伤时,马修老师对其惩戒的方法是让勒盖莱克去医院帮忙直至马克森斯康复。显然,马修老师在用他的方式在颠覆着院长推崇的禁闭式管教模式。结果从成效来看,显然马修老师的方式激发了孩子内心的真善美,勒盖莱克在医院的所见所闻成了非常难得的实景教育片段,当马修老师郑重的问勒盖莱克:“马克森斯大叔很善良,不是吗?”这一次得到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这种肯定不是高压下的威逼,而是一种发自孩子内心的肯定。所以说,教育是要有情感体验为基础的,这种体验结合我们这次所学,即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来说,可以说是幼儿社会化的途径。

既然要结合本次面授课程来谈,带着挖掘影片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的目的,我又重新在网上观看了影片。我想就对学前儿童社会化产生影响的个性差异因素着手,浅谈一些自己的拙见:就幼儿自身个性因素的影响来说,早期儿童的行为特征、活动水平、挫折耐受力与生活的节律性都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影片中的孩子们因为顽劣曾被周围的人带有有色眼镜看待。但是马修老师的到来无疑是给“池塘之底”带来了春的律动。马修老师通过组建合唱团,让这片沉寂的园地开始有了歌声,同时他自己写歌让孩子演绎,这些歌曲的创作灵感很多源于他在“池塘之底”工作与生活的写照,更蕴藏着他对孩子们深深的爱与期待。这样的歌曲浸润着孩子的心,自然也成了他走进孩子的媒介。在马修老师组建合唱团之初,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选择孩子所处声部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关注孩子个性差异的种种举措。

面对大部分孩子音乐素养低下的情况,积极正面的鼓励与肯定是这位智慧型老师的法宝之一。即便是对于五音不全的孩子,面对这样的个例,马修不是让他置身于外,无所事事,而是让他成为了谱架。单从这点来看,每个孩子都能在他的团队发挥着自身的价值。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老师出现在这群已经习惯了被否定与漠视的孩子们面前时,不正犹如一股暖风吹散阴霾带来明媚吗? 所谓,师之伯乐。当一个好的伯乐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修炼。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也能成为像马修老师一样的人,能够抛开世俗的偏见,用宁静、包容的胸怀去面对我的孩子们,在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上引导的方式能更科学,施加的干预能更有效。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3

孙传开“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这是一位评论家为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写下的一段话。《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马修,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马修的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就组织了一支合唱团,让每个孩子都找到了新的有价值的自己。

片中有几个情节更是让我记忆深刻。马修第一次进学校时,在门口看见了一个叫佩皮诺的小男孩,才知道小男孩每周六都会在学校门口站着,等着……是为了等自己的爸爸来接他,可是事实上,他的爸爸早已去世,学校里的学监告诉男孩这个事实,可男孩不肯相信,因为他坚信爸爸会在周六那天来池塘之底接他。在故事结尾,在马修离开学校的那天,佩皮诺带着自己的行李要跟马修走,因为此时的他已认定马修就是他的爸爸,而这天正是星期六。马修作为老师真是付出了自己的精力与爱心。影片呈现出美好的一面,同时也在揭露那恶的一面。片中的校长是个虚伪、虚荣的男人,他把孩子们当成那些罪犯,对他们进行体罚,一开始他强烈反对合唱团的组成,后来因为孩子们纯洁美妙的童声得到了众多高贵地位人士的欣赏,校长便又举双手赞同。可见此人的两面性。也正是因为校长对学生的这种看法,态度,使得后来的转学生蒙丹放火烧了学校,片中并没有直接描述,而是给了一个场景就是:山下的学校冒着浓浓的烟,而蒙丹站在山上,抽着烟,得意的一笑。聪明的观众我想应该知道这件是谁干的吧!此时的马修正带着孩子们在山里玩耍,可以说是马修救了这些孩子的命,可校长却觉得是因为马修的失职而造成了大火,把马修辞退了。最后一个场景更是让我感动,校长不让孩子们去送马修,马修一个人走了,显得好孤独。此时从空中飘下来一架架纸飞机,里面是孩子们的祝福和签名。马修抬头一看,窗口全是孩子们的手在向马修告别。因为围墙太高,所以只好伸手做最后的告别。马修一下子变的好幸福,他在校门口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是伟大音乐家马修……可是,谁又认识我呢?”

我在欣赏这部影片时,几次眼泪在眼里打转,有欣慰,有同情,有反思,有对照。马修的教育理念需要我们去意会,而非言传所能领悟的,他遵守制度,并不象以往刻画的此类人物那样藐视制度和管理;马修是伯乐,他挽救了许多孩子的心灵,培养了出了皮埃尔这样的合唱指挥家;他认真执着,同时他也有不能改变和无法挽回的学生,但是他在尽自己的所能做着可以做的事情。放牛班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了马修,皮埃尔是幸运中的幸运,如果没能遇见马修,他极端又叛逆的性格将给他一个黑暗的未来。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能这般幸运,能够碰得见马修这样的伯乐。问题学生在每一所学校,在每一个班级都有存在,我们提及他们总是充满了厌恶,有马修出现吗?包括我自己,我有过他的伟大吗?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应该看到想到: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我们怎么去发现,怎么去挖掘,怎么去引导。我们作为老师应该用发现的眼睛,去寻觅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心的寻找孩子们的有点和点滴进步,或许我们每一次真诚的表扬,每一次的宽容,都会给他们一份自尊和自信,让孩子们更加茁壮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看到自己的“春天”。这正是《放牛班的春天》带给我的感动,为现实中不易得到的而感动。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4

《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大多数人,因为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

事业失意落魄的秃头音乐老师马修来到“池塘底畔教育辅助院”任教,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融入行为差池的孩子之间,给他们父亲般的爱。组建合唱团,用音乐唤醒这些孩子们冷漠已久的心,也唤醒了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和热爱。在表演等活动中找到自我,找回自信。马修的理念是:“体育和音乐可使国家团结。”音乐和爱能使人得到教化,集体活动可以增强责任和使命感。歌声滋润了同学们的心田,让善良与爱得到复苏,班级秩序得到恢复,调皮的孩子成为“学生”。该片将诸多理念,如“爱与尊重”、“赞美与期望”等都融入其中里面有几个镜头令人难忘:

