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三伏天初伏是什么时候

进修社 人气:1.29W

2017年三伏天初伏是什么时候?你或许只知道入伏是在夏季,但不一定知道入伏的具体时间。

2017年三伏天初伏是什么时候

  2017年初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

2017年从7月12日入伏(夏至三庚入伏),中伏从7月22日开始,8月10日结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计40天,8月21日出伏

  2017年三伏时间表

一伏(初伏) 7月12(庚子日) 7月21

二伏(中伏) 7月22(庚戌日) 8月10

三伏(末伏) 8月11(庚午日) 8月20

  一、入伏是什么意思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2014年第一个庚日是6月28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8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8日,所以2014年从7月18日开始入伏,中伏为7月28日,末伏8月17日。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二、什么是三庚、三伏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三、入伏如何养生

1、吃正气粥补虚

材料:黄芪30克,人参10克,粳米90克,白糖适量。

制作:①将黄芪、人参切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入沙锅煎沸,煎出浓汁后将汁取出,再在参、芪锅中加入冷水如上法再煎,并取汁。②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后再分两份,早晚各用一份,同粳米加水煮粥,粥成后入白糖。

用法:每日早晚餐空腹食用。5天为1个疗程。

功效:大补元气,健脾胃。适用于劳损内伤、五脏虚衰、年老体弱、久病羸瘦、心慌气短、体虚自汗、慢性泄泻、脾虚久痢、食欲不振、气虚浮肿等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2、吃山药粥

材料:鲜淮山药100-150克(或干山药45克),白面粉100克,葱、姜、红糖各适量。

制作:①将鲜山药洗净,刮去外皮,捣烂,或将干山药捣细为未。②将山药同面粉拌匀,加入冷水调成糊后人沸水中搅匀煮作面粥,再加入葱、姜、红糖,稍煮即可。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益气,养心。适用于脾胃虚弱、心气不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心慌心跳、自汗盗汗、腹泻久痢、男子遗精、妇人带下等症。

3、吃参苓粥

材料:人参10克,白茯苓(去黑皮)10克,粳米100克,生姜10克,食盐少许。

制作:①将人参、白茯苓、生姜水煎,去渣取汁。②将粳米下人药汁内煮作粥,临熟时加入少许食盐,搅匀即成。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益气,补虚。适用于虚羸少气;亦可治胃气不和,不思饮食,日渐消瘦。

温馨提示: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正确的食疗方法,如不能确定自身情况是否是气虚,可由中医号脉进行判断。