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惊蛰的诗句

进修社 人气:2.87W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惊蛰的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关于惊蛰的诗句

1.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2.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3.冷泉二月雷惊蛰,烧尾金鳞化作龙。

4.杏花惊蛰寒,唾壶敲欲破。

5.划若震雷惊蛰户,烂如奎宿照云端。

6.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

7.堪笑不能惊蛰户,空将胡蝶梦魂惊。

8.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9.雷雨还惊蛰,潜藏重发牙。

10.是日乃书惊蛰节,鸣蛙已傍小池归。

11.连皷将惊蛰,高枝已变莺。

12.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13.春柳卧生根,早雷惊蛰户。

14.为闻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惊蛰。

15.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16.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17.百虫误惊蛰,生理亦已亏。

18.已过惊蛰日,未听候虫声。

19.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20.春雷已惊蛰,犹以寒自疑。

21.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

22.只恐挥毫惊蛰龙,金相玉质音玲珑。

23.君壮雷惊蛰,吾衰月阙团。

24.又如春雷动,初惊蛰龙蛇。

25.州人岁入贡,雷霆未惊蛰。

26.迟日照高岭,新雷惊蛰龙。

27.冬月不启壁,深虑惊蛰虫。

28.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29.新春一声雷未闻,何得龙蛇已惊蛰。

30.春雷惊蛰户,海日浴鲸波。

31.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

【延伸阅读】

惊蛰气候特点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左河水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这时,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还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却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物候特征

物候桃始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

《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

《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鹰,蛰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又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

若“腐草为萤”,“雉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TAGS:惊蛰 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