镜头一:笫一堂课调皮的莫翰奇在黑板上画秃头的马修,被马修发现后,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拽住学生莫翰奇说:“看我比你画的更象”,在黑板上夸张式的几笔就把莫翰奇的肖像勾出,一下就把学生们给镇住了。

镜头二:在课堂上马修蹲在第一排与沉默寡言的小贝比诺交流,这样更能打开孩子的心扉。

镜头三:多次孩子调皮,而校长要惩罚学生时,马修都当面护着他们,超乎一般教师的对学生过错的宽容。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他“包庇”了该生,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让其去医务室服侍校工直到痊愈,让这位孩子在内疚中悔悟。

镜头四:每个孩子都感受倒自己的价值。最调皮的(后来成为指挥名家的莫翰奇嗓音非常好,担任了合唱中的独唱部分,孤独不肯唱的小贝比诺担任指挥助理,五音不全的一个男孩当“乐谱架”——让每个人都有位置。

镜头五:无恶不作的插班生马丹,被校长冤枉偷了学校巨款,遭到校长殴打,该生从警察局逃出来跑到学校放火,差点酿成大祸,充分说明冤屈会使人走极端,何况还是个无赖。

影片结尾最感人的镜头是,当马修被自私的校长开除离校时,尽管校长禁止孩子们送马修老师,但当马修从教室楼下走过时,从楼上教室窗口雪花般飞出一个个“飞机”——一封封感恩的纸条,在一阵悠扬的和唱声中,只见教室窗口伸出了一排排天使班的小手在飞舞…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得被震撼了,这不就是教师所能体会到的最高境界吗?

电影是浪漫的,是理想化的,但是却是受欢迎的。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到。

“池塘之底”里的每一个孩子,他们拥有太多同龄人不曾体会的冰冷和无助。他们中有人每个星期六都会倚靠在铁栅栏前,企盼着已去的父亲来接他回家;有人害怕被拒绝,习惯性地用毫无奢求的眼神,不屑地看着这个世界;也有人点燃一支烟,把自己的希望和渴求全部燃尽,再用一切暴力和愤怒反抗冷酷和不公平。他们的父母在战争中死亡,他们的母亲是未婚妈妈。压抑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的,是一种渴望被接纳、被理解、被关怀的像薄雾一样飘忽不定,转瞬即逝的东西吧。只是长久的失望甚至绝望让他们明白,这些,没有可能光顾他们。

不幸中的万幸,“池塘之底”也光临了马修老师这样一位太难得的光明使者。他用音乐催开了他们心中的花。我想这些孩子这么小,即使有恶,又能够坏到哪去?只是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才是正确的行为,没有人愿意用一点点的耐心教导他们所以才一错再错罢了。他们缺少的正是爱,就像佩皮诺是个孤儿,而莫杭治也只有残缺不全的母爱,只需要一点点爱就足以点燃他们的心火,让他们明白,自己原来不是活在地狱中,原来自己也是天使。

当马修老师把这些孩子组建成为一个合唱团,听着他们那宛如空谷黄莺般的甜美清亮的童声合唱,看着他们那因为受到肯定鼓励而分外专注的清澈的眼神,我的感受只剩下了心灵的沉醉:悠扬的歌声中,放飞的童心、梦想、感激、怀念……这一切无不美得令人动容。

马修老师的宽厚仁慈,善良耐心,就像一缕缕春天的阳光,抚慰照耀孩子们残缺受伤的心灵,还给他们了一个明媚温暖的未来与世界。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5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赏析简介总结 电影简介: 《放牛班的春天》是20xx年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导演,杰拉尔·朱诺,狄迪尔·弗拉蒙,雅克·贝汉等主演的法国影片。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世界著名指挥家皮耶尔·莫昂奇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蒙·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在荒郊野外的破旧校舍,自由受到限制,捣蛋和被罚,学习和改造,压抑和等待,生活日复一日,了无新意。

这一天,来了一位个头不高、其貌不扬的中年秃头男士克莱蒙·马修,他的任务是接替一位被顽童们折磨得遍身伤痕的学监。克莱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只能成为了一个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无望的未来,暴戾,不信任弥漫在四周。 到任后克莱蒙·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蒙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 克莱蒙偶然发现班上顽劣的孩子编着小曲骂人时,他脑瓜灵光一现,组织了放牛班合唱团,目的是重塑这一群放浪孩子们的心灵。克莱蒙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耶尔·莫昂奇,皮耶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蒙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克莱蒙·马修的宽容、善意和爱的教育方式仿佛是一根芒刺,让校长无法忍受,因为从克莱蒙·马修这面镜子校长反照出自己的丑陋和失败。

不久,其它几位老师与学生联合上诉,赶走了坏校长。 倒叙的手法也告诉人们,那位平凡的老师其实已经获得了幸福的回报:他的弟子如愿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也间接实现了老师平生的梦想。他平淡度过余生,可是,留下了一个健全人格的生命光辉。 电影评论: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简单质朴的影片。一位评论家为该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 这部电影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就连其中的男主角也是一个失业的音乐教师,一个其貌不扬、内心善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但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所作所为,用他自己独有的方式,以他的善良、仁慈、宽容救赎了放牛班那些已被遗弃的孩子的心灵。让这一帮不被老师认同、喜爱调皮捣蛋,甚至过分恶作剧的学生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并且找到了自己的而准确定位,成为有用的人。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朽木不可雕也。在这部电影中,那些被认为是朽木的孩子们,就在一座被名为“池塘之底”的学校,以“犯错-惩罚”的方式折磨着他们幼小的心灵。正是由于这样的缺乏人性关怀的教育体制下,才使这些孩子们更加叛逆、调皮、孤僻,甚至有时候他们的行为实在让人觉得这帮孩子的确不是省油的灯。

而对于这些调皮的学生,马修老师并没有按照校长的方式去管教这些孩子们。在影片的一开始,当马修老师来到这所学校,当从其它老师那了解到,他所教的学生是那么的麻烦、捣蛋。但马修老师没有以与他们相同的想法来看待他的学生。 就像当马修老师知道了是勒盖莱克在马克森斯的门上做手脚,导致马克森斯受伤之后,并没有带他去见校长并关禁闭,而是让他去照顾马克森斯先生知道他康复为止。这一点便能很清晰的证明马修老师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6

童年的欢乐,有如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艺术作品既饱含生活的意义又充满人性的思考,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最好的教育能做到什么地步?这是每一个父母和教育从业者都想了解的答案。走进《放牛班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来追寻和求解。

电影简介

《放牛班的春天》(法语《LesChoristes》)是20xx年上映的一部法国音乐电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马修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运的故事。这是教育工作者和成长中的孩子必看的一部优秀影片,让我们一起走进《放牛班的春天》回忆那些优美的旋律和引人深思的故事情节。

爱的果实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在电影中有许多不完美的孩子,他们调皮捣蛋、胡作非为,但是马修老师却能真正地尊重孩子,就像春天一般温暖学生的心。教育传递爱的本领,顽皮是孩子的天性,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引导,便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拥有翱翔的翅膀,他们的天空闪闪发光。

爱的教育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马修老师为孩子们提供歌唱的平台,鼓励孩子们逐渐显示出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只有充满了爱的教育才会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爱的力量

“孩子的世界是脆弱的,它甚至经受不起一个冰冷的眼神。”影片中,当孩子们犯错时,院长惯用的手段就是惩罚孩子,但是马修老师永远与孩子们站在一起,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他们那脆弱的世界,用歌唱来建构孩子们的情感认同,用真诚和关怀来激发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努力成长的力量。

爱的希望

“凡事皆有可能,永远别说永远。”马修老师不是一个成功的音乐家,但他是一个用心的教育家,他用春风化雨般的爱陪伴孩子们走过成长的一段路程。作为父母、老师,我们给予孩子的很少又很多,不经意的行为便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育没有永远,孩子的成长皆有可能。

头脑风暴

大一班韩老师:好的电影不光能让人入戏,还会带着大家一起出戏。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都明白当学生的感受,我们也都是做老师的,直面过很多孩子的感受。之前看过这部电影,但再看起时更能感受到老师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同样是教育,有的老师可以塑造孩子,温暖孩子,有的老师却只能“教书”,无法育人。

大五班王老师:在这部电影里马修最令人感动的正是他的平凡与普通。他能够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学生。每个人心底里都有“本真”的天性,老师的作用就是发现每个孩子心底里的本真,并把它们发挥到极致。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

大二班王老师:我们要对孩子充满爱,因材施教。《正面管教》中提出,我们要看到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紧抓孩子的缺点不放。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长处,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中三班梁老师:电影中的校长代表的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所谓的问题学生,秉持着自己一贯的惩罚教育策略,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教师本位化!这个电影之所以值得我们深思,是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引起了大家对传统教育方式和策略的思考。

小一班李老师: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能够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教育是根植于爱的。让我们携手根植在这片爱的绿草地,此生无怨无悔。

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影片有人性的光辉,也有生活的无奈,最重要的是对我们的教育意义:每个孩子都是纯真善良的天使,就算暂时失去了翅膀,只要播撒爱与希望,他们终会自由地翩翩飞翔。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7

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师来到一群野性难驯的孩子中间,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故事?基本上可以猜到十之八九。

在我看来,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马修的怀才不遇和落拓,他的悲悯和眼底温柔,乃至他暗恋学生的母亲,滑稽幽默的言行举止和非常显眼的秃头,都使他像个善良而和蔼可亲的父亲。他不是完美的,却立体生动,可亲可信的老师形象。

至为关键的,是马修真正懂得开启孩子的心灵。在他到来之前,“池塘之底”是一个典型的专制残暴的寄宿学校和教育制度的缩影。哈珊校长及他以下的教工,推行的是“行动——反应”的惩罚方式,暴戾而简单片面,一概地只看到孩子们叛逆、偷窃、抽烟、打架的一面,也习惯了用严厉的惩罚方式如禁闭、毒打虐待学生;而学生在皮球效应下也反弹得更为厉害,总是想方设法地报复整蛊老师,导致师生间日益紧张的关系氛围。从纯粹意义来说,“池塘之底”不像个学校,而是师生间,成人与孩子间冷漠对峙的战场。

马修来了之后也只不过是一个新学监,他无力全面地改变现状,却可以对犯错的学生宽容地放一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挽回孩子的尊严,取得他们的信任。懂得尊重每一个孩子,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才能和天赋。他组建合唱团,分析每一个孩子的音色,给他们安排合适的角色,用老话来讲,是懂得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其实也是在暗示、激发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有他人所不可替代的价值,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人生社会中找寻到自己的位置。从讲述生命的意义这点来说,马修可谓是孩子们真正的启蒙导师,所以马修能够渐渐赢得孩子们的信任,获得他们的真诚依托。

影片最感人的是马修离开“池塘之底”时带走了佩皮诺,那一天刚好周六,终于圆了佩皮诺在周六可以等到“父亲”的愿望。佩皮诺跟马修的离去,是对马修所施行的教育方式的最好回报。而莫杭志后来成为著名的音乐家,更是马修教育理念颇有成效的明证。

与之相对照的是,影片还设置了蒙丹这一角色,他被心理学家作为试验品投送到“池塘之底”,因为“实验品”的特殊身份和更恶劣的品性,他没有得到应该的关爱,而是遭遇更过分的歧视和虐待,还被误会错怪为盗窃学校10万法郎资产的小偷,怀恨在心的他最终一把火烧了学校宿舍。这种暴力举动可以说是对专制教育制度的最直接而又极端的报复和抗议。如果我们撇开庸俗的教育话题不谈,也可以从中看到导演的人文关怀。

马修的伟大或者说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真正懂得与孩子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沟通。他的民主平等意识,他的宽厚仁慈、善良耐心,就像一缕缕春天的阳光,抚慰照耀孩子们残缺受伤的心灵,还给他们一个明媚温暖的未来与世界。

现在来看,马修的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教师形象。影片中那个干瘦的数学老师也懂音乐,可是他并没想到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而是一天天麻木下去,到最后连说笑也不会了;哈珊校长也声称他有教育梦想,可是他此刻只是个人人讨厌的自私、虚伪、邀功谄媚(在公爵夫人面前说组合唱团是他出的主意)的暴君。马修之所以赢得尊敬,是因为他在对待孩子问题上有与众不同的足够的信心与耐心。而他慧眼识天才,发掘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和个性,开启他们的音乐智慧,这都不是常人能做到的。眼界再放宽一点,不是每个不幸的孩子都可以遇到马修这样通情达理的而且还是音乐家的老师的,尽管有点落魄。

马修离开时,二楼的窗口飞出孩子们折叠的纸飞机,和着纯净的歌声.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来和马修告别.在那一刻,我看到马修也笑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音乐是点睛之笔。不仅丝丝入扣地衔接剧情,而且烘托影片氛围,推动剧情发展。童声合唱宛如天籁,就像天使在歌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8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新”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

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有着这样一个充满严格制度的少年学校。而这个学校里的学生,并没有因为这样的严厉管制而变得乖巧,反而成为了一群没有教养,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孩子。然而谁也不会知道,在这样似乎无可救药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一个个美妙的梦想正在悄然升华。怀着这样天真烂漫的梦,他们遇见了一个可以说足以改变他们命运的人——他就是马修。

电影中的院长,对孩子不仅没有耐心,而且往往对犯了过错的孩子,处以严酷的体罚,例如: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马修老师则完全不同,他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对犯错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於自已的春天

在学习的路途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无远弗介,一位坏的老师,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师,往往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让他人眼中,毫无希望的坏学生,重新找到他们自己人生的方向。

当一位好老师如此重要,却非常困难,因为面对一群不同个性,不同资质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我看来,“「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师,最须要拥有的,对学生不要时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向,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用爱心与信心,总有一天,学生们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想说:这不是奇迹,而是爱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

记得上学期上雷老师的《教育原理》时,她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应该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价值的”。马图在接受校长的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条件:第一,不体罚学生;第二,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第三,不要透露他们的名字。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

最后,这个班级的一切都改变了。一幅幅美丽的春天景象在每个孩子脑海中浮现。他们从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天的提心吊胆,生怕犯错的恐惧,而渐渐转变成为了慈父般的爱。

整部电影使我感触很深,的确这不仅仅只是一部教育意义深刻的电影。在被剧情牵动的同时,心灵也不禁震颤。将这群问题少年集中在这样一个没有爱的环境中,他们可曾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样充满生机。他们需要的,正是我们现在生活中所渐渐忽略的爱与呵护啊!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觉得教师是十分伟大的。他们往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在学生失败时说的那一句句鼓励的话语,在学生对前途感到迷惘的时候伸出的援助之手,还有很多很多……

电影往往是虚构的,也许在真实生活中它不曾发生。但是它却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和深厚的爱。在简单质朴的语言中,我豁然开朗: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美丽的花园,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随时随地都因为周围发生的一切而改变。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节,一阵阵柔和的春风拂过面颊,绿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诠释着春天的绚丽多彩。然而只要有爱的.包围,即使是放牛班的那些孩子,依然可以拥有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当写满了爱的纸飞机飞满了整个校园,马修的为师之道获得了肯定,同时音乐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览无遗的肯定。这也让我想到另一个于这部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电影《音乐之声》,玛丽亚也同样在用爱和音乐来教育孩子。

不可否认,温情是个好东西。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没有特别叫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种从头至尾都可以让人保持微笑。尤其是看着那些顽童们可爱纯真的一面,心底焕发出的某种“本真”的天性。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么一锅浓浓的,温暖的心灵鸡汤。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9

今天许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电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电影情节令人感触颇深,教育到底是什么?一味地鞭打,用武力教给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人的内心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也许你认为是对的举动,却把他的一辈子推向了无底深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为何要把自己认为的东西强加在别人的身上?

行动回应,多么可笑的四个字!这种思想本来就是错误的,人组建成家,家构建成国,正是因为有了家才有了国,有了人才有了家,一个少年从小被灌以这种以暴制暴的思想,如何成家,又哪来的国?教育不仅仅关系到个人,更关乎这整个国家的发展与存亡。影片中的音乐教师基望马图,一个怀揣着对孩子热爱的心的老师,来到这所“人间地狱”,为孩子们带来了一丝光明。我们看到了《放牛班的春天》中学生们的叛逆、反抗和疑问:在影片里学生对老师的不尊重显露无疑,他们在拿老师做笑料,暗算老师……学生们对老师的轻蔑无视,老师们对学生的不满和强硬,他们只是把学生的这种行为看成叛逆、堕落的表现。老师和学生选择了对抗,而不是通过真心交流,互相理解来解决问题。老师真正应该教给学生的难道仅仅是知识?我想答案并不是这样,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处,处理好之间的关系,除了学生自己探索,还需要老师的教导,这会让学生少走好多弯路,祖先将这些记载下来是因为他们得到实践,明白了什么是是非对错,这些难道不是我们成功的捷径?刚刚来到学校的马图老师,先开始被学生捉弄,但害怕学生受罚又袒护学生,从电影的小细节中可以看出学生当时的惊讶,不可思议,也许就是这个小小的举动让他们觉得这个老师不一样,从孩子们晚睡时的娱乐歌唱,虽然内容不堪入耳,但是马图老师的内心性格决定了他所关注的并不是这些,他从这些可怜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也许还有一种名叫音乐的东西可以拯救他们,随着马图老师的到来,学校的一切似乎变得好了起来,他不仅改变了学校的氛围,更重要的是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更加重要的是他在不经意间也感染了他的“同僚”们,心中怀揣着爱,本来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影片末尾,蒙丹将学校付之一炬,在浓浓烟雾中,学校变为了废墟,校长的勋章也变为泡影,马图也因擅自带学生出游而被辞退,一切似乎要变为从前,冬天也许又要到来。马图走时,没有一个孩子送别,却从窗口飞出数十架纸飞机,歌声中,驾着清风,飞向了马修,飞到了他脚边。人性一旦复苏,“囚笼”关不住这群天使般的孩子。孩子们放飞了自己的爱心和理想,马修成功了。就是这样一个被世俗所公认的卑微的“失意的乐者,失业的教师,”给“放牛班”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意”。影片中有一段情节让我记忆尤新,校长站在椅子上一遍又一遍尝试叠纸飞机,从飞不起来到能飞好几圈,校长心底仅剩的那一丝善良和友好是否也曾被触发,我想是的,也许他与学生一起踢球的那个下午,将是记忆中最令人难忘的回忆。

教育是需要真诚和爱的事业。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移植,而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触,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完整的投入。人们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主知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师定位。教育确实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但教育更需要教师具有对人的生命的真切关怀和热爱!真正有效的教育是有信仰和爱的教育,教师对教育工作信仰和热爱的态度是最能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因素,所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自身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书和奖惩条例所不能代替的,学生从教师情感态度中所学到的东西,也远比教师所教的知识更多。我从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但愿每个老师都能牢记教育家陶行知这句话,像马修老师那样,用爱心和理想的钥匙开启并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10

早就听说《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教育影片,这个暑假,我终于拔空认真观看了两遍。影片以马修老师和哈善院长不同教育理念的鲜明对比为主线,围绕着几个典型少年的教育问题,以倒叙的手段再现了在那所年青少年行为偏差辅育院——“池塘畔底”辅育院中曾经发生的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不禁被影片中那一首首听来激动人心的音乐所感染,也被影片中一个个平常又细小的情节所感动——

感动一:给学生一个合适的台阶,他们才有可能顺阶而下。

那个打伤了麦神父的盖贺克,他是幸运的,在他犯下大错的时候正好马修老师来到了这所学院,使这个孩子的命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聪明的马修老师没有听从院长的指示将他关禁闭,在他得知了是他打伤麦神父的同时,马修老师在哈院长面前要求保留孩子的姓名。接着马修老师改用另一种惩罚的方式,让盖贺克去照顾受伤的神父。

不知内情的神父夸盖贺克是个好孩子,能主动要求去照顾他,不断地感谢他。这样的方式让他深深地感到自责,孩子从心底里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想,这远远比粗野的关禁闭惩罚更能震撼一个人的心。试想,如果马修老师没有采取这样的方式,而是将他关禁闭,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就像那位之后被收容的问题学生孟丹一样,在院长极端地对待下,被冤枉的他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给了这所学院,而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

由此不难看出转变就是从下一个错误的台阶开始,马修老师为犯错的盖贺克铺设了认错的台阶,盖贺克在老师的帮助下正视了自身的错误,最终得到了转变,同时也再次说明了宽容与爱永远是教育的主旋律。

感动二:你只看到在这里邪恶的一面。

马修老师说的对,如果看到的只是邪恶的一面,那一切美好的东西也只能被掩盖。我们是教育者,承担的责任永远是培育一个人,转变一个人,我们不是法官,不是一个宣判者。哈善院长那一套粗暴的教育方式:行为——反应,犯错——惩罚,为学院里的每一个问题学生写下了不可救药的判决书,他所做的一切只能是毁灭一个人。

就像他判定孩子如果能学会唱歌那他就是王八那样,在他说那句话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唱一些简单的歌曲了。就像我们有时会给人戴一顶高帽子来鼓励人向上一样,同时,如果在任何一件事开始前就将人一棍子打死,那么就等于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马修老师总能不断的发掘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事实上,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那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

感动三:寻找教育的契机,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影片中,马修老师总是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将学生的错误一笔带过。那位后来成为指挥家的莫翰奇,当他对着马修老师表示反抗,不愿意唱歌的时候,马修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粗野无礼不符合你的个性,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莫翰奇。

他用对这些孩子的爱唤醒了孩子们心底最美好的一面,同时他能抓住适当的契机去引领孩子:当孩子们编了一首讽刺老师的歌,无意中被老师听到,机智的马修非但没有生气,而是从中发掘了孩子想唱的心理,这对于一个过气的作曲家来说,仿佛看到了春天的气息,他重新开始作曲,那些孩子也不断地给予他灵感,最终孩子们唱出了生命中的春天,也让马修老师体会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成功,心灵上的满足,这应该就是教学相长的妙处。

从这部影片中可以看出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见这样一位老师,我想,我们都应该不断地努力,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伯乐,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11

如果有机会,我会向周边的老师们毫不犹豫的说说,看看《放牛班的春天》吧!

《放牛班的春天》是关于教育的影片,有一个管理制度非常苛刻的学校,一个铁血无情的校长,一位出色的老师。他用诗歌、音乐和自身行动去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解放学生们的思想,重塑孩子们的灵魂。我们可以看到,老师非常的和蔼可亲,教学方式都是去引导和启蒙学生。而影片中随处可以看到以校方为代表的制度和学生内心本质的冲突。马修发现孩子们对唱歌的喜爱而组建了合唱团是这部影片的转折点。正是因为有了对思想的批判和对灵魂的发现,真正的教育才能起航。

用音乐来拯救孩子,也是对自己的音乐梦想的满足,老师用这种方式将池塘底的孩子们拉出黑暗,这是一部立意高尚,感人至深。我们的世界里需要这样的教师——对弱者帮助其在精神上自立,以帮助他们创造美好的人生。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庄子说过,千里马因为伯乐的存在才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囚困折磨之中;然而面对那些孩子,我更愿意相信我不喜欢的韩愈说过的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修的好,不是因为他职业的“平凡”,也不是因为他出自天然的“善心”,而是因为他是真正能够听见并且尊重千里马的心声的“伯乐”。有一种“无为”,正是因为“懂得”,否则,我们不会看到莫安琦的眼睛在演唱会上闪烁的熠熠光辉。

那个老师马修曾说,永远不要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他等来了创作音乐的动力,莫航治等来了人生的转折,小个子佩皮诺等来了自己的星期六,那些长期得不到关爱、习惯了被一视同仁粗暴对待的孩子们,等来了他们的春天。这部电影不但带来贯穿始终动人的歌声,师生情深的故事,还带来对于执着等待着的人们的感动。

莫杭治话不多,但不是个省心的孩子。倔强却安静地和这个学校里的制度抗争着。如果不是马修,可能他就不过碌碌一生。马修给他启蒙教育,让他在合唱团中领唱,发掘他的潜力,并试图把他送到正规的音乐学院。他因为受到处罚,在伯爵夫人来听演唱时被安排在旁边看着,轮到他独唱的时候,马修结束了对他的惩罚,面对他,给他一个开始的手势。最难忘他从满脸哀怨的神情,到惊讶,到站好认真张嘴发出第一个音节的那几秒钟镜头,正如马修说得:那是他第一次,懂得去感激。五十年后的莫杭治,事业有成,他已经忘了那个启蒙老师的名字了,但是有些东西,注定他永远忘不了。

佩皮诺是个孤儿,父母都在战争中死了,但他总认为他爸爸会在周六来接他。他敏感,胆小,被同学欺负,虽说不怎么惹事,可是几乎什么都不会。当老师被迫离开的时候,他抱着自己的小包跑过来,怯怯的问,你能带我走么?那应该是他做出最勇敢的决定吧。电影里说:佩皮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马修走的那天,正是一个星期六。

对于纵火并间接逼走了老师的坏学生蒙丹,虽然他长着一张流氓般的脸孔,有着流氓般的行径,我却无法恨他。他只不过是失败教育的牺牲品。看着他向老师吐着烟圈的神情,他在禁闭室默默躺着的样子,以及他被校长殴打并辱骂时倔犟的眼神,谁知道他的心中,是否有着自己的等待呢?

影片最后,马修被迫离职,并且要求不能和他的孩子们告别。当他无奈走在离开的路上时,从天而降雪片般的纸飞机,每张上都歪歪扭扭地写着孩子们给他的话。孩子们默默伸出手和他告别,并以锁住门来抗议校长的决定。这不就是他等待的成就么,也是每个当老师的人等待的吧。

总之,这部影片在我的教育生涯乃至人生当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人说过天才的成长需要自由与宽容,普通人的成长则需要更多耐心,更多对人生选择的尊重。教育不是一桩优胜劣汰的工程,而应当是依循生命本真的大爱。希望我的孩子能视线自己的愿望,希望我的孩子们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刻。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12

看过《放牛班的春天》后,深受感动。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真的,他们生来天真无邪!世界太多的无奈与伤害,使心灵脆弱的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彷徨不安与渴望得到呵护,才会走上“掩饰自我,封闭自己”的道路。“人之初性本善”无须置疑。从那群调皮捣蛋,在别人眼中“无药可救”的孩子只是一只受伤的小鸟,它们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深林,才会变得凶残。只要多一点爱心与耐心,其实很容易挽救他们。孩子是需要理解与关爱的,他们也希望别人可以理解他们,也希望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很多时候,从自己出发也深有体会,当内心的痛苦让自己挣扎不已,无法消除时,负面想法便主导思想,“做一个叛逆的人,不管别人怎么看,都不在乎”真的不在乎吗?不,绝不是。只是心中太多的想法让自己迷失了方向,每一次的“叛逆”之后,心里多的并不是快乐,因为所作所为并不是自己的本意。

很喜欢剧中的马修老师,一直尽自己的力量保护受伤的孩子,用理解与关爱来感化那些彷徨不安的心,他善于发现孩子的爱好与天赋,再加以引导与教育,使一群“小恶魔”变成可爱的“小天使”。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真的让人感受到很多温暖,而他们对外界世界的渴求,一双双充满希冀与渴望的眼睛亦让人心疼。孩子能坏到什么程度?最多只不过渴望被爱感化,很多时候,我们同样都渴望被关爱却忘了去爱,缺少一颗真诚的心,所以世界也是昏暗无比。我们应该给予自己阳光,然后学会去爱别人。也许不是人人都可以选择对的方式去安抚他人,但是只要你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他人,最终不会是伤害。

很喜欢剧中的贝比诺,他那双充满忧郁的等待而且茫然的眼睛以及小巧可爱的嘴巴,让人觉得很可爱。很喜欢他傻傻的笑,亦很心疼他小小年纪却在满怀希望的等待后失望。也许世界的无奈太多太多,任谁也无法更改,不要总想着自己是受伤的人,其实在你身边的人都有受伤,只是他们更会隐藏,也许这个世界上心疼是无休止的,因为它关系着情感,当你为一个人心疼或难过时,你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因为在这个世界还有让你去爱去追求的美好,这个世界并未让你绝望。不要在乎得与失,只要你真的快乐就够了,我们不应该自私的想占有一切,因为世界不可能都属于你,人生总会不完美。叩问心灵,当你做一件事时是否真的快乐,如果真的快乐就无须计较太多,因为在你付出的过程中你感到了快乐,这就是收获。不一定要别人精心设计与给予,它是心灵深处的感受。

如果真的不快乐了,就该放手,让自己自由。 马修老师在经历了自己人生高潮转向低谷的时刻并未太多的看重自己的痛苦,他依旧小心翼翼的保护着他身边那群受伤的孩子,因为他的善良所以他相信也看到了孩子们真实的一面,他也因此带给了孩子们希望与阳光,帮助他们“该邪归正”,走出自己的路。很多时候,一句关心,一句问候都会让人感动,因为在一个冗杂疲惫甚至略带寒意的世界里,至少还有人会记得问候你,让你不再孤单。 我相信一个人的力量也会改变一切,也可以带给世界温暖与关爱。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遗失善良的自己,只要你的心是美好的,世界也会是美好的。只要你可以主动给予他人温暖,你收获的不会是寒冷。时间可以熬出五味具全的大杂烩,它可以让你更加懂得如何应对生活的波澜。 从马修身上可以看到很多值得学习的品质,他时刻考虑着孩子们的心理,对他们的肆意冒犯不是予以批评和指责,而是通过一种使他们自己意识到错误并且以一种幽默的方式予以指正与教导,他最终用自己的方式让孩子们喜欢上他并且由衷的接受他。

要想做一个让人尊重的人,就必须要学会尊重他人,你的所作所为决定你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只要真诚待人的人才会得到真诚的对待。不要总想别人应该为自己做什么,而应该想我能为别人做什么,这才是真正的伟人或者说有涵养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反省,我也不例外。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13

音乐,是浸润问题少年心灵的甘露;音乐,是感受人性本善温存的阳光;音乐,是正视内心世界节奏的律动。阴晦的“池塘之底”因为有了马修而闪出一丝耀眼的光芒,他的宽容与独特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孩子们的心灵。

生命是一场偶然的邂逅,马修的到来给予的处于池塘畔底的孩子们一缕安静的阳光,每个孩子都是拥有纯净心灵的天使,只是现实扭曲了孩子们人心本善的一面,他们逃学、打架、侮辱老师,只是因为曾经孱弱的心灵没有经过美好,便在哈珊校长的无情鞭笞与践踏下,变得扭曲而充满仇恨。马修初来乍到时惊恐的目光,人性的质疑,不解的询问,让这个才华横溢的学监老师仿佛处于边缘地带,几乎感到窒息,他一直不明白他在到来之前,这群原本活泼天真的孩子,又怎样在没有爱的教育下一天又一天的长大。

当他在第一节课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以及未来的理想时,原本闹哄哄的教室瞬间变得安静下来,他们一改往日的调皮,全都认认真真的写着。马修顿时很是感慨。这群被外界一致认为问题少年的孩子,竟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最本质的灵魂、人与动物都属于地球上的生物,只是因为人们有高贵的灵魂,拥有纯正的追求,所以才会比动物更高一等。但这群可怜的孩子们每天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根本没有人去关注他们的内心,因为他人的忽视而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把脆弱的心灵保护的很牢固,他们不容任何人踏足他们柔软的内心世界。但在仇恨的最底处,他们仍旧保留着一点爱的渴望,他们需要慢慢的挖掘,找回生命的永恒。

阴晦的上空出现一丝缝隙,温暖的阳光透进来,照耀着孩子们的内心。他们未来的理想滑稽搞笑,却打开了心灵之门,一点一点的接受着马修的到来。马修给了他们人格尊严,不再是关禁闭,不再是鞭子抽,而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改掉错误,重新获得心灵的慰藉。马修成立的合唱团,找回了孩子们的欢乐与自信。用黑色之晴寻求光明,轻快活泼的节奏带动着孩子们的目光,原本的仇恨在马修的改变下一天天的变得温和,马修具有人性化的处理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心服口服,他在用爱打动着这群孤僻的孩子们,让他们在音乐的感染下,享受爱的美好。

夏丏尊曾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虚空。”刻薄威严的哈珊校长就是一个虚空的人,他也曾经有过梦想,却被现实无情的打磨,曾经奋斗的利刃,被磨得没了原有的激情。他开始把这一切的恨都发泄在这群无辜的孩子们的身上,问题少年原本是没有问题的,它们是上帝赐予这个世界的天使,他们曾有过最简单的追求,得到爱的怜悯,可是吝啬的现实是这些孩子们变成了仇恨世界的恶魔,他们的心中没有爱,他们不懂得爱是什么,但是马修却用爱包容着孩子们,他没有孩子,但早在他的心中这一群渴望爱的孩子们早已成了他的全部。

皮埃尔天籁一般的嗓音简直是一个奇迹,马修用心挖掘着这个自我封闭极强的孩子,皮埃尔的母亲让马修这个落魄男人第一次感到爱,却在皮埃尔这个有严重“恋母症”的情况下,窘迫而又尴尬的结束了这段生活,他对皮埃尔泼墨水的事情感到生气,停掉了他的独唱,却在最后的演出中伸出宽容的手,给予了皮埃尔一个机会,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因为他分明从皮埃尔的目光中读到了深深地悔过,他认真的唱着,唱出了自己对马修的感激,他唱出了自豪,唱出了被谅解之后的快乐,唱出了自己的心。

一束阳光总会在转瞬即逝中消失,即使他在强烈,也会有被乌云遮盖的时候,马修因擅离职守而被开除,可他出游的点子却救了六十多个孩子性命,哈珊校长最终否认了这位太有主见的老师,他曾经为了前途不顾一切争夺马修的荣誉,得到良好的形象,无情的不让他见孩子们最后一面,而随风飘来的纸飞机,却诉说着孩子们那难以割舍的情意,句句离别之言难言他们心中的悲伤,簇满了窗户的小手是他最好的告别礼,转身的悲凉,留下了他深沉的背影,小小贝比诺的追随于等待,和这位仓皇的艺术行侠,一起离开了这个悲凉之地。

爱,可以唤醒一个人最纯粹的本性;爱,可以成就皮埃尔最深处的天赋;爱,可以换回问题少年最明媚的笑容。是爱,让池塘之底多了阳光,仍旧是那个电闪雷鸣分雨夜,回忆着马修的点点滴滴,皮埃尔深沉的冥想着……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14

正逢秋假,学生们都开开心心地放假了,而我们老师也正好趁这工夫进行学习与提高能力。对此学校为我们安排了观看法国教育片《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片子是原声带,没有中文配音。虽说有中文字幕,但观看效果不好。一开始,会场里有些吵乱,但随着故事情节的步步深入,大家逐渐地安静了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影片当中。大家都被那位可爱的、幽默的、充满智慧和充满爱心的老师给迷住了。影片放了一个多小时,虽说我的脖子酸酸的,眼睛涩涩的,但心情是很愉快的。

该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一所专门收留问题男孩的学校里。这里的孩子不仅调皮,而且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自卑,自暴自弃,没有目标。在学校里的任务不是学习,而是闯祸,打架、吸烟、酗酒、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等。他们每天寄宿在学校,远离父母,有些孩子在星期六可以和父母短时接见一下,而有些孩子的父母却一直没有来与他们见面。这些孩子对亲情严重缺失。他们缺少家庭的温暖,缺少亲人的爱。因此他们对大人有着敌对的情结,他们对老师有着从心底里的抵抗。这些都与他们的经历有关,我觉得对他们的那些表现深表理解和同情。其实他们的内心很空虚,整天提心吊胆,但他们的心底里是很脆弱的,他们渴望着别人的关怀和爱。从一方面来说这些孩子是不幸的,他们被关在辅育院里,接受来自校长的极端教育。因此他们反抗着,不断地制造麻烦,甚至把打铃的老人家给弄伤住院了,也不感到伤心和内疚,但他们的反抗是无力的,他们总是逃脱不掉那位自私残暴的校长的“行动——反应”的教育模式,关禁闭,被体罚是常事,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辛苦。但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碰到了一位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老师——马修先生。马修老师的到来,使这些孩子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被这位可爱的学监深深感动了。马修先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监,但因为他的爱心和责任心,使得这所“池塘之底”的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这里原本多么冷酷的老师,还是这里原本多么有问题的学生,他们都被马修老师感动了。

看了这部影片,我认为有这么多的人被感动,有这么多的人被改变,主要是有下面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马修老师对任何人都充满信心。马修老师面对这样的学校和这样的学生,他没有失望和绝望,而是想尽办法去寻找沟通的办法和途径。终于他找到了——那就是音乐!他认为音乐是一种通用的语言,能从心灵深处去感化,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的这种执着的精神对我是一种警醒,是啊,只要对学生有信心,总会找到一种适合的教育方式的。

其次,是马修老师的爱心。在他的班级里,他无论是对调皮,甚至说有暴力倾向的蒙丹;还是对有音乐天赋的乐格克;还是对默默无闻总是闯祸的莫杭治,他都一视同仁。且听他在对被莫杭治弄伤眼睛住院时他对老桑说“他是个害羞的孩子,和我一样”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充满爱心的老师。当他得知一位学生总是在幻想这个周末家长会来看望他,而实际上永远不可能的事之后,他的心情很低落,就想尽办法给那孩子新的希望,影片的最后是马修带着这孩子离开了这所学校,而那天刚好是星期六,这个结尾寓意深远,我理解为马修老师就像是孩子们的父亲一样爱护着他们,用他的爱来陪伴学生们的成长。

第三,是马修老师的智慧。当影片放到马修老师把一个个学生叫来试音时,他按音色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了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时,忽然有一个小男孩真的是五音不全。一般我们会把他晾在一边让他看其他学生唱,这样会很无趣,学生会有自卑感。但马修老师却做了一件没人想得到的事,他竟让这位学生当了琴谱架。我们当时就笑了,但笑过之后是反思,如果是我们,我们会这样做吗?

马修老师用他的智慧,让每位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都有事可做,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因此他们会挺直腰杆做人。是啊,老师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人的一生如果能碰到一位像马修先生一样的老师,那真是一种幸福。我希望我们的孩子是幸运的,都能碰到一位好老师。我想我们的家长肯定也有与我们相同的想法,马修老师的爱心和智慧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努力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0字15

推荐在校长布置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真的不以为然,在我潜意识里,这一定是一部“老八股”电影。我甚至在想,到网上看一些这部电影的影评,凭我的水平写一个观后感,相信不会太离谱。

因此,在校长布置了四天后,我依然没有看那部《放牛班的春天》。在办公室里,我甚至调侃道:你今天放牛了吗?

一直到星期三的上午。

说实话,那天的课我上得很郁闷,一是因为自己的U盘丢了,二是上课的时候学友在讲题目,唐亚庆居然和李晓文传乒乓球拍,我让他下课和李晓文去我办公室,他居然在课堂跟我理论起来。我没有过多的计较他,掐断了他的话。课后在我办公室,我要唐亚庆给我个交代(实际我想让他自己有所认识)。冷静思考,唐亚庆是个有故事的孩子,我想请出校长帮帮我,于是我找借口说要找校长评评理,我也想以此治治他。校长很爽快地答应了,而在办公室答应得好好的唐亚庆却想反悔,我拒绝了他。

就在校长和唐亚庆交谈的时候,我心情很不平静。如果校长认为我不对,我是否真的向唐亚庆道歉呢?唐亚庆又会和校长说出什么样的话来?校长又怎样看待我呢?不经意间我就走进了三楼教室机房,坐在电脑旁,不由自主地打开了《放牛班的春天》。一开始实在是没看懂,当看到马修老师走进那所学校,面对那么一群孩子时,我一方面在为马修老师担心,一方面也为自己庆幸。从影片的第十分钟一直到第55分钟,我的心情都沉闷,为马修,也为自己,我甚至觉得,我们做教育的,付出再多不见得有回报,反思再多不见得看到成功。

56分34秒,在这个时间,在影片中的那个考试场面中,两个可爱孩子的对话让我由衷地笑了。那个片段是:

(考试时)

贝比诺:我们是朋友吗?

勒克和:是啊!

贝比诺:那你告诉我,5+3=?

勒克和:应该是53。

贝比诺:你确定?

勒克和:确定!

贝比诺:好,谢谢

此时我才觉得,再坏的孩子说到底也坏不到哪儿去,是我们做教育的人把他们想坏了。

不知不觉中看完了整部电影,或许你让我说出其中某个人物的姓名我依然无法做到,因为我觉得这样的电影就像教育一样,一次、两次是读不出他的味道的。时间的关系,我不可能再重头看一遍,至少在当时我不会这样做,但我还是回过头把自己认为需要多加深印象的地方重看了一遍,马修老师的很多做法,让人回味。

镜头一:在刚组建合唱团的时候,他让小不点贝比诺作为他合唱团的团长助理,每次排练的时候,贝比诺都是看着其他孩子唱,但慢慢的,我发现不爱吭声的他也跟着动起来,尽管是很细微的表现。还有那个当乐谱架的孩子,也许他一开始觉得尴尬,但如果让他唱歌,他或许会更加尴尬。给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马修老师做得真棒。

镜头二:在莫翰奇用墨水泼向马修以后,马修老师在随后的排练中取消了他的独唱部分,这对一个很有唱歌天赋而且已经被赋予重要角色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打击。但没有这样的打击不足以让这个孩子自省。莫翰奇的情绪显得异常的低落。特别是全体合唱队员为公爵妇人心献歌的时候,他一个人呆在一边,我们能够体会到孩子很后悔,很渴望自己也有这样的机会,甚至他对马修老师还有恨意。但没有想到的是,到了莫翰奇的独唱部分时,马修老师忽然转向他,用指挥的手势告诉他独唱开始了,此时我又一次被折服了。

孩子们犯了错误,我们需要包容,但不应该是一味的包容,适当的反省是非常重要的。但反省之后我们给孩子机会去改正,去证明自己。就像我班的唐亚庆这样的一个孩子,适时的打压会促其自省,但在你把他打压到他毫无气力的时候,你的搀扶或许能让其感动。

我渴望成为马修那样的老师,但我知道电影永远是电影,而我们面对的现实教育将更为复杂。《放牛班的春天》改变的也许仅仅是我们的想法,教育的做法还得靠我们在不断的摸索和反思中获得。

当马修老师被迫离开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教育的巨大成功,此时,我回到现实,我们的教育呢?我的